黨的十七大報告把“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放在突出位置,從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度指出:“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在如何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問題上,《報告》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加快文化產業基地和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群建設。《報告》對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基本概定是:提高國家文化的軟實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聯系實際,如何用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走出一條符合安順自身特色的文化產業發展之路,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
一、對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認識
1、文化是人類文明和歷史傳承的重要載體
人類社會發展史是人類生命繁衍、財富積累、文明傳承的結晶。一個民族的文化,凝聚著這個民族對社會發展和自然動變的認知,積淀著這個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和行為取向。幾千年來,中華民族歷經磨難繼往開來,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有著深厚的文化傳統和強烈的文化認同。因此,從古至今,每一個偉大民族都有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每一個現代國家都把文化作為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力量。一個民族的覺醒首先是文化的覺醒(如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和中國“五四”運動),一個國家是否強盛,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強盛,還必須有文化軟實力的支撐,如若不然,這個國家就不會有真正的強盛。文化作為精神文明的主載體,深深熔鑄在民族的血脈之中,它始終是一個民族興旺和國家振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動力之源。
2、文化是國家與創新的核心戰略問題
國家之核在于創新,創新之核在于文化,文化之核在于產權、主權和法權。這就使文化創新與文化戰略形成了知識產權、國家主權、國際法權的重大全球化時代前沿問題,使文化呈現出為國家改革開放與全球化開局中的核心戰略與時代前置的焦點問題,成為生活方式與生產方式變革的經濟學核心與文化重構的全球博弈問題。
中國人為什么勤而不富?中國的“四大發明”為什么被他國消化并創新利用?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為什么又滯后于現代文明?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是缺乏改革創新的文化機制,沒有持續融合的文化產業體制。
3、文化是衡量“兩個文明”建設質量的顯著標志
文化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我們所要實現的現代化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全面發展的現代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既要有物質文明,又要有精神文明;既需要富足的物質生活,也需要豐富健康的文化生活。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對吃穿住行和安全的滿足已成為人生幸福的基本要求。隨之而來,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將日趨旺盛,全社會求知求樂求美的愿望將更加強烈。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必然要增加對文化產業的投資,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這也是我們黨以人為本執政理念的具體體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