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只拍出天價的琺瑯彩瓶子是我叔叔仿的
石:您這種“以史為鑒”的寫作立意非常高。確實,古董買賣過程中因為真假問題和人事變遷而引出許多人生的悲歡離合。
陳:就是啊。現在官窯瓷器最值錢,我的叔叔陳建侯當年在景德鎮就專門仿明清官窯瓷器,他是民國年間天津同泰祥細瓷店的經理。你看這本雜志上某上海銀行家收藏的那件一道釉(單色釉)柳條缸圖片,就是我見過的我叔叔仿的。我大爺陳中孚經常賣東西給那銀行家。這一道釉仿得水準絕了,現在的高仿怎么能比呢!
還有,前兩年突然出現的那個琺瑯彩的瓶子,在香港竟然拍了一億多港元。那可不得了啊!你看我在《收藏》雜志上的文章《琺瑯彩何其多?》,好多假的啊!常有人拿假的來給我看,我只好不作聲。我為什么寫這篇文章呢?現在還有一個說法,就是說我買的人認為是真的,你賣的人也認為是真的,那這個就是真的,真是胡說八道!
至于字畫,問題就更多。我的一個前輩他一輩子買賣字畫、研究字畫,還當過文物古玩商會的會長,最后也打了眼。有個人拿著字畫給他看,是新的字畫,他認為是真的不錯,人家就很便宜地賣給他了。他買下以后,榮寶齋也真給他賣了,賺了一些錢。第二次這個人又來了,拿了有好幾幅畫,他也沒有細看,都收了。結果鑒定發現全是假的,打眼了,心里一憋氣,想不開就窩死了,八十二歲。
石:太可惜了,這個故事對搞收藏的人蠻有警示意義的!
陳:還有一個朋友,他原來是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的委員,解放前是岳彬的徒弟,青銅器方面的專家。上世紀90年代初,他去東南亞給那里的一位老板鑒定東西,并寫了鑒定證明,東西和證明在香港的一個雜志上登載過,我還存有那雜志。當時,范岐周還健在,我把雜志拿給范叔他看,我說你看他鑒定的東西如何?他說那個東西不準,我說我也覺得不準。后來就聽說出事了,他給人家出據(證明),曹錕的一個后代把這個東西買下來了。人家拿到美國去,最后一鑒定是假的,說他給人家出假證明。事情捅到國家文物局,文物局專門開會,會上有人就說影響太惡劣,建議把他開除。
他從國外回來,回家連樓都上不去了,一股氣泄了,人也蔫了。這件事情不知究竟是他吃了人家錢了,還是他打了眼了,沒有多少日子,人就沒了。
搞收藏要注意點什么
石:今天太平盛世,搞收藏的人越來越多,但初入此道的人不知道如何玩。
陳:搞收藏必須得注意的是:心胸應當開闊,眼力得掌握住。好多事情,特別是一到老了,六七十歲歲數了,往往經不住。我舉的例子最后都這樣,原來他沒有為了發財啊,要想賺多少錢什么的。都是因為你喜歡這個,他喜歡那個,大伙兒串換著看這些收藏的東西,自己是個娛樂,是個研究學問,都沒有當回兒事。等到最后老了以后,為了錢,這真的假的一弄,自己就栽進去了,千萬得注意著這個事情。
還有呢,現在這假東西太多了,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還有那某明星主持搞去偽存真,噼里啪啦一打,打完以后那真的就留下了,我一看那真的也是個假的。啊喲,我的老天爺啊!怎么騙人騙到那個程度?這手段太壞了,還某某專家說的,頭頭是道呢。
石:收藏的原始意義是為了研究學問,享受獲得知識和文化的樂趣,現在有點背離了這種原本的初衷。
陳:你要知道,咱們的古玩行是怎么起來的?就是過去不是有一個青銅《散氏盤》出土嗎,它的出土到了嘉慶、道光年間,誘使金石學再度興起。為什么是再度興起呢,因為宋代的時候金石學已經初步確立了,到清代《散氏盤》出土以后,鐘鼎文字,就是現在的金文重新引起許多學者的注意。因為研究這些金文,可以從中知道古代的歷史、古代的問題。比如古代如何刻字、如何寫字?刻字的專家,篆刻家,要是沒有見過這些東西,沒有見過《散氏盤》、《毛公鼎》等金文,那你這個篆刻家根本到不了家。過去是研究這些東西的,那是研究學問。還有研究書畫也一樣,大家品評古代的書畫家這個好在哪里,那個好在哪里。研究書畫還講究人品,為什么秦檜的書法雖然好但人家不收藏,就是因為做人太惡,人們不愿收藏。現在亂了,所以我不敢參與。
石:現在的收藏似乎不講究這個了。
陳:過去,中國流失海外的文物實在太多了。其中最大的一個古董商叫盧芹齋,在法國巴黎和美國紐約都開有店,巴黎的店現在還作為博物館保存著。盧芹齋他沒有兒子,本人娶的就是法國太太,現在有一個第四代的外孫女負責打理事務。盧芹齋本人我沒有見過,但他的女婿杜伯斯我可見過,中國的文物他弄走了不少。
還有日本的山中商會也弄走中國不少文物。山中是一個國際的古玩珠寶商,八國聯軍進京以后不久,他就開始在中國做古玩生意了。
石:現在山中商會買過去的東西慢慢回流到中國了。我再問一個問題啊,那您本人喜歡搞一些收藏嗎?
陳:呵呵,沒法說了。你想想我小時候玩的東西,太多了,而且你現在也看不到這么好的東西了。我們過去把那道光、咸豐之后的瓷器,碗啊什么的都當成一般的東西。那時候清三代的瓷器也都不貴,很普通的,一件日本票子(中國聯合準備銀行)賣個幾萬塊錢算不錯的了,現在要值上千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