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揭秘
面團當橡皮清洗畫面
天頂和墻壁的通景畫是修復工作的重中之重。據曹靜樓介紹,本次注資的300萬美元中,用于修復的款項大約1800萬元人民幣,其中通景畫就花去了800萬元人民幣。通景畫年代久遠,畫面里嵌入的死灰已經牢牢“長”到絹的紋路里,因此清洗起來難度極大。
故宮專家的獨門秘訣是使用面團。專家介紹,如果使用吸塵器、水、海綿、棉簽、棉花等常規方法,都會“劃傷”畫面,對畫作有所損害,因此故宮采用了傳統工藝,即和出不黏手的面團,在畫面上輕輕滾動,把灰塵粘起來,既保證對畫面毫無傷害,其色彩又不受損失。
顯微鏡斷定是否達標
通景畫所用背紙是乾隆時期的高麗紙,由純桑樹皮制成。為了使國產的桑皮紙達標,必須使用顯微鏡測定紙樣結構,機器所生產的紙往往韌度不夠,需要人力擠壓延展。乾隆紙的耐折度達6000次,經過改進的現代紙最多只達5000多次,雖未達標,但因畫的絲絹本身已老化,經陽光曬后的現代紙剛好與之匹配。
江南藝人修補雙面繡
雙面繡是蘇繡的代表。它是在同一塊繡制過程中,繡出正反兩面圖像、輪廓完全一樣的繡品。由于乾隆皇帝曾數下江南,因此對這種充滿江南氣息的工藝情有獨鐘。此次倦勤齋修繕屏風隔斷,故宮派專人數下江南聘請了蘇州當地20多名專業工匠進行修補。
■對話·故宮技術部原主任曹靜樓
通景畫150年不用再修復
記者:倦勤齋開放后,為什么游客不能實地參觀?
曹靜樓:這是出于對倦勤齋內部環境的保護的原因。屆時,游客只能在倦勤齋門口及設有戲臺的“密室”外回廊上,有限參觀齋內景象。
記者:在倦勤齋內設置了什么保護內部環境的設備?
曹靜樓:我們在齋內安裝了特質的空調,它主要用于室內換氣及恒溫恒濕,以保證冬天時的室內溫度保持在5至6攝氏度。另外,倦勤齋的窗戶全部換為雙層滑輪窗,滑道配有磁鐵,起到防塵防潮的作用。
記者:倦勤齋內的文物陳設是怎樣的?是否恢復乾隆時期所有陳列?
曹靜樓:由于當時乾隆將許多宮廷珍藏都移至倦勤齋,幾乎所有茶幾、窗臺上都放滿了文物,所以要恢復乾隆時期的所有陳列,將是一個很大的工程。目前,我們正在研究展陳方案。
記者:本次修繕的通景畫安全壽命有多少年?
曹靜樓:這次通景畫修復后,150年內不會再修,只需定期維護即可。
■背景
評估前曾為普通倉庫
倦勤齋位于珍妃井旁邊,在重新評估以前,故宮只是把這里作為普通倉庫使用。
1994年,在準備對這座倉庫的屋頂進行例行修補時,細心的工作人員看到這座小房子的頂棚好像很有名堂。雖然大家早就知道這里有畫,但是以前只當成普通的壁畫而已,并未在意。經過仔細查看,發現倉庫的整個頂棚上畫滿了美麗的藤蘿花。
聞訊趕來的專家證實,這不是普通的壁畫,而是西洋風格通景畫,這座漏雨的庫房也不是平常的小房子,它正是乾隆傾注一生心血、專門修建的養老休閑之所。
在中國古代建筑中,裝修最精細的是清代,而清代裝修最精細的是乾隆時期。現在我們能看到的、乾隆時期裝修最精細的屋宇,只剩得倦勤齋。(本版圖片除署名外由故宮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