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源于西漢 今稱“敬老節”“老人節”
10月7日,是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陽節。專家介紹說,九九重陽節源于西漢,今稱“敬老節”“老人節”,是一個非常溫馨的傳統節日。
農歷九月九日為重陽節,亦稱“重九節”。古人認為,九為“陽數”,象征吉祥、幸福、光明。九月初九,日與月皆逢九,是雙九,故曰“重九”;又是兩個陽數合在一起,故稱“重陽”,所以這一天為重陽日。
在重陽節這天,我國民間有很多活動,一般包括出游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
九九”與漢語中的“久久”同音,有長久平安的美意,因此,自古以來就深受人們的喜愛與重視。
重陽節正式成為節日,是在西漢時期。在漢代劉歆的《西京雜記》中已有記載。文中提到漢高祖劉邦的愛妾戚夫人被害后,她有個名叫賈佩蘭的侍女也被驅逐出宮。賈佩蘭與人閑談時,說到在宮中每逢九月九日,就要佩插茱萸、飲菊花酒,以辟邪延壽??梢?,農歷九月九日在漢代就成為節日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今天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敬老節”。最近一些年來,人們賦予重陽節這一民間傳統佳節以新的內容,重陽節這天也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
其實,重陽節怎么過并不重要,也未必非得抽出時間登山,重要的是,不能讓延續了千百年的節日所傳遞的精神信息丟失。或許,我們的確沒有時間登高遠眺、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這并不奇怪,時代不同了,過節的方式也會變化。但是,傳統節日所蘊藏的特殊含義沒有變,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就是要提醒我們,把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中華美德傳承下去。
重陽節前夕,在江蘇如皋市參加一個全國十大壽星排行榜的揭榜活動,主持人的一句話贏得滿場喝彩:再窮不能窮孩子,再苦不能苦老人!這話說得真好?,F在,很多地區對老年人出臺了一系列社會保障政策,很多農村的老年人也能按月領到生活補助。不過,在不少農村,老人生活依然很困頓,更重要的是,由于很多年輕人外出打工,老年人生活寂寞清苦不說,還要幫忙照顧“留守兒童”。
有一種說法:中國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國家。依據是,西方發達國家在進入老齡化的時候,國民生產總值一般都在5000美元至1萬美元,而我國在進入老齡化的時候,人均GDP僅為1000美元左右。目前,全國的老年人口為1.44億。專家預測,到2014年時就會超過2億。誰為“未富先老”的中國“養老”?這其中,固然有政府的責任,但家庭終究是養老的基礎,家庭養老最具親情。更何況,中國社會自古就有重家庭、尚親情的傳統。年輕人不僅要為老年人提供經濟上的供養、生活上的照料,同時還應有精神上的慰藉、情感上的溫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