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黃炎培
黃炎培(1878—1965)
號楚南,字任之。江蘇川沙縣(今屬上海市)人。中國近代職業教育的創始人和理論家。1905年參加同盟會。辛亥革命后,任江蘇省教育司長。1917年發起中華職業教育社。次年,創建中華職業學校。曾參與籌辦南京高等師范專科學校、東南大學、廈門大學等高校。1945年與胡厥文等人發起成立中國民主建國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任政務院副總理兼輕工業部部長﹑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
1901年進入南洋公學的黃炎培受教于中文總教習蔡元培。和蔡元培一樣,黃頗具教育救國之志。1903年在浦東南匯新場鎮演說抨擊社會黑暗被捕險遭殺害而逃亡日本的黃悟出:“要救中國,只有辦學堂”。
毅然投身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前,黃先后創辦和主持川沙小學、開群女學、廣明小學和師范講習所、浦東中學等,尤其浦東中學辦得十分成功,獲“北南開,南浦東”美稱,蔣介石送來長子蔣經國,看了兒子作文感覺該校教得不錯,于是又送來次子蔣緯國入校學習。后任中共總書記的張聞天、左聯五烈士中的胡也頻、殷夫、歷史學家范文瀾、羅爾綱、科學家錢昌照、王淦昌等諸多精英均出自浦東中學。
早在1905年同盟會在日本成立剛一個月,黃就在同盟會上海分部負責人蔡元培的感召下入會。1906年6月,因《蘇報》案入獄的章太炎出獄,蔡與黃前往迎接,又怕政府節外生枝,立即把章送往開往日本的輪船上。
同年9月,蔡元培要赴德國留學而去北京等候派遣,請黃接手自己同盟會上海分部負責人職務。黃接手后全力以赴。當時,各地同盟會員常來上海,或路過轉赴各地。作為同盟會上海地區負責人,黃要送往迎來,安排食宿,傳達任務,布置工作,都是在清廷統治下秘密進行。他晚年時還記得,曾接待廖仲凱從日本歸來。1908年初,黃被人上告省里說在浦東中學“演說革命排滿”,引證1903年新場鎮案黃即有反清前科,江蘇提學使毛慶藩欲治罪于黃。風聲傳出,社會人士后紛紛起來為這位每月只領40元大洋(當時中學校長月薪100元)的黃抱不平,上書反對。江蘇教育會上書兩江總督端方,口氣強硬。端方和毛慶藩不想把事惹大,只撤銷了黃炎培川沙廳視學一職,保留了浦東中學監督的職務。
武昌起義之前,上海和江蘇的社會組織已成氣候,逐漸形成了政治事務由張騫為首的江蘇省咨議局和蘇州江蘇地方自治籌備處參與,教育文化事務由張騫為首的江蘇教育總會主持,經濟事務則由李鐘玨為首的上海工巡捐局掌握的一派自治新局面。而黃炎培又分別是江蘇省咨議局的常駐議員、自治籌備處參議、江蘇教育會常任調查員、上海工巡捐局議董,交叉在政治、文教與經濟三個領域的社會組織之間,均系核心成員,時年黃僅三十歲。幾個組織的要人張騫、李鐘玨、馬相伯、趙鳳昌和黃炎培等,尤其在南北議和過程中起到策劃、組織和推動作用。據黃晚年回憶,在上海自然形成了幾個據點:教育總會是一處,工巡捐局是一處,望平街時報館樓上“息樓”是一處,趙鳳昌的家“惜陰堂”又是一處。在這幾處之間奔走聯絡的正是他們之中最為年輕的黃炎培。
為響應武昌起義,黃與張、李、趙與陳其美等商議策劃上海起義。9月13日上海民軍寫商團巡警在閘北起義,14日攻下清軍大本營所在地江南制造局。15日下午,江蘇的蘇、松、常、鎮、太五屬在設在上海的江蘇省教育會召開會議擁護起義,推舉黃等赴蘇州動員江蘇巡撫程德全起義。
程德全其時官聲甚好。他很賞識黃,于是將黃留在都督府,協助自己。與有些地方殺滿排滿之風不同,程德全在江蘇起事中堅持不殺傷一個滿人的原則,都督府發出六言告示:“照得民兵起義,同胞萬眾一心。……旗滿視同一體,大家共享太平”,很受百姓擁戴。
在都督府中,黃負責起草新官制和向舊衙門收取印信。黃找來省提學使樊恭熙收印,樊十分恐慌,戰戰栗栗。黃和藹地對樊講:“此舉出于全民公意。你如愿留蘇,就留下,給生活費。愿回原籍,當送回籍川費。”樊表示愿回老家浙江,黃炎培予以辦理,毫無刁難。之后省里官員包括各知縣均照此處理,很得人心。
黃辦的幾件事,各方都很滿意,于是程任命黃為民政司總務科長兼教育科長(當時未設教育司),既是管家又主教育。當時都督月工資五十元。司長三十元,科長二十元,工資都很低,但在一派革新氣氛中,黃炎培欣然領命。
不愿入閣,教育救國
辛亥革命結束了,但是黃炎培的事業剛開始。
1912年,江蘇省都督程德全任命黃為省教育司長,已經辦學十年,對我國教育有頗多思考的黃,毫不猶豫地上任,大刀闊斧推動江蘇省教育改革,推行他的五年教育計劃。
他首先在各縣成立起一批小學。
其次是中等學校,分五類。
第一類為師范類共十所,在吳縣、上海、無錫、江寧、江都、清河、銅山、灌云、南通等地,還有一個女子師范也在南通;
第二類為普通中學共十一所,在江寧、吳縣、華亭、太倉、武進、丹徒、南通、江都、清河、銅山、東海等地;
笫三類為農業學校共五所,在江寧、吳縣、清河、吳淞(水產)、滸墅關(女子蠶桑)等地;
第四類為工業學校為江寧第一工業學校電機科、機械科,蘇州第二工業學校紡織科、色染科、土木科等;
黃還辦起高等學校,創辦南京高等師范,不久改為東南大學。
1914年御下省教育司長職務之后,黃并未停止他的辦學事業。此時,他已是全國范圍內的教育界名流,北洋政府先后兩次任命他為政府教育總長,黃堅拒不就。重要的原因是黃要推行他的教育計劃。除上述所說南京高等師范、東南大學之外,他又參與創建,改建,擴建了多所大學:暨南大學、上海財大、河海工程學院、同濟大學等。陳嘉庚出資要辦廈門大學,第一個先寫信給黃炎培,請他籌備并出任廈大校長,黃答應了老友參加籌辦卻謝絕去任校長職。解放后毛澤東有一次對黃說:“你是有所為,有所不為”。
1915年,黃赴美國參觀舊金山世界博覽會,考察美國教育,轉赴美二十六座城市,52所大中小學校。歸國后1917年黃聯合馬相伯、蔡元培、張元濟、伍廷方、嚴修、宋漢章、聶云臺、穆藕初、蔣夢麟、郭秉文等48人,發起中華職業教育社。次年創立中華職業學校,辦起中華鐵工場、木工場、機械工場、琺瑯工場。同時黃提出“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的教育理念,把職業教育推向鄉村,又引向企業與榮毅仁父輩榮德生、榮宗敬合作,在榮氏廠里辦起職業培訓班。
中華職教社與之前的江蘇教育總會一樣是個社會團體,有學校,有工廠,有刊物,還發行債券融資,幾年后職業教育在我國蔚然成風,到1921年時全國職業學校包括補習學校達七百多所,女子職校九所。落后地區如四川、陜甘、山西等省,在當地主政的楊森、馮玉祥、閻錫山等人支持下也得到發展,1926年全國職校達1695所。中華職教社不斷擴大,社員從1917年的186人增加到1927年的6528人。黃等一代人的追求,終獲初果。
本文由黃炎培之子黃方毅口述,本報記者張弘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