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宋教仁(1882~1913)
字遁初,號漁父,湖南桃源人。1905年擔任中國同盟會司法部檢事長。1912年1月主持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法制院,起草了憲法草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法》。8月將同盟會改組為中國國民黨,任代理理事長。1913年在上海遇刺身亡。
1910年秋天,28歲的宋教仁召集日本的同盟會骨干在寓所寒香園開會,提出了著名的“革命三策”——
上策為中央革命,以東三省為后援,攻占北京,號令全國。
中策是在長江流域起義,湖北武漢最佳,先成立政府,然后北伐。
下策是在云南、廣西等邊遠省份起事,再向內地進取。
宋教仁分析后,認為上策和下策都很難成功,中策比較合適。他決定回國,組建中部同盟會,領導長江流域的起義。
錯過廣州,又錯過武昌
中國有句老話:一步錯,步步錯。
宋教仁的運氣就很奇怪,總是差了那么一點,好比跳舞,踩錯一拍,就再也趕不上。1911年1月,他回到了闊別六年的上海。
這時的上海,到處迸發著革命的火星。革命黨人在上海創辦的報刊就有十五家之多。《民立報》創辦人于右任得知宋教仁回來了,立刻前去拜訪,希望宋教仁擔任主筆。
宋教仁猶豫了:“上海危難,恐不能久居。”
于右任打包票:“一定會周密布置。”為確保安全,他在法租界租了間房子,作為宋的辦公室。
宋教仁只好答應下來。在1911年的春天,《民立報》上出現了署名“桃源漁父”和“漁父”的許多政論文章,宋教仁用這兩個筆名痛斥清政府昏庸無能,并預言列強將進一步侵略中國。后來的歷史證明,除了時間晚了點,這些事都發生了。
此時,黃興準備在廣州發動大規模武裝起義,電邀宋教仁赴粵,于右任竭力挽留:“太危險了,以私交言,不愿君行也。”
宋教仁說:“無恐。事成,為四萬萬同胞造幸福;不成,則送我一顆頭顱已矣。”
4月27日,宋教仁搭乘晚班輪船前往廣州準備參加戰斗。他到達時已是第二天的凌晨,黃花崗起義已經失敗。廣州城門緊閉,清兵正在碼頭嚴加盤查。宋教仁無法上岸,遠望城內火光,嘆了口氣,重返香港。
從香港回到上海,宋教仁繼續擔任《民立報》主筆。7月31日,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在湖州會館召開成立大會,宋教仁當選總務干事。
會后,宋教仁委派譚人鳳前往湖北,促成革命組織共進會和文學社的聯合,成立中部同盟會湖北分會。
9月,共進會和文學社準備動手。當時黃興在香港,孫中山則在更遠的美國,譚人鳳又生病住院,湖北革命黨人派代表來上海,請宋教仁前去武漢領導起義。宋教仁大喜,立即收拾行裝準備動身。
可就在這時,武昌獄中的革命黨人胡瑛派人給宋教仁發來密信,說湖北形勢極為險惡,近期恐怕不能發難。
宋教仁又猶豫了。此時已是10月8日,宋教仁以于右任不在上海,《民立報》無人負責為辭,留在上海觀望。
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由于革命黨的主要領導人都不在,新軍協統領黎元洪被推上了湖北軍政府都督的寶座。宋教仁拿著電報,跌足長嘆。
從南京,到上海
革命的領導權一定要掌握在革命黨人手里,這是宋教仁的信念。為亡羊補牢,10月底,黃興和宋教仁一起抵達武漢。
宋教仁準備推舉黃興為湖南湖北大都督,位居黎元洪之上。這個提議遭到以吳兆麟為首的起義軍人反對,結果黎元洪任命黃興為戰時總司令,渡江到前線去同清軍作戰。
宋教仁則被命令協助軍政府外交部長胡瑛處理外交事務,這個工作不能說不重要,卻沒有實權。郁悶的宋教仁只好重拾他最熟悉的憲法專業,與孫武等人一起制訂了《中華民國鄂州約法及官制草案》。這個草案宣布“人民一律平等”,規定了選舉、言論、出版、集會、私有財產等重要權利,成為后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藍圖。
但是留在武漢的宋教仁,再沒什么事可做。11月10日晚上,宋教仁給黃興寫了封短信,然后同他的日本友人北一輝一起乘坐小船,冒著兩軍對射的炮火穿過江面,順流東下。中部革命已成功,他要去南京,去長江下游地區打開新局面,建立一個由革命黨人控制的中央政權。
誰知時機又不對。11月14日,宋教仁到達南京城下,老遠就見城門上黃龍旗隨風搖擺,漫山遍野都是磨刀霍霍的辮子兵——這是張勛的部隊,正在城里大肆搜捕革命黨,凡是剪了辮子的青年一律捉去殺掉。
宋教仁嚇一跳,只好又往上海去。他希望黃興堅持留在武漢,不要放棄對軍隊的領導權。可是黃興聽說各省都督要在上海開會,便動身來滬。宋教仁在日本時就神經衰弱,這時急得更睡不著覺,他對北一輝說:“您不下圍棋,可知道走錯一子,會使全局變輸。我考慮到天亮,覺得恢復局勢的辦法,只有趕快拿下南京。”
12月2日,江浙聯軍攻克南京,宋教仁喜出望外,給江浙聯軍總司令徐紹楨打電報,大呼:“聯軍萬歲!中華民國萬歲!”按照宋教仁的設想,中華民國應該定都南京,由黃興任臨時大總統,黎元洪掌管軍事,自己負責行政。
憲法專家的內閣夢
沒想到,12月25日,孫中山回來了。在上海登陸的孫中山對中外記者宣布,自己一分錢沒有:“所帶回者,革命之精神耳。”
日本人北一輝也勸宋教仁擁護孫中山,宋大怒:“黃興的優柔寡斷誤了事,孫中山的空想再來誤事的話,革命怎么辦呢?我有兵力,決不允許孫派的人踏進城門一步!”
北一輝好說歹說,宋教仁才勉強同意去上海,參加同盟會歡迎孫中山的宴會。
在上海,同盟會高層開會。宋教仁同意推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但在政權組織形式上,孫中山主張實行美國式的總統制,宋教仁堅持要實行法國式的責任內閣制。最后大家取了個折衷的方案:孫中山當臨時大總統,黃興當內閣總理,宋教仁當內務總長。
不料到了南京,這個方案又被否決了。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就職,宣告中華民國成立。1月3日,在各省都督府代表會議上,宋教仁的提名被取消,改由程德全擔任內務總長。直到1月15日,孫中山才任命宋教仁擔任總統府法制院總裁。
1913年3月20日晚10時40分,上海火車站,殺手武士英向檢票口方向開了一槍,槍聲低沉,很多人都沒聽見。不過宋教仁搖晃了一下,倒在旁邊的一張椅子上,神色平靜。他對身邊的黃興和于右任說了句:“吾中槍矣。”
這一次,時間沒有錯。
(本文撰寫時參考了陳旭麓、何澤福著《宋教仁》、吳相湘著《宋教仁傳》及《宋教仁日記》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