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中乱码,青青青国产最新视频在线观看,无遮挡免费一级毛片视频,激情国产原创在线观看

貴州特色農業優勢初顯

2012年06月21日20:16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貴州 農業發展 農業優勢

“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增收問題。調整農業結構,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是增加農民收入的現實途徑。近年來,貴州出臺了支持茶葉、馬鈴薯、畜牧、中藥材、精品果、花卉等產業發展的政策文件,召開了茶產業、精品果業、中藥材、大鯢、秸稈加工養畜等產業發展的現場會,并制定了支持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各地因地制宜,狠抓落實,有力地促進了貴州特色優勢產業快速發展。

規模化——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的基礎

規模化經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內容,是引領市場的重要導向。為此,在確保農村人口糧食基本自給的前提下,貴州按照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的要求,提出了蔬菜發展到2000萬畝,馬鈴薯穩定在1000萬畝,干鮮果發展到1000萬畝,茶葉、中藥材各發展到500萬畝,花卉發展到50-100萬畝,畜牧業增加值占農業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50%的長遠目標。在這一目標的指導下,貴州特色優勢產業進入高速發展期。

蔬菜產業帶初步形成。2009年,全省蔬菜種植面積938.1萬畝,占農作物播種面積的比例由2002年的8.8%上升到13%,初步構建了大婁山、苗嶺、烏蒙山、武陵山等春夏秋冬蔬菜產業帶。全省農民人均蔬菜種植純收入466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5.5%。貴陽市大力發展生態、綠色蔬菜,建立了夏秋季反季節、次早熟、加工、特色經濟觀光等四大蔬菜產業帶,規模種植121萬畝,蔬菜總產量156萬噸,外銷78萬噸,蔬菜產業成為該市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之一。

茶葉規模迅速擴大。全省茶園面積從2006年的102萬畝發展到現在的283萬畝,每年以50萬畝的速度增長,占全國新建茶園面積的50%,在全國排名由第十位上升到第四位(居綠茶省份第二位)。茶園面積萬畝以上的鄉鎮達56個。2009年茶葉產量4.1萬噸,產值20.8億元,比2006年分別增長70.8%、220%。遵義市茶葉面積已達93萬畝,“十一五”新增60萬畝,現有投產茶園39萬畝。

馬鈴薯生產發展較快。從1995年到2009年,貴州馬鈴薯種植面積擴大到952.4萬畝,增長78.4%,預計今年面積超過1000萬畝,馬鈴薯面積居全國前列。畢節地區已形成以威寧、赫章、納雍、大方為主的馬鈴薯產業帶,全區馬鈴薯產值達83.42億元。

精品水果已成為農民增收、生態建設、觀光農業的重要內容。到2009年末,全省果園面積290多萬畝,產量115萬噸左右,果品產值首次突破30億元,帶動旅游、餐飲等相關產業新增產值20億元。

生態畜牧業結構逐步優化。2009年,全省肉類、禽蛋和奶類產量分別比上年凈增12.61萬噸、3.08萬噸和1.11萬噸,畜牧業總產值281.53億元,增加142.05億元。

中藥材產業邁上新臺階。種植面積由1999年的65萬畝發展到2008年的188萬畝,年均增長12.5%,建立了41個中藥材品種的規范化種植試驗示范基地。施秉縣已成為全省最大的中藥材種苗快繁中心。

山核桃、板栗、銀杏等干果成為產區

農民群眾重要的經濟收入之一。全省核桃面積近50萬畝,赫章已初步形成“百里核桃長廊”。

目前,貴州已形成了如湄潭茶葉、從江椪柑、施秉中藥材、綏陽辣椒、貞豐花椒等一批主導產品突出、經營規模適度、經濟效益顯著的產業大縣。

品牌化——參與市場競爭的法寶

“吃貴州的農產品安全,吃貴州的農產品健康,吃貴州的農產品放心。”前不久,參加完在貴陽舉辦的全國馬鈴薯大會的一位香港客商感嘆。

貴州生態環境十分優越,耕地、水源和大氣受工業及城市“三廢”污染較少,土壤類型多樣且富含有益元素,是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天然場所。

在人們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對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敏感的今天,貴州生態、安全、健康的農產品日益受到消費者青睞。

如何把資源優勢轉化為品牌優勢呢?

大力開展無公害、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認證。全省累計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945個,獲綠色食品認證企業33家,使用綠色食品標志243個。

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全省有9個縣獲得全國標準化生產示范縣,已發布17個省級地方標準并在全省范圍內實施,建成11個省級農產品標準化綜合示范區。

大力開展品牌創建。積極組織貴州農產品參展參評,2007年以來的連續三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上,貴州綠茶共獲得金獎29個,每屆均占綠茶金獎的三分之一以上。在2008年第九屆廣州國際茶文化博覽會上,創造了囊括全部14個綠茶金獎的奇跡。羅甸“紫紅龍”火龍果在首屆成都國際農業博覽會上,一舉奪得金獎。

目前,以貴州“老干媽”油辣椒為代表的特色辣椒制品享譽世界,占全國市場份額的70%。貴州綠茶品牌影響力一路飆升,“黔山牌”蔬菜暢銷國內22個省市及東南亞市場。清鎮市、榕江縣、獨山縣、余慶縣等已建成蔬菜供港基地。

產業化——小生產對接大市場的紐帶

僅僅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是遠遠不行的,結構調整本身其實就是一個產業化發展的綜合體系。貴州著力于這個體系的不斷完善,不斷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圍繞優質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儲運環節,依靠龍頭企業帶動,形成了一個具有較高效益的產業鏈條。

特色優勢產業基地的規模化發展,促進了龍頭企業的蓬勃發展。自從貴州提出建設500萬畝茶園的設想后,國內外的茶商紛至沓來,注冊茶葉加工企業已達到521家,比2006年增長68%,加工企業不

斷壯大,產業鏈條不斷延伸,企業集群效應開始顯現。目前,全省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有576家,其中國家級19家,省級80家,市(州、地)級478家,已初步形成了以省級以上龍頭企業為骨干、覆蓋全省農業優勢領域的企業群體。2009年,99家省級以上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20億元,建設原料基地343萬畝,帶動農戶243萬戶。

積極引導龍頭企業按照“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原則,與農戶結成利益共同體,使農民一家一戶的小生產和千變萬化的大市場對接起來,農民從產業化經營中得到了更多實惠。2009年,惠水縣依托龍頭企業帶動,農業產業化取得了初步成效。全縣共有“永紅”、“好媳婦”等食品龍頭企業20家。通過“公司+農戶”的訂單形式帶動農戶21000戶,直接增加農民人均純收入1230元。目前,貴州“企業帶基地、基地促發展、發展促效益”的良好態勢已經顯現,工農業共同促進經濟發展的產業鏈條已經形成。

隨著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貴州特色優勢產業新格局正在形成,農民增收的步伐正在加快。2009年,全省農業生產總值達875.2億元,比2005年增長53%,畜牧業生產總值281.53億元,比2005年增長45%。在農民人均純收入中,來自第一產業的收入占41%。今年上半年,貴州農民現金收入實現兩位數增長,首次超過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速度。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