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大眼睛”的故事
1991年4月,攝影記者解海龍在安徽省金寨縣桃嶺鄉三合中心學校拍攝到小學生蘇明娟認真聽課的照片。這雙“渴求知識的大眼睛”刺痛過億萬中國人的心靈,成為中國希望工程的宣傳標志。
從1987年起,當時還在北京崇文區文化館工作的解海龍,開始進行“中國貧困地區基礎教育現狀調查”,他用十年時間,行程兩萬多公里,走了中國26個省,120多個縣,接觸了100多個學校的上萬名孩子,采訪了數百所學校、上萬名學生和教師,拍攝了數百篇具有強烈感染力和震撼力的攝影作品。
1991年5月,7歲的蘇明娟是張灣小學的一年級學生,解海龍發現課堂上的她有一雙特別能代表貧困山區孩子渴望讀書的“大眼睛”,他把她攝入鏡頭。這幅題為“我要上學”的照片發表后,很快被國內各大報紙雜志爭相轉載,成為中國希望工程的宣傳標志,蘇明娟也隨之成為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2002年9月,她考上了安徽大學。目前在工商銀行工作。(新華網)
不用點蠟上課了
講述人:許愛廷年齡:52歲職業:贊皇縣“到馬希望小學”校長
從1976年開始到學校當校長,到2007年“到馬希望小學”建成,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孩子們眼神的變化——從最初對知識強烈的渴望,到現在的快樂和滿足。
1976年,剛畢業的我被分配到到馬小學任教,現實的環境讓我有些吃驚。破漏的教室還是土房子,晴天時從早上9點半到下午4點前,孩子們還可以借著窗戶里透過來的微光上課。趕上陰天下雨,孩子們就只能帶著蠟燭上課。“老師,再多講會兒吧。”每次聽到孩子們這些話,我都禁不住眼眶濕潤。為了“逃避”這種刺痛人心的眼神,我能做的,只有盡自己所能,教給他們更多的知識,改變他們的學習環境。每次學生來找我輔導,不管多晚,我都要把問題講清楚。因為我知道,只有知識,才能改變這些山里孩子的命運。
從1976年到現在,雖然中間我曾離開學校到別處教書,但孩子們的眼神卻始終讓我牽掛。2005年,在眾多家長和學生的要求下,我回到了學校,并通過媒體和其他渠道不斷為孩子們尋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