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上海在“十二五”期間將從有形的中心向無形的中心、從資源性的中心向知識型的中心、從離散型的中心向網絡型的中心方向發展。為此,必須要對各種可能的挑戰有足夠清醒的認識,并做好充分準備。如果未能在解決政府職能“越位”、“錯位”、“缺位”上取得突破,沒有抓住產業技術革命的方向,上海或將喪失整個城市發展的領先地位。
“十二五”時期,隨著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同時調整、相互交織、相互影響,上海無論在城市形態和功能方面,還是在城市發展條件和發展目標方面,都將逐步進入到一個全新的、具有復合特征的發展階段。
具體來看,上海“四個中心”建設的功能將全面提升,其特征是逐步從有形的中心向無形的中心、從資源性的中心設向知識型的中心、從離散型的中心向網絡型的中心方向發展。而且,對上海而言,傳統資源依賴型的工業化道路已不能再繼續,迫切需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快速進入新型工業化和經濟服務化的新階段。當然,在力圖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同時,社會矛盾也會較以往被更加重視,改善民生、擴大就業、完善社會保障將得到顯著提升,所以,社會協調發展也是上海“十二五”時期的一個重要階段特征。
結合當前情況和未來的發展趨勢,筆者以為,上海在“十二五”時期有四大發展機遇不可忽視:
首要的機遇來自于上海自身,即“世博后”效應。 “世博會”結束后,“世博后效應”將在“十二五”時期加速釋放,其影響表現為:給上海帶來巨大的商業機會,為上海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進一步促進上海的國際文化交流,提升城市軟實力;快速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促進城市功能完善;引導上海向高端發展,有利于全面提升城市競爭力和現代化水平。
從國內來看,來自長三角一體化的空間發展機遇和來自國家戰略聚焦的政策創新機遇需要格外重視。前段時間,中央政府明確提出在2012年至2020年間,長三角要建設成為我國亞太地區的重要門戶、全球制造業的重要基地和世界城市群。在此目標之下,“十二五”是集中力量攻克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的體制缺陷和發展障礙的關鍵時期。而上海融入長三角的深度和廣度將會快速,這有利于上海在長三角、全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優化配置資源,也有利于上海充分發揮對外開放的優勢,大規模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和吸引優質外資。不僅如此, “十二五”時期,上海更肩負著中央所賦予的率先轉型的目標任務。按照上述邏輯推理,上海不一定能從中央那里獲得多少資金支持,但極有可能再次得到國家戰略聚焦下的政策創新機遇。
從全球角度看,全球產業洗牌所帶來產業發展機遇,有可能從根本提升上海的產業能級。值得注意的是,本輪金融危機后,世界各國正在掀起一輪新技術革命浪潮,以資本技術密集產業、新興產業、高附加值產業為方向的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趨勢也將加速,這對上海先進制造業,尤其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領域搶占產業鏈條的高端環節具有重要作用;不僅如此,以“智慧地球”為引領的新一輪全球智能化將促進全球智能產業的擴張,這對于上海的電子信息與信息服務產業是一個利好消息,有助于加快推動上海工業化和信息化的融合發展。
但必須看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并非一蹴而就之事,許多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還將不斷顯現。比如,按照目前的理解,上海城市發展需要經歷兩大根本性轉變:一是發展目標從單純追求經濟發展轉向追求經濟、社會和生態全面發展的轉變;二是發展要素將從土地和資本等傳統要素拉動轉向創新、創意等現代要素拉動的轉變。但這兩大轉變并不能在“十二五”這短短五年里全面完成。因為前期促進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正在弱化,而新的動力還沒有真正形成。比如,前期依靠工業投資和外資增長的動力日益受到土地、資源和環境的限制,而創新能力還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尚未發展成為主導動力;前期依靠對外出口增長的動力在危機后逐步萎縮,而以內需為主導的增長動力還受到勞動者報酬率過低的嚴重制約,內需動力尚在孕育之中;前期依靠傳統工業(如鋼鐵、石化、汽車等)增長的動力嚴重遭受產能過剩的約束,而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還大都還比較弱小,尚需進一步壯大。
不僅如此,僅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工業化時代的專業化、大批量、流水線式的模式沒有根本改變,政府管理機構龐雜,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不僅缺乏創新,而且社會參與度不高等問題,依然是上海在體制改革上面臨幾個大的困境。而要想在解決政府職能“越位”、“錯位”、“缺位”,各級政府部門對體制機制和發展政策的評價基本維持自上而下的考核方式,缺乏自下而上的反饋和評價機制等難題上有所進展,有切實突破,還需要相當一段時間。
另外,新技術革命的主導方向還不很明確。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技術等都有可能主導今后的產業技術革命,同時在國內城市競爭加劇等不確定因素下,爭奪產業制高點日趨激烈。這給上海布局新興主導產業帶來了極大的壓力與挑戰,如果沒有抓住產業技術革命的方向,上海喪失的,就不是一個產業,而是整個城市發展的領先地位了。
總之,上海想“十二五”要實現“率先轉型” 并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要對各種可能的挑戰有足夠清醒的認識,并在事前做好充分準備,真正地擔當起服務全國的重任。面對來自國內外的各種發展機遇,也不能盲目樂觀,能否有效地開啟上海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最終還是需要各級政府和市場主體以更好的理念在改革創新中實現轉變。 (作者系上海社會科學院部門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