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民解放軍的改革發展
伴隨中國改革開放30年偉大歷史進程,人民解放軍堅持以現代化建設為中心,不斷改革創新,全面加強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和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貢獻。近年來,人民解放軍加快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協調推進軍事、政治、后勤、裝備等各領域的建設,努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改革發展30年
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人民解放軍走上中國特色精兵之路。依據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科學判斷,實現軍隊建設指導思想的戰略性轉變,即由準備“早打、大打、打核戰爭”轉到和平時期建設的軌道上來,在服從和服務于國家建設大局的前提下,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現代化建設。確立建設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的總目標,開創有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軍隊進行重大調整改革,裁減員額100萬,朝著精兵、合成、高效的方向邁出重要一步。
進入90年代,人民解放軍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確立以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為基點的新時期積極防御軍事戰略方針,實施科技強軍戰略,制定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三步走”的發展戰略,推進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把中國特色軍事變革作為軍隊現代化發展的必由之路,提出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戰略目標。軍隊以軍事斗爭準備為牽引,加快武器裝備發展,加強軍兵種和應急機動作戰部隊建設,優化體制編制,裁減員額70萬,防衛作戰能力顯著提升。
新世紀新階段,人民解放軍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創現代化建設新局面。堅持把科學發展觀作為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貫徹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實現富國和強軍統一的戰略思想,全面履行新的歷史使命,增強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軍隊加快機械化和信息化復合發展,積極開展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推進軍事理論、軍事技術、軍事組織和軍事管理創新,不斷提高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核心軍事能力和實施非戰爭軍事行動的能力。
推進軍事訓練轉變
人民解放軍堅持把軍事訓練作為推進部隊全面建設、提高部隊戰斗力的基本途徑,改革訓練內容、方法、管理和保障,科學構建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體系。
拓寬軍事訓練領域。加強信息化條件下戰略戰役指揮訓練和部隊訓練,舉行跨區域檢驗性對抗演練,進行整建制夜間訓練,開展后勤、裝備保障綜合演練。重視加強反恐、維穩、處突、維和、搶險救災等非戰爭軍事行動訓練。
深化訓練改革。構建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內容體系,編修新一代《軍事訓練與考核大綱》,推廣訓練改革的創新成果。加強軍兵種聯合訓練,強化作戰要素訓練,突出指揮協同訓練和戰法研究,改進區域協作訓練。完善基地訓練,發展模擬訓練,推開網絡訓練,開展對抗訓練。改革軍事訓練考評機制,從難從嚴訓練,實施軍事訓練全過程全要素精細管理。
開展復雜電磁環境下訓練。普及電磁頻譜、戰場電磁環境等基礎知識,學習掌握信息戰特別是電子戰等基本理論。突出信息化武器裝備和指揮信息系統操作使用訓練,進行合同戰術訓練基地信息化改造,重視開展復雜電磁環境下演練。
加強思想政治建設
人民解放軍堅持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軍隊各項建設的首位,推動思想政治建設創新發展,保證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保證軍隊建設的科學發展和官兵的全面發展,保證軍隊戰斗力的提高和有效履行歷史使命。
2007年1月,總政治部發布《中國人民解放軍思想政治教育大綱(試行)》,明確規定人民解放軍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國共產黨在軍隊中進行的理論武裝和思想引導工作,科學規范了全軍各類部隊和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強了思想政治教育法規制度建設。大綱規定,執行軍政訓練比例為7:3和8:2的部隊,年度教育時間分別為54個和42個學習教育日。全軍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官兵,深入開展歷史使命、理想信念、戰斗精神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大力弘揚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優良傳統。軍隊思想政治教育遵循堅持科學理論指導、貫徹以人為本要求、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一切著眼實際效果、注重實踐活動培育、積極推進創新發展等六項原則,靈活運用和創新發展教育形式方法,完善廣播、電視、網絡教學設施,建好軍史館、文化活動中心、“指導員之家”、學習室和連隊俱樂部、榮譽室。
2008年4月,中央軍委批準、四總部聯合發布《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委員會工作條例》,為新形勢下軍隊基層的政治民主、經濟民主、軍事民主建設提供了制度保證。軍人委員會是軍隊基層單位實行三大民主、保障軍人行使民主權利和開展群眾性活動的組織,有對本單位戰備訓練、教育管理、后勤保障、武器裝備管理等工作的建議權,對士官選取和晉級、優秀士兵考學和保送入學、技術兵選拔培養、表彰獎勵等涉及官兵切身利益事項提出人選的推薦權,對官兵履行職責、遵紀守法的監督權,對單位集體利益、官兵正當權益的維護權。軍人委員會在黨支部(基層黨委)領導和本單位首長指導下開展工作,一般由5—7人組成,委員經軍人大會以無記名投票方式差額選舉產生。
提高后勤保障效益
人民解放軍積極推進后勤保障體制一體化、保障方式社會化、保障手段信息化和后勤管理科學化,全面建設現代后勤。2007年12月,中央軍委發布《全面建設現代后勤綱要》,明確了現代后勤建設發展的方針原則和目標
任務。
深化后勤各項改革。穩步推進大聯勤改革,2007年4月,在濟南戰區正式實行以三軍后勤保障一體化為核心的大聯勤體制。加快軍隊后勤保障社會化,推進駐大中城市作戰部隊商業服務和營房保障社會化,推進通用物資儲備、基建工程建設、后勤裝備生產和后勤技術服務等方面的社會化。完善預算編制改革,推行預算項目庫制度,加強對重大項目投資的論證評估,總結推廣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行政消耗性開支管理等經驗做法,逐步推廣公務卡支付結算。擴大集中采購范圍和招標采購比例,集中采購向非作戰部隊拓展。
提高后勤保障水平。較大幅度提高部隊教育訓練、政治工作、衛生事業、水電取暖、營房維修等經費標準,提高飛行、航海、航天等專業崗位津貼標準,調整基層軍官崗位津貼和士兵職務津貼標準,提高軍人傷亡保險保障水平。連續提高部隊伙食費標準。建立小散遠直單位綜合補助經費標準。2007年8月起,全軍部隊陸續換發07式系列軍服。
規范后勤管理。加快標準化建設步伐,大力推進維持性經費和統籌配發實物標準化供應,對建設性供應保障進行規范管理,逐步構建集供應、消耗、管理于一體的后勤保障標準制度體系。強化財經管理,按預算辦事、按標準花錢、按財力搞建設。加強飲水、食品、醫療、藥品和油料、運輸、危險品安全管理,健全完善軍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防控機制,規范軍車運行秩序,組織開展在職軍以上干部住房專項清理,嚴格軍隊住房管理和空余房地產租賃,完善非現役公勤人員聘用管理制度。2007年1月,中央軍委發布新修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審計條例》。深入開展能源資源節約活動,積極推行節約型保障方式和消費方式,搞好軍事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啟動軍隊草原保護建設、沿海軍事設施風沙防治試點工程和駐環渤海地區部隊單位污染治理。
強化裝備綜合保障
人民解放軍落實三軍一體、聯合作戰和體系建設、綜合集成的要求,完善和優化武器裝備體系,不斷提高裝備綜合保障水平。
加緊構建中國特色現代化武器裝備體系。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新,優先發展適應一體化聯合作戰需要的信息化武器裝備,有重點有選擇地改造升級現有裝備。初步形成快速機動、立體突擊的陸軍裝備體系,??找惑w、適應近海防衛作戰的海軍裝備體系,空地一體、攻防兼備的空軍裝備體系,核常一體、射程銜接的第二炮兵地地導彈裝備體系,綜合集成、一體化發展的電子信息裝備體系。
提升裝備管理水平和新裝備維修保障能力。深化裝備科學化、制度化、經?;芾?,推行裝備管理責任制,提高武器裝備完好率、在航率。突出抓好裝備維修保障能力建設,裝備維修保障技術和手段由基本適應一、二代裝備,逐步向適應二、三代裝備轉變,大部分主要裝備已基本形成大修及應急支援保障能力。加強裝備保障力量建設,初步建成以建制力量為主、預備役力量為輔、后備力量為補充的裝備保障力量體系。組織裝備承制單位開展技術保障力量動員演練,探索了軍民一體化保障路子。
調整改革裝備采購體制。近兩年來,進一步擴大武器裝備競爭性采購、集中采購、一體化采購的范圍。按照計劃制定、合同履行、合同監督和合同審計相對分離、相互制衡的要求,調整完善裝備采購組織體系,開展駐廠軍事代表制度改革。
推進信息化建設
人民解放軍積極應對世界新軍事變革挑戰,在軍隊建設各個領域廣泛應用信息技術、開發利用信息資源,努力走信息主導、復合發展、自主創新、推動轉型的中國特色軍隊信息化建設道路。
人民解放軍的信息化建設,開始于20世紀70年代的指揮自動化建設,現已從分領域建設為主轉為跨領域綜合集成為主,總體上正處于信息化全面發展的起始階段。當前,人民解放軍以一體化為發展方向,堅持重點突破與全面建設結合、技術創新與體制改革結合、新研新建與改造挖潛結合,強化綜合集成,加大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力度,逐步形成和提高基于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
以指揮信息系統為重點的軍事信息系統建設取得成效。2006年軍事綜合信息網開通運行,信息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基礎信息保障能力和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得到提高。一體化聯合作戰指揮控制系統建設取得進展,戰場信息支援保障能力顯著增強。信息化訓練手段有了較大發展,測繪導航、氣象水文和空間環境保障體系進一步優化,一批后勤、裝備保障信息系統研制成功并裝備部隊,全軍院校“數字校園”建設全面展開。
主戰武器系統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著眼提升主戰武器系統的快速感知、目標定位、敵我識別和精確打擊能力,對部分在役坦克、火炮、艦船和飛機進行了信息化改造,一批信息化水平較高的新型作戰平臺研發成功,精確制導彈藥的比例和規模不斷擴大。
信息化支撐環境得到改善。初步建立信息化領導、管理和咨詢工作體系,信息化建設的集中統一領導得到加強。信息化理論探索和重大現實問題研究不斷深化,制定了軍隊信息化建設中長期規劃和指導性意見,修訂完善了技術規范,適應信息化發展需要的院校教育和人才隊伍建設得到加強。
加快人才培養
人民解放軍繼續推進人才戰略工程,完善人才培訓體系,突出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和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努力造就大批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
2008年4月,中央軍委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軍隊干部培訓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健全完善以逐級培訓為主體、崗位培訓為補充、培訓與使用相一致的全程全員培訓體系,形成院校教育與部隊訓練銜接、軍事教育與依托國民教育并舉、國內培養與國外培訓結合的格局。
加強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養。采取送學培養、在職學習、交流任職、輪崗鍛煉等多種形式,加大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養力度。把聯合作戰教學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合理區分各級各類院校教學任務,實施院校與部隊聯教聯訓,構建院校培訓與部隊實踐并重的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養體系。開展“軍隊院校重點建設工程”,重點建設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
做好軍隊生長干部選拔培養工作。2007年10月,中央軍委批準、四總部聯合發布《中國人民解放軍院校招生工作條例》,系統規范了軍隊院校招收普通高中畢業生和士兵學員工作。2007年底,國家教育部和總政治部聯合召開會議,專題研究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養軍隊干部問題。目前,全國開展國防生培養工作的普通高校已達117所。軍隊在全國遴選近1000所省市重點普通中學,建立國防生源基地。
營造人才培養的良好環境。建立健全人才獎勵激勵機制,重獎優秀指揮軍官和參謀人才、杰出專業技術人才及科技創新群體。2007年以來,共投入7億元專項補助經費,用于軍隊人才培訓。2007年7月,中央軍委發布《軍隊吸引保留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的規定》,采取有效措施重點吸引保留科技領軍人才、學科拔尖人才和技術專家人才。2008年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指揮軍官考核評價綱要》、《中國人民解放軍指揮軍官考核評價實施辦法》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指揮軍官考核評價標準(試行)》印發施行,標志著體現科學發展要求的指揮軍官考評體系初步形成。
堅持依法治軍
人民解放軍堅持把依法治軍作為正規化建設的基本要求,注重科學立法、嚴格執法,不斷提高正規化水平。
改革開放30年來,軍事立法體制逐步完善,軍事立法工作取得顯著成效。1988年中央軍委成立法制機構,各總部、軍兵種、軍區確定負責法制工作的部門。1997年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明確中央軍委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軍事法規。2000年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進一步明確了中央軍委以及各總部、軍兵種、軍區的立法權限。截至2008年12月,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國防和武裝力量建設方面的法律及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15件,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制定的軍事行政法規94件,中央軍委制定的軍事法規215件,各總部、軍兵種、軍區和武警部隊制定的軍事規章(含規范性文件)3000多件。2007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于舉行聯合軍事演習期間其部隊臨時處于對方領土的地位的協定》。2008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關于舉行聯合軍事演習的協定》。
人民解放軍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完善依法決策、依法指導的工作機制,努力實現軍事、政治、后勤和裝備建設的制度化和規范化。實施科學管理,嚴格執行條令條例,把作風紀律建設貫穿于部隊經常性教育和管理之中,通過嚴格訓練和日常養成,培養部隊嚴整的軍容、嚴明的紀律和過硬的作風。
人民解放軍把普法教育作為加強部隊全面建設的重要工作。注重普及法律知識,增強普法教育的主動性、針對性和實效性。擔負2008年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安全保衛任務的單位,組織官兵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增強依法處置突發事件的意識和能力。擔負國際維和任務的部隊和海軍出訪艦艇編隊,組織官兵學習《聯合國憲章》、《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法律知識。2007年11月,中國政府設立國際人道法國家委員會,軍隊有關部門在國家委員會的組織協調下,認真做好國際人道法在中國軍隊的傳播和實施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