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中乱码,青青青国产最新视频在线观看,无遮挡免费一级毛片视频,激情国产原创在线观看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發展要聞  -證監會:券商須讓投資者理解"買者自負"原則 加強投資者教育 -北京:企業拖欠工資最高罰款3倍 出口企業調查:與人民幣升值賽跑 -民政部加緊慈善立法 將改變管理缺位現狀 將簡化捐贈免稅手續 -第四次生育高峰到來 粵年產一個百萬人口縣 06年200萬夫妻離婚 -滬深總市值首破18萬億 股市收盤下跌 B股持續重挫拖累A股 - 京流動人員檔案新規:不入社保不能存檔 滬探索居家養老服務模式 -四大鋼廠聯手開發海外礦產資源 中鋼協駁斥"中國鋼鐵威脅論" -新企業破產法將推出 政策性破產明年終結 鼓勵銀行向小企業貸款 -第二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閉幕 -中國明確義務教育政府負全責 經費須報人大批準 部分高校擬改名
《瞭望》文章: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創新思維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6 月 12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小學四年級的外孫女拿著自己的英語試題來“考”外公時,當院士的外公答不出“標準”答案。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超導電子學研究所研究員吳培亨告訴《瞭望新聞周刊》,在院士大會期間,不少院士感嘆孩子們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考試機器”。他們呼吁教育體制進行改革,否則難以承擔起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歷史責任。

吳培亨在自己的研究生身上看到了“應試教育”的后果:學生們普遍不愛學習——“身經百戰”的他們,把上大學當作一個“大解放”的機會。一些國際同行寫信來說,“中國學生在念基礎課和考試階段的表現都很好,但到了做研究的時候,實際能力往往低于我們的期望值?!?/p>

胡錦濤總書記近日在兩院院士大會發表重要講話提出,“把培養造就創新型科技人才作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舉措,加緊建設一支宏大的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并從“完善培養體系、不拘一格選用人才”等五個方面進行了闡述。吳培亨院士表示,這一觀點“講到了自己的心坎上”。

人才是第一資源

作為中科院主管人才工作的常務副院長,中科院院士白春禮深感我國科技人才隊伍現狀與中央的要求差距不小。他告訴《瞭望新聞周刊》,我國科技工作者的數量達2174萬人,其中研發人員總數達120萬人,分別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萍缄犖榈哪挲g結構趨向合理,45歲以下人員已占70%。科技人員的就業方式、分布狀態和利益關系呈現出多樣化的格局,企業研發人員大幅增長,占全國研發人員總量的比重已超過60%,高等學校研發人員穩步增加,進入科技中介機構的科技人員已達120萬人。

但中國的科技人員實力仍與發達國家有很大差距。白春禮認為,這種差距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科技人才的相對數量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明顯偏低。根據世界銀行2002年《世界發展指標》,我國每百萬人擁有科學家和工程師人數只相當于日本的9.3%、美國的11.2%、法國的17.1%、德國的16%、英國的17.1%——因此,我國科技隊伍質量有待提升。我國科技人才隊伍的結構性矛盾也甚為突出,人才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偏低,存在著某些領域某些學科人才嚴重短缺和人才大量浪費并存的現象。

二是科技后備人才隊伍規模發展較快,但教育結構與培養質量有待進一步優化與加強。

三是缺乏一批國際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國際級科學大師、科技領軍人物。白春禮說,在我們的院士隊伍里,不乏優秀的科技將才和帥才,但從整體上看,我國這類人才還不夠多。

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制定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的過程中,專門設立了一個研究科技人才的專家組。該專家組的研究表明,“我國尚缺乏世界級的科學家”,如中國科學家在國際性權威科學獎中一直沒有實現零的突破。

當前全球人才競爭尤其是高層次科技人才競爭日益激烈,無論發達國家還是新興工業化國家,都紛紛制定科技人力資源的國家戰略,通過法律、科技政策和經濟杠桿等多種手段,穩定本國人才并吸引和利用外國的科技人力資源。

美、英、德、日、加拿大和韓國等國家,利用移民政策和法規,在爭奪外國科技人力資源“不為所有但為所用”方面各顯神通。主要措施一是修改移民法,鼓勵專業人才優先移民甚至不受限制;二是增加專業人才的簽證名額,延長居留期;三是通過設立多種獎學金,為外國留學生提供進入其大學深造的機會,鼓勵并吸收他們加入有創造性的勞動。印度將“大力促進大學及其他學術、科學和工程機構的科學研究,吸收最有才干的年輕人從事科技職業”作為科技政策的目標。白春禮認為,中國加緊培養自己本土的創新型科技人才,同時也應當借鑒發達國家的做法,在吸引國際一流科技人才方面有新舉措。

最苦惱和最迫切的改革

45歲的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院長郭雷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自己曾經三四次申請“科技部973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項目”未果,其中“非學術性因素”令他“感受極深”。

郭雷說自己和許多科技人員“最苦惱的事情”——莫過于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不得不放在跑項目、評審、檢查等方面。越是優秀的科技人才,在這方面花的時間和精力越多?!斑@是最令人痛心的人才浪費了?!?/p>

記者近年來對科技界的跟蹤采訪中,已經不止一次聽到這樣的苦惱了。綜觀各國的科技人才戰略和政策措施,許多專家深感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不是孤立的,它與各國的體制環境、運行機制、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水平及所處的國際環境密切相關。胡錦濤總書記在講話中,專門論述了“建設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的五個舉措,提出要“保證科技人才能夠心無旁騖地從事科技創新活動”。

總書記的話引起了院士們共鳴。白春禮指出,如何為科技人才的脫穎而出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與氛圍,這是當前和今后最重要的一項工作。

中科院院士、著名數學家楊樂表示,轉型期的社會變化,同時造成了急盼取得成果的浮躁情緒,導致急功近利、不遵循科研和教育自身的規律。而無論是基礎理論研究或是應用研究,共同點就是需要創新,需要長時間的勤奮工作。

現在社會上流行依據論文的篇數對科研工作進行考核,但真正科學研究的水平并不是通過論文篇數來體現的。國際上評價一個研究工作者或一個數學家的水平,往往從三個方面來評價,第一,是否創建了新的理論;第二,是否解決了長期沒有解決的著名難題;第三是化腐朽為神奇,即對大家習以為常的問題又提出新的觀點,使得這一問題又興起新的發展要求。

楊樂認為,要形成既鼓勵創新,也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對于有很好的基礎,長期致力于一個重大課題研究的人,應該給予充分的鼓勵和理解。而對重大難題的研究,失敗的可能性比成功的可能性要大的多,對失敗應保持寬容。

重點培養“中青年領軍人物”

從對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獲得者年齡分布的統計分析顯示,獲獎者創造高峰期在25~45歲之間。國際研究表明,一個國家科學技術的騰飛,首先必須擁有一批平均年齡不超過50歲的杰出科學家隊伍。

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的兩院院士表示,培養造就創新型科技人才,首先要抓緊培養造就一批中青年領軍人物。胡錦濤總書記在講話中特別表達了對兩院院士的期待:“殷切希望大家承擔起培養和提攜人才特別是創新型科技人才的重任,建設好學術梯隊,為年輕人奮勇創新提供舞臺,為年輕人加快成才鋪路搭橋?!?/p>

吳培亨院士表示,1979年他到英國進修,臨行前南京大學校長匡亞明專門找他談話,言簡意賅提了幾點要求,“看看別人,比比自己,搞好我們的現代化?!苯?0年來,這幾句話成為他勉勵自己、勉勵學生的座右銘。他深感開放式的環境對科技人才成長至關重要。

按照胡錦濤總書記的要求,創新型科技人才特別是領軍人物,關起門來是培養不出來的;在世界科技水平總體領先于我國的形勢下,不采用開放式培養,難以盡快培養造就大批創新型科技人才。

接受采訪的院士介紹道,中科院從1998年開始,與美國科學院聯合發起了以培養21世紀科技界拔尖人才為宗旨的中美前沿科學系列研討會,由兩國科學院分別在本國遴選最優秀的青年科學家參加。在已召開的9屆研討會中,我國有近400名優秀青年科學家與會,他們就國際科技前沿的重大問題與國外優秀科學家進行交流和對話。正是在高水平的國際交流當中,年輕科技人才逐漸具備了寬廣的世界眼光。

在注重國際交流的同時,根據中央精神營造更好的國內學術交流氛圍同樣重要。中科院黨委副書記方新,幾年前在中科院科技政策所任所長時,曾經專門就“我國青年科技將帥人才”進行過深入研究。她認為,科學院與高校和其他科研單位一樣,將帥人才感到最大的困難在于學術交流不夠。國內同行間的學術交流,問題不在于數量而在質量,即缺少真正意義上的學術交鋒。

回顧中科院在知識創新工程中帶出了一批朝氣蓬勃的創新隊伍,深有體會的白春禮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能否培育一批科技拔尖人才,帶動一支高水平的科技創新隊伍,確實關系到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成敗。對處于不同成長階段的青年科技人員,中科院有針對性地進行扶持和培養。對于在創新實踐中涌現出來的優秀青年人才,通過破格使用、支持其承擔重大科技創新任務和新建研究單元等,給予重點支持;對于具有較好發展潛質的青年科技人員,則通過提供更多的競爭機會、必要的前期支持和出國銜接培養等,為其盡快成長創造條件。

以如何更好地培養3.2萬名中科院系統的研究生為例,白春禮表示,在知識創新工程三期的推進過程中,中科院將加大力度采取一系列新舉措,對優秀的博士后、碩士研究生給予實際支持。比如,給優秀博士生20萬元、40萬人的啟動經費,支持他們進行自己喜歡的探索,迄今已有100位優秀生得到了這筆經費的支持。

白春禮說,中科院貫徹中央有關創新型科技人才建設的部署,可概括為三句話:“在政治上關心科技拔尖人才”,“在工作上支持科技拔尖人才”,“在生活上關愛科技拔尖人才”。(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浦樹柔)

來源: 《瞭望》

相關文章:
相關專題:
圖片新聞:
2007世界競爭力評比:中國大陸首度超過臺灣地區
中石油稱冀東南堡油田可開采100年 開發成本近60億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點
· 2008北京奧運商機
· 07中央財政資金流向 三農重中之重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 全國農業統計報告 / 農業發展報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