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至立 2005年11月5日
同志們:
“中國自主創新·品牌高層論壇”今天隆重開幕,這是在黨中央、國務院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做出重大戰略決策和部署后,舉行的一次重要論壇。經濟日報為自主創新做了大量輿論宣傳工作,在此我謹代表國務院,對本次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在座的致力于自主創新和自主品牌建設的企業家、專家學者、新聞工作者和各界人士,表示誠摯的問候!
胡錦濤總書記多次強調指出,要堅持把推動自主創新擺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大力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大力增強核心競爭力,在實踐中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創新的路子。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指出,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大力提高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形成自主創新的基本體制框架。
今天在座的大多是來自企業的負責同志。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也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關鍵環節。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是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基礎。下面,我結合學習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就自主創新問題談幾點體會。
一、推動自主創新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是我國面向未來發展的重大戰略選擇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的進步與創新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企業,如果不掌握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不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就把握不了未來發展的主動權。所以說,自主創新能力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也是企業競爭力的核心。長期以來,黨的三代領導集體始終強調堅持自主創新,并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從建國初期的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到現在把自主創新明確作為國家戰略,這是我們黨長期執政經驗的積累,也是我國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中央提出著力自主創新的方針,既反映了我們黨對世界經濟、科技發展趨勢和內在規律的準確把握,也反映了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的新要求,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有兩個問題必須著力解決。一是經濟高速增長主要依賴于資源的高投入和高消耗。經濟增長方式粗放,產業技術水平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產出、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導致經濟運行成本大幅上升,可持續發展面臨的資源和環境壓力日趨嚴峻。
二是我們大規模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有力地推動了產品技術更新換代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然而,由于一段時間以來重引進、輕消化吸收和創新,造成不斷重復引進和對國外技術的持續依賴。目前,我國對外技術依存度高達50%以上,一些產業由于核心技術掌握在跨國公司手中,所以中國制造的許多產品的高額利潤被外國公司賺走了。更何況,在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戰略領域,真正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缺乏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產權和創新能力,不僅會使我國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發展受到嚴重威脅,還會影響國家競爭力的提升,使我國在國際產業分工中處于不利地位。
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在一個十分重要的關口。中央提出,“十一五”期間,必須把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作為關系全局的重大任務。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則是推進結構調整的中心環節,也是解決上述兩個問題的根本途徑。只有科技和人才的全面介入,大幅度提高創新能力,大力發展戰略高技術,才能突破資源、能源和環境的制約,逐步實現經濟發展從要素驅動型增長轉向創新驅動型增長;才能擺脫關鍵技術受制于人的狀況,我們在繼續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同時,要把立足點轉移到開放型自主創新上來。
二、確立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
我們的企業既是國家經濟實力的基礎和支柱,也是技術創新的主體。確立企業技術創新和科技投入的主體地位十分重要。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既是企業自身發展壯大的根本動力,也是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現在,世界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都把增強企業創新能力作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措施,他們的技術創新體系都是以企業為主導。我們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同樣必須讓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決策主體、投入主體和利益主體。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企業的發展規模和科技創新能力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涌現出了一批勇于自主創新的成功企業。他們中有的通過原始創新成果的產業化,占領了國際市場;有的堅持在吸收外國先進技術的基礎上自主開發,打造自主品牌,躋身世界,占領市場。但從總體上看,我國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多數企業尚未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能力,創新的組織機制也不完善。我國2萬多家大中型企業中有研發機構的僅占25%,有研發活動的僅占30%。據統計,大中型企業的研究開發經費只占銷售額的0.39%,即使高新技術企業也只占0.6%。這個比例還不到發達國家的1/10。所以,增強企業創新能力,確立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具有其客觀規律性。
因為自主創新能力不僅在于能產生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成果的轉化、產業化應用和市場開拓。企業具有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產品的先天優勢,有直接面向市場并了解市場需求的靈敏機制,有實現持續的技術創新的條件。因此,企業應該、必須也最有條件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廣大企業家任重而道遠。要增強主體意識,從國家和自身長遠發展的高度思考技術創新戰略,把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由“中國制造”轉向“中國創造”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特別是大企業,要有開展自主創新的決心和信心,力爭掌握自主知識產權和關鍵技術,努力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為國家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作出貢獻、樹立榜樣。
我們要進一步創造條件、優化環境、深化改革,切實增強企業技術創新的動力和活力,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一要發揮經濟科技政策的導向作用,使企業成為研究開發投入的主體。加快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經濟環境,通過財稅、金融等政策,引導企業增加研究開發投入,推動企業特別是大企業建立研究開發機構。依托具有較強研究開發和技術輻射能力的轉制科研機構或大企業,集成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相關力量,組建以企業為主導的國家工程實驗室和行業工程中心。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建立各類技術創新聯合組織,增強技術創新能力。二要改革科技計劃支持方式,支持企業承擔國家研究開發任務。國家科技計劃要更多地反映企業重大科技需求,更多地吸納企業參與。在具有明確市場應用前景的領域,建立企業牽頭組織、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共同參與實施的有效機制。三要完善技術轉移機制,促進企業的技術集成與應用。建立健全知識產權激勵機制和知識產權交易制度。大力發展為企業服務的各類科技中介服務機構,促進企業之間、企業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間的知識流動和技術轉移。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要向企業擴大開放。四要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增強企業技術創新的內在動力。把技術創新能力作為國有企業考核的重要指標,把技術要素參與分配作為高新技術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五要營造良好創新環境,扶持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中小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是富有創新活力但承受創新風險能力較弱的企業群體。要為中小企業創造更為有利的政策環境,在市場準入、反不正當競爭等方面,制定有利于中小企業發展的相關法律和政策;積極發展支持中小企業的科技投融資體系和風險投資機制;加快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建設,為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提供服務。
這里我想特別強調一下,自主創新有三個方面的涵義:一是原始創新,二是集成創新,三是在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再創新。自主創新,就是要把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結合起來,在積極跟蹤、關注和參與原始創新、集成創新的同時,高度重視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再創新。企業還要努力打造自主品牌,依靠自主品牌的積累擴大技術研發的投入,推動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
三、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創造良好環境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全黨全社會共同努力,從體制改革、機制完善、能力建設、財稅金融政策等方面形成鼓勵和支持自主創新的良好環境。
我們一定要大力宣傳創新思想,樹立民族自信心,增強全社會的創新意識,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要大力宣傳企業自主創新、打造自主品牌的典型范例,推進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各級政府和領導都要進一步提高對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必須面向經濟建設這一戰略方針的認識,增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意識,支持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加快構建企業技術創新服務體系和國家創新體系。為保證即將頒布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國務院正在研究以企業為主體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有關政策,主要有加大對自主創新的財政投入,實施激勵自主創新的稅收政策,實施支持自主創新的金融政策,發揮政府采購扶持自主創新的功能,實施有利于自主創新的技術引進政策,創造和保護知識產權,加強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推進科技創新基地與平臺建設,加強對自主創新的統籌協調。我們相信,這些政策的出臺將有力激發全社會特別是企業自主創新的積極性和活力,為企業自主創新創造良好條件。
同志們,建國50多年來,我國經濟實力大大提高,科技事業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已經為我們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奠定了必要的基礎。從發展潛力分析,我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有可能通過科技創新實現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大國之一,并已呈現出創新型國家發展初期的規律性特征。我們寄希望于廣大企業家。讓我們堅定信心,共同努力,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切實作為國家戰略、產業戰略、地區戰略和企業戰略,貫徹到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方面,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型國家而努力奮斗。
最后,祝“中國自主創新·品牌高層論壇”圓滿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