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雖然是個千年古城,但新中國建立之初,工業并不發達,科研創新能力更為薄弱,所以“新”泉州的真正發展還是改革開放以后的事情。在這么一個雖在濃重歷史遺存、但科技資源先天不足的地方,“自主創新”的觀念能否扎根?
每一位接受采訪的企業家的回答大同小異:最近幾年,泉州市委、市政府的“科技創新”扶持政策日益靈活與人性化,為企業的自主創新提供政策扶持與資金幫助,這使得泉州的企業越來越敢往“創新”中投錢。
“要變‘泉州制造’為‘泉州創造’”,這是泉州市委書記鄭道溪在泉州市委九屆十二次全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中重點強調的。市委關于“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也將“建設創新型城市”寫入其中,這標志著在今后5年,“自主創新”將成為泉州經濟的“新”動力,列入重點扶持范圍。
泉州市委、市政府對科技創新的扶持首先就表現在科技經費投入的增加。“從幾十萬,再到幾百萬,一直到現在的4000多萬。科技三項經費的‘水漲船高’象征著科技工作在我市的地位提高。”泉州市科技局吳中培局長介紹說,為更好地應用好這筆科技專項資金,泉州市科技管理部門從2001年起組織實施重大科技項目,至2005年,投入重大科技項目的經費達3000多萬元,其中2005年投入重大科技項目的經費占科技三項費用的比例達58%以上。
為“孵育”培植一批有潛質的科技項目及企業,2001年泉州開始了“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基地”的建設。迄今為止,占地21000平方米的孵化器累計孵化高科技企業112家,涉及電子、機電一體化、軟件、新材料、微波通信、安防、汽車配件等領域。并把泉州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基地的成功經驗下,逐步輻射到轄區內各縣(區、市)的科技企業孵化器體系,讓各縣(區、市)的孵化器"遍地開花",為更多的創新型科技新興企業提供成長的“搖籃”。
至2005年底,泉州市有省級高新技術企業達165家,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10家。2004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425.8億元,與2000年171億元相比增長249%,占全市工業產值的16.75%,預計2005年將超過500億元。
泉州的專利申請量已經連續6年居全省設區市首位,截止2004年年底,全市專利授權總量累計為9031件,其中發明為204件、實用新型為1562件、外觀設計為7265件。2004年12月,泉州市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列為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
泉州市的科技工作也得到了國家科技部的肯定,1997年,泉州市被原國家科委確認為全國首批兩個技術創新工程試點城市之一,2004年1月,泉州市又被科技部確認為全國15個技術創新工程示范城市之一。并且泉州已連續四次獲全國科技進步(科教興市)先進城市稱號,實現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四連冠”。
除此之外,全國制造業信息化工程重點城市、泉州灣國家級星火技術產業帶的稱號也相繼落戶泉州。
泉州的自主創新成就不僅表現在科技創新方面,“創牌”戰略更是享譽全國。據悉,目前泉州市共有34家企業的34項產品榮獲“中國名牌”稱號,特別是在鞋類、服裝、休閑食品方面,全國僅有的2個蛋黃派“中國名牌”全部出自泉州,16個旅游鞋“中國名牌”有12個產自泉州。“泉州已經成為福建中國名牌的生產地。”泉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廖小軍稱,泉州的中國名牌數量占到全省的54%,在全國城市排名第6,同類地級市排名第二。
新華網 2005年12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