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線飛機為大飛機探路
在臨近上海飛機制造廠的軍用機場一條跑道上,停放著中國首架自主研制的新支線飛機ARJ21-700——中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首架新支線飛機。這架飛機曾在去年11月28日成功首飛,讓許多中國公眾心情振奮。而它的“兄弟”——第二架同型號飛機,也在幾天前轉入了試飛站,第三架也已總裝收尾。從今年3月至今,這架飛機起飛了12次,平均每隔一周多時間就進行一次試飛。
同樣是這架飛機,在上海航展上,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市場營銷部部長陳進的介紹,引來了眾多市民的議論:“真像波音737,真像大飛機!”
這個“像”字,恰恰指明了ARJ21為大飛機“探路意義”之所在。
ARJ21-700總設計師陳勇說,飛機在設計之初就希望為乘客、航空公司提供干線大飛機水平的舒適度。“這意味著,一名乘客乘坐它從國內中小城市前往樞紐城市,再轉大飛機去國外或其他大城市的時候,他的感受是完全相同的。”陳勇說。
而在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金壯龍看來,這個“像 ”字不僅在于直觀上的舒適性,與許多低座級的支線飛機不同,每架約為70至110個座位的ARJ21,其技術水平和特點更為先進,也更接近150座大飛機。正因為此,這架飛機為中國未來研制大飛機,在設計、研制、試驗、取證、營銷、供應商管理等方面提供了技術基礎,積累了經驗教訓,也打造了一支非常難得的專家人才隊伍。
一些專家認為,對于致力于研制出大飛機的中國民用飛機事業而言,ARJ21就有幾分這樣的“開道”意味。
今年是大飛機研制關鍵年
按照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發布的計劃表,COMAC919初步計劃于2014年底至2015年中實現首飛,并在2016年投入市場。
6月6日舉行的大飛機項目總裝制造中心成立儀式上,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金壯龍介紹說,2009年是COMAC919大飛機項目的“研制年”,年內將完成五個方面的設計研制任務。
這五項任務分別是:完成COMAC919大型客機可行性研究報告;向國內外供應商發出系統工作包招標書并基本確定供應商;完成初步總體技術方案評審;完成工藝總方案、裝配協調方案初稿和工藝設計規范;完成展示樣機技術準備、機頭物理樣機制造、初步數字樣機構建和全機標準規范體系規劃。
大飛機項目公司有關專家介紹說,根據飛機研制的一般規律,“預發展”大約需要2年時間,而此后約5年將經歷詳細設計、全面制造、適航取證等階段。據分析,后5年很可能被劃分為2年詳細設計、2年全面制造、1年半適航取證的大致步驟,而其過程與中國研制ARJ21的過程應該會相當接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