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雪楓刀”到新型戰車:“把實裝當課堂,讓部隊成為學校。”
該師的前身,是新四軍第一個騎兵團。當年,師長彭雪楓親自為騎士們設計了鋒利的戰刀,人送美稱“雪楓刀”。
那時,一匹戰馬、一把戰刀就是打贏利器。如今,鉆進新型坦克的炮塔,新裝備讓人眼花繚亂:超短波電臺、寬帶電臺、短波電臺、網絡控制器、火控計算機……
接裝之初,全師考試,選拔出一批“尖子”去工廠跟班見學,鬧了不少笑話。一次,師傅讓新兵張書生拿一個“網絡控制器”,小張把計算機整個搬來。師傅啼笑皆非:“你趕緊回連隊吧,太笨!”
什么是信息化裝備?當年,不光戰士不明就里,就連機關也想象不到。一次,工廠生產了一批新裝備。嗬,價值100萬!裝備部看了清單,連忙派一輛卡車去拉。誰知,這些器材還不到半米見方,用一個小推車就拉走了……
“沒有技術,就沒有裝甲兵。”這是共和國第一任裝甲兵司令員許光達大將的名言。如今,該師官兵這樣理解這句話:“不懂得信息技術,就沒有現代裝甲兵!”
新裝備涉及光學、聲學、電子學等20多個門類的專業知識,全部掌握相當于修完一個全日制大專的課程。幾年來,全師上下勤學苦研,“把實裝當成課堂,把部隊當成名牌學?!?,從師首長到普通一兵,無一例外。
冬天,滴水成冰,官兵們每天都在戰車上鉆研,一天上下車上百次;用辣椒生姜提神,晝夜加班加點,編寫出9本60多萬字的新裝備修理工教材??诡嵳鹪囼?,戰車爬陡坡越斷崖,官兵磕得頭上掛彩,只能躺著記數據……
一支裝甲雄師,在學習中脫胎換骨。請看記者采訪筆錄中的一段官兵學習項目的“今昔對比”——
軍官:一名坦克營長,過去只需指揮單一兵種,現在要學習坦克兵、步兵、炮兵和偵察兵4個兵種的指揮知識。
指揮士官:以前只需要了解單車戰術,現在要學習連戰術,要會識圖標圖,基本要具備一名初級參謀的水平。
通信兵:原來只需學習電臺喊話、打旗語,現在必須掌握電子標圖、衛星導航等10余個領域的新知識。
偵察兵:過去只有望遠鏡,現在要學習光學、雷達設備和無人偵察機操作,訓練由越野、捕俘等8項體能課目擴展為情報采集、處理、分發等40項智能課目……
博采眾長,迎世界八面來風:“未來很遠,我們的目光必須更遠?!?/strong>
2005年秋天,“北劍-2005”演習如期進行。在當年成吉思汗揮師馳騁的千里大草原上,該師官兵駕馭新型坦克,向來自24個國家的軍事觀察員亮相。
這次演習,該師與對手進行了10個比武專業的考核,得了9個第一。
硝煙散去,在演習結束后的“國際座談會”上,時任該師某團團長的紀連軍率先舉起了手,他的提問對象,是英國陸軍裝甲中心主任魯迪·沃海姆上校。
提問,不止在沙場。該師師史館,陳列著世界178個國家的國旗,儼然“大半個聯合國”。作為我軍對外開放的陸軍裝甲師,該師迄今共接待803批次、13800余人次外賓參觀。近年來,每當外賓來訪,該師官兵都虛心求教,積極交流,競相提問。
提問,也不止在中國。師長陳學武,曾在俄羅斯伏龍芝軍事學院留學。畢業考核那天,陳學武不但圓滿回答了自己抽到的題目,還向評委提問:“在超視距對抗條件下,裝甲兵爭取主動的關鍵是什么?”主持答辯的弗拉索夫教授認為這個問題非?!扒靶l”,欣然作答之后,高高舉起滿分牌!
去年,陳學武師長訪問德國,德軍裝甲第十師師長馬庫斯·本特勒指著演習態勢圖,禮貌性地征求陳學武的意見。陳學武侃侃而談,馬庫斯大吃一驚:“這正是我的作戰決心!”
在第十師網管中心,馬庫斯被陳學武接二連三的提問難住了:“明天,我給您找個專業人員回答?!钡诙?,德國報紙報道說:“中國軍人很內行,很專業,很有職業精神?!?/p>
陳學武沒有陶醉。他發現,德軍所有“豹”式坦克,倒擋時速度比前進還要快,演習中情況有變,馬上退到小樹林里,召喚航空兵打擊。頓時,陳學武眼前一亮:裝甲兵必須“站”起來,不能總是趴在地上。武裝直升機“一樹之高”,對裝甲兵威脅最大,應是首選打擊力量。
他發現,作為世界現代裝甲兵的“鼻祖”,德軍已經拋棄了二戰時屢試不爽的“等齊式”攻擊經典戰術,采用了“掃描式”超視距精確攻擊戰術。他還發現,德軍一個士兵服役9個月,一個坦克乘員的訓練時間只有5周……
“要抓緊探索新戰法、新訓法!”回國后,陳學武帶著“一腦袋的新想法”,立即趕赴演兵場。這次演習,該師破天荒試驗了“掃描式”攻擊戰術,官兵明白了“戰場上,誰對我威脅最大就先打誰!”
信息化建設,是不斷發展的新事物,催生新的“化學反應”:“信息化‘化物’更要‘化人’!”
記者采訪時,很多官兵把10年來組織編寫了幾百萬字的新裝備維修保養手冊的“張工”掛在嘴上,佩服之情溢于言表。
“張工”名叫張志,頭發稀稀拉拉,一臉風霜。一番交談,記者大為驚訝:這位地方大學畢業來到部隊的“張工”,專業技術職務才是助理工程師,今年已經42歲了。
由于作戰團工程師編制受限,他連中級職稱都沒有。但是,他沒有一點失落,說起一個個革新成果依然興致勃勃。
他的幸福在哪里?指著當初差點被工廠師傅“趕回來”的新兵張書生,他樂不可支:“當年跟著我干的小張已經提干了,還是全軍新型裝甲部隊訓練教范的編委!”
仿佛是這支部隊特有的現象。促膝長談中,官兵們耿耿于懷的不僅是職務提升快慢,他們更介意的是許多“兼職”:師長,是全軍裝甲部隊信息化建設“需求專家組”組長;副師長、副政委,是裝甲兵院校研究生的“部隊導師”;自動化站長,是中科院軟件所“客座高工”……
信息化,讓全師官兵沉浸在一個其樂無窮的世界!
這個世界有多精彩?每個官兵都會告訴你——
坦克車長說,2007年演習,一輛坦克深夜在茫茫草原迷路。要是過去,非得露宿草原不可。如今打開電子地圖,畫了一條導航線,就摸黑準確開到集結地域。
坦克營長說,以前是兵越“老”越厲害。如今,全營自己買筆記本電腦的戰士就有70多名,新兵在網絡對抗中戰勝老士官,一點不新鮮!
偵察科長說,過去偵察看紙圖,尺子圓規量大地,如今太空有衛星,地上有雷達,空中還有無人機,戰場越來越透明。
裝備部長說,以前修坦克必須“大卸八塊”,現在戰車上“黑匣子”自動記錄參數,不等戰車“鬧病”就“治病”,維修保障掌握了主動權,實現了精確化。
政治部主任說,政治工作搭上信息化快車。如今,全師實現了野戰衛星電視接收,攝錄文件編輯、電臺廣播信號轉播、小型無線電局域網組成全師政治工作無線“互聯網”。
參謀長說,師黨委提倡“用數據存儲戰斗力”。每次演習之后,官兵第一件事是采集數據,戰斗員就是研究員。部隊上下形成一個共識:科學而明晰地提出需求,比引進技術更重要。
需求在哪里?誰來提出需求?官兵們自豪地拍胸脯:需求就在演兵場,我們就是“明白人”。如今,部隊很多骨干是上級機關和科研單位聽建議、明需求、做決策的“座上賓”和“智囊”。
細細品味,這10年,該師發生的一切不是機械疊加的“物理反應”,而是不斷生成新事物、催生新氣象的“化學反應”——
“信息化‘化物’更‘化人’!”
【尾聲】
“北劍-2007”演習,一幅氣壯山河的畫卷——
千余平方公里內的丘陵溝壑間,電磁密布,煙波如潮。“紅軍”裝甲師實施電子干擾和電磁壓制,癱瘓了“藍軍”的通信中樞,旋即發起沖擊。
鐵甲轟鳴,幾代中國裝甲兵夢寐以求的“扁平化”指揮亮相:團長指揮連長不必通過營長,命令可以直接從網上傳達到連長甚至單車。
電波織網,在空、天、地傳感器情報獲取處理傳輸一體化平臺的引導下,數百輛坦克大縱深迂回穿插,火力與突擊方向高度精確協同。
國外有媒體評論說:中國陸軍信息化走了10年,終于闖出了一條路!
今年,他們探索的腳步還在繼續。記者獲悉,他們將首次與戰區之外的對手實施復雜電磁環境下的實兵實裝對抗演練。
這,又是一次不尋?!?/p>
參觀者,將是來自幾十個國家的高級軍事觀察員。
他們的對手,將是赫赫有名的“鐵軍”!(李選清 武天敏 陳才勝 李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