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曾撞擊地球導致了恐龍滅絕。
北京時間1月2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曾撞擊地球導致了恐龍 以及地球上70%的物種滅絕。根據美國科學家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這顆小行星墜入海洋的深度,遠遠超出了先前的預期,其釋放出來的水蒸氣量也比先前估計的高出6.5倍,這意味著恐龍滅絕時的氣候比科學家想象的要更加潮濕。
在即將于2008年2月出版的《自然地球科學》雜志上,美國地球物理學家肖恩-古里克將公布他們的這項最新研究結果。該研究項目主要負責人、美國地球物理學家肖恩-古里克稱,“奇科蘇盧布”(Chicxulub)隕石坑是小行星撞擊尤卡坦半島沿岸形成的,絕大多數科學家們都認為這次撞擊造成了“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恐龍以及絕大部分地球生物都在此次事件中滅絕的。最新的三維圖像表明,小行星是在非常深的水域中著陸的,這個深度比科學家們之前假定的深度大得多,因而此次撞擊向大氣中釋放出的水蒸汽量是之前猜測的水蒸汽量的6.5倍。此外,撞擊地還有大量的蒸發巖,這種沉積巖富含硫,蒸發巖與水蒸汽反應生成硫酸鹽懸浮微粒。
肖恩-古里克表示,大氣中硫酸鹽懸浮微粒濃度的增加會從兩個方面使撞擊更具殺傷力:一是改變氣體,因為高層大氣中的硫酸鹽懸浮微粒會產生冷卻效應;二是產生酸雨,因為水蒸汽有助于沖洗含有硫酸鹽懸浮微粒的低層大氣。早期研究表明,這兩種效應可能均來自撞擊,不過強度比較低。酸雨量的增加或許有助于解釋,為何生活在暗礁和海洋表層的生物與大型脊椎動物一樣,同時遭受到了嚴重影響。當酸雨落入水中,海洋的酸度就會因此而升高。有證明顯示,對PH值變化適應力強的海洋有機體能夠生存下來,而對PH值變化敏感的生物則無法幸存。古里克表示,大滅絕事件的產生還有可能受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例如,當小行星從天空中墜入地球時,大氣會猛的變得炙熱并散發出風暴性大火,這使得許多大型陸地動物在數小時或者數天內被烤干燒死 ;而漸變的氣候變化和酸度變化則會對海洋造成更深遠的影響。
最初,肖恩-古里克及其同事著手了解這個小行星的軌道,他們希望能從地表下這個隕石坑的結構中發現一些線索。古里克說:“我們發現,隕石坑的淺結構很可能是由撞擊地,而不是小行星軌道造成的。”如果科學家們能夠確定其軌道,就可以從中發現撞擊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因為絕大多數有害的、沖擊波加熱的快速移動物體都可能是從撞擊處沿撞擊方向向外拋射出的。目前,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正運用計算機模型,在撞擊處的隕石坑中尋找可能的線索,以確定除受撞擊前地表面環境影響的小行星軌道。
尤卡坦半島暗藏恐龍滅絕線索
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美國的地球物理學家們正在努力尋找導致恐龍滅絕的撞擊線索。在尤卡坦半島有一個大得驚人的隕石坑,直徑大約有180公里。它就是聞名于世的“奇科蘇盧布”隕石坑,它埋在數百米的沉積巖下面。當年地球上最大的動物恐龍為什么突然滅絕?相關的線索可能就藏在這個大坑里,因為世界一些地方獨特的巖層,哪怕只有一毫米到幾厘米厚,都有可能幫助研究人員破譯恐龍滅絕這一神秘事件??墒?,要把發生在6500萬年前的事情正確無誤地拼湊起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研究人員現在已經清楚的是,有一塊直徑10至15公里的天體以驚人的速度墜入墨西哥灣。在過去的25年里,大部分的科學家相信,盡管在一些具體問題上仍有爭論,但隕石碰撞地球與這些物種的滅絕密切相關。不過,在研究人員能夠宣布“奇科蘇盧布”隕石是罪魁禍首之前,他們需要查清楚“奇科蘇盧布”隕石究竟是如何撞向地球的。(劉妍/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