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力爭提高衛星設計壽命。未來三年內,我國將要與俄羅斯聯合探測火星以及它的衛星火衛一。去年10月發射的鑫諾二號直播衛星,預計將在年底前進行最后一次搶救。昨天,國防科工委和國家發改委聯合召開了第三次民用航天工作會暨全國空間應用推廣交流會。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兼國家航天局局長孫來燕做了大會主報告,通報了未來航天發展和應用的一些情況。
孫來燕在回顧“十一五”頭兩年航天發展的開局時評價“開局良好”,不過他也遺憾地指出,去年10月我國發射的鑫諾二號直播衛星,由于技術上的原因導致衛星天線、太陽能帆板無法打開,至今不能工作,對鑫諾二號直播衛星的最后一次“搶救”工作預計在今年年底前進行。
另外,孫來燕表示,我國將實施“航天產品高可靠、長壽命工程”,在未來三年,力爭將我國衛星的設計壽命提高近一倍,其中,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的設計壽命力爭由目前的2至3年提高到4至5年,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壽命由目前的8年提高到穩定運行15年。
同時,在“十一五”末期,保證我國自主研制的通信廣播衛星基本可取代國外衛星,另外,還要發射專門的新技術試驗衛星,包括微小型衛星,驗證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加強空間科學研究,優先支持面向重大科學問題的自主創新項目,研制硬X射線望遠鏡、返回式微重力衛星等。
中俄火星探測項目三年內研制完成
據介紹,我國部分航天國際合作項目包括:
●未來三年,完成中俄聯合火星和火星的衛星——“火衛一”的探測項目研制和發射工作
●擴展與歐洲的合作,對于中法聯合的空間天文、海洋觀測衛星項目將開始研制工作
●發射中巴地球資源03衛星,促進衛星遙感數據在亞太地區和非洲的應用推廣
●完成委內瑞拉通信衛星在軌交付及相關合作項目
●正式建立亞太空間合作組織并啟動實質性合作項目
●我國還將加強與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在遙感、通信、導航等應用領域的合作,以及在生命科學、微重力試驗、空間環境探測、日地物理等空間科學領域的研究,探討夸父計劃、地震電磁監測衛星合作等。記者 王大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