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普里茲灣—埃默里冰架—冰穹A斷面科學考察與研究計劃,其英文簡稱PANDA,恰好是‘熊貓’的意思,因此該計劃又被稱作‘熊貓計劃’?!敝袊鴼庀罂茖W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極地氣象研究室主任陸龍驊對《第一財經日報》說。
“熊貓計劃”是2007~2008年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計劃中的核心計劃。這也是我國首次參加具有125年歷史、60多個國家數萬名科學家參與的國際極地年活動。
“南極和北極雖然看似遙遠,但人類活動已經在影響地球兩極的氣候變化,而極地氣候和大氣環境變化也在影響著我國的天氣氣候?!标扆堯懻f。
據國家海洋局局長孫志輝介紹,我國是一個氣候系統復雜多變的北半球國家。南北兩極特別是北極地區自然環境的演變,直接關系到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安寧。
“熊貓計劃”內情
據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委員會副主席、國家海洋局副局長陳連增介紹,PANDA計劃考察斷面北起普里茲灣海域、南至南極冰蓋最高點冰穹A,沿斷面涵蓋了東南極冰蓋最大的冰流系統、南極第三大冰架、南大洋冷水團的重要生成區等全球變化關鍵區域。PANDA計劃通過這條包含海洋、冰架、裸巖、冰蓋、大氣和近地空間等要素的綜合考察斷面,觀測各圈層相互作用過程,在關鍵地點鉆取冰芯樣品,將現代過程研究與歷史演化相結合,研究南極地區與全球變化的關聯,預測未來變化。
“極地氣候和大氣環境變化對我國天氣氣候影響的研究,將為尋找影響我國短期氣候的強預測信號提供參考依據。”陸龍驊說。
據陳連增介紹,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期間產生的科學數據、樣品將作為主要成果得到安全保存和共享利用。數據共享計劃將完整保存和共享國際極地年產生的數據、樣品信息,整合圍繞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區域的歷史數據和研究成果,以支持持續開展關鍵區域的學科交叉研究。
“目前因人類活動引起的大氣中二氧化碳和氟里昂等氣體濃度的增加已經引起了人們的憂慮,前者能通過溫室效應使全球氣候增暖,而后者則通過平流層中的光化學反應破壞臭氧層,其影響在北極和南極反映最為明顯?!标扆堯懻f,鑒于目前地球上氣溫、二氧化碳等環境要素的變化強度已超出了自然界變動的界限,因此,在極地對氣溫、二氧化碳和大氣臭氧等環境要素的監測更有意義。
去年10月,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尼古拉斯·斯特恩公開表示,全球變暖將嚴重威脅世界經濟,“如果我們不采取行動阻止氣候變暖的話,氣候變化的總代價和風險將相當于每年至少失去全球GDP的5%。如果考慮到更廣泛的風險和影響的話,估計損失將上升到GDP的20%或者更多。”
未來世界的能源基地
“開展北極考察對于我國氣候、環境、農業等方面的現實意義是很明顯的。”陳連增介紹,北極地區是我國尚未開展正規科學考察的領域。與南極不同的是,由于我國位于北半球,所以北極系統對我國的氣候、環境、生態,甚至社會生活的影響比南極大得多,也直接得多。
而來自中國科學探險協會的消息稱,北極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煤炭和水電資源對世界當前和今后的發展更有著重要意義。
據介紹,北極地區的資源開發與北半球的經濟發展緊密相關,而北半球又是全球經濟的重心所在。從這種意義上說,北極地區的資源開發利用直接左右著全球經濟的發展。
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有關專家表示,我國今后10年所需45種礦產資源中有1/4不能滿足需要,進入21世紀有1/2不能滿足需要。從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程度看,國民經濟賴以發展的支柱性大宗主體型礦產有15種(煤、油、氣、鐵、鋁、銅、鉛、鋅、金、硫、磷、鉀鹽、鹽、水泥、鈾),這些礦產在產量、產值、消費方面均占全部礦產的90%以上。按照中國長期經濟發展規劃,到2020年,這15種礦產中有7種(石油、天然氣、金、銅、鉀鹽、鐵、煤),均存在著儲量不足或資源缺口。其中以石油、天然氣的缺口最大。
“上述中國的礦產資源劣勢,恰恰是北極地區的優勢。”據中國科學院地學部主任涂光熾介紹,在綜合分析了環北極國家資源的供需情況后,對中國最為有利的是同我們的近鄰——俄羅斯進行相關的國際貿易,利用中國豐富的人力資源進行勞務輸出或合作開發,以北極豐富的資源來發展我國經濟。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逐步增強,我們希望有一天在西伯利亞、在阿拉斯加、在格陵蘭、在斯堪的那維亞半島上也看到標有“CHINA”的石油鉆塔、輸油管道、運輸船……”涂光熾說。(章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