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7月13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與佳粹(中國)環境發展促進中心在京共同發布《可持續城市與社區評價標準導則》。楊霄霄攝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2015年7月13日訊 (記者 焦夢)今天,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與佳粹(中國)環境發展促進中心在京共同發布《可持續城市與社區評價標準導則》(以下簡稱“SUC導則”),并舉辦“可持續城市與社區國際論壇”,全面介紹中國可持續城市和宜居社區項目(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and Livable Garden Community)(以下簡稱“SUC項目”)。記者在會上獲悉,中國將建首個可持續城市和社區樣板。
在發布會上,由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承建的項目雙語專題網站上線(中文版網址: http://sxsjbj.com/suc;英文版網址http://en.chinagate.cn/suc)。網站旨在介紹suc項目成果,分享發展中國家城鎮化過程中涌現的可持續發展先鋒經驗。
當今,舊有模式的城市化進程加速了能源、產品及服務的消耗,造成很多負面問題。由此產生的碳排放、污染和垃圾管理等已成為城市必須解決的嚴峻問題,正是這些挑戰,為推動綠色經濟提供了重要機遇。在此背景下,SUC導則在聯合國環境署發起的全球資源高效型城市倡議(GI-REC)的框架和工具基礎上,參考了目前聯合國大會政府間開放工作組提交的2015年后發展議程和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關于可持續城市的第11條草案,并借鑒ISO社區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以及國際最佳范例,為中國城市和社區的發展提出了有參考價值的發展目標、關鍵績效指標和國際化考量標準。
環境署執行主任阿奇姆?施泰納在視頻中表示,“環境署發起的 ‘全球資源高效型城市倡議(GI-REC)’和 ‘可持續建筑與氣候倡議(SBCI)’是環境署力推的全球平臺和網絡。環境署與佳粹的合作有助于推動我們正在開展的關于可持續城市發展方面的工作,建立關注可持續城市的全球知識庫。”
施泰納還表示,“中國領導人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與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理念與環境署呼吁的‘脫鉤’理念不謀而合——既要滿足人們追求高品質的生活與服務,在獲得能源、交通便利及糧食安全的同時還要減少消耗足跡,過去二百多年間人類社會所習以為常的高碳排放的生活方式亟須改變”。
SUC項目執行主任李響介紹,作為當前可持續發展領域一個全新的國際化評價體系,SUC導則的發布符合時下中國城市和社區的可持續發展需求,依照導則開展的樣板城市與社區的選擇與建設,也將致力于解決地方在可持續發展道路上的實際問題。
聯合國前副秘書長沙祖康認為,與發達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需要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原則。我們有不同的國情、不同的發展階段,經濟、文化、歷史、地理條件也各異,SUC導則以中國為起點,為中國的城市與社區服務,并最終推廣到其他發展中國家。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需要國際化的指導,也需要新模式,SUC項目在中國的實施,是一項有益的嘗試。
SUC項目自今年一月份啟動以來,先后已有20多個城市與30多個社區項目申報參與。在SUC導則正式發布后,項目執行方將遴選出第一個樣板城市,作為試點城市引入SUC導則。與此同時,聯合國環境署與佳粹(中國)聯合組建的國際專家團隊和實施團隊將對其進行為期三年的輔導。在社區方面,首個可持續樣板社區的選擇也將同期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