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不太準確的記憶,網絡文學從開始到今天大概有十年左右的時間。截至到今天,中國的文學網站大概是5000家左右,數字是冷漠的,但是有時候數字也很有力量。我本人也曾經擔任過一屆網絡原創文學大賽的評委,我首先感覺到它對傳統文學最突出的一個沖擊是它顛覆了傳統寫作的話語霸權。網絡文學的興起,使有寫作欲望的人心態更自由、更平等,它的匿名性也使寫作的人和愿意寫作的人,他的情感和心境更放松,在這樣一種情感的支配下,他們流淌出在書面寫作很難看到的一些非常鮮活的語言,有些時候也能夠震撼我這樣的傳統意義上的紙面寫作者。我想網絡文學的興起還是給中國人的生活帶來了非常豐富的變化,豐富了中國人的生活,也使文學變得是多元、共生的存在了。這是悠長的,不是你想不想讓它存在的,是勢不可當的,而且今后的影響還會更大,是這樣的現狀。
2008-08-06 14:51:42
我個人認為它和傳統寫作是并行的,我個人并沒有覺得他給傳統紙面寫作,帶來致命的打擊和實質上的威脅。我同時也想對現在的網絡寫作發表一點兒個人的感想。因為網絡寫作的自由,在它有種種好處的同時,可能也有它負面的影響,它還是有良莠不齊的現象存在。畢竟文學還是有自身的規律和標準,不是寫成字的都是文學。這也是我的一個看法。
2008-08-06 14:52:50
網絡文學和傳統的紙面文學,有的是互相促進的。我就有這個經驗,網上一熱鬧,我新出的書一般就比不熱鬧銷售的好。有時候網絡上出現大量的盜版,現在我也懶得打官司,因為它客觀上起著促銷的作用,很少人因為看了網絡就不買我的書了。也有井水不犯河水的一面,網絡相對是年輕人,有時候網絡上撒撒野,有時候跟著哄一下。它和冠冕堂皇印出來的一本書,它的受眾、它的風格都不完全一樣,互相也不打架。
還有一些網絡的寫手的作品不斷地出版,而且獲得了相當的成功。或者也還有一些作家自己也開了博客,也在網絡上大力的擴展自己的作品的影響。到現在為止,紙面上的很多作品質量非常差,網絡上的作品也有很多質量非常差。大量的質量差的作品涌現出來,這也是文學民主必須付出的一個代價。但是現在還沒有很大的矛盾,我也從來沒有說認為網絡會威脅哪個正兒八經的作家。
2008-08-06 14:53:45
請問鐵凝主席,抗震救災和奧運是目前比較熱門的文學題材,但是大家都知道像這樣的文學題材雖然很有現實意義,但是創作起來很難,你覺得創作這樣的題材應該把握什么樣的原則,才能使創作出來的作品成為傳世的作品而不是應景的作品?
第二個問題,剛才提到80后的問題,王蒙老師曾經介紹過有爭議的80后作家進入作協,很多人說你對年輕作家很寬容,但是你最近說80后作家躲避歷史,又有人說你對80后作家不是很寬容,你覺得對這些青年作家應該寬容一些還是嚴格一些?
2008-08-06 14:55:41
你問的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其實不是個簡單的問題,問的非常好。我不一定能夠完全回答好你的問題。因為我最近和一些同行也一直在想,無論是奧運還是抗震,最近都出了一批作品。我特別想說一下奧運題材,我所看到的女作家徐坤的《八月狂想曲》,還有北京市作家曾哲的《覺建筑》,曾哲的作品是紀實的,它紀錄了鳥巢的工程。徐坤有一次在作協開會的時候提到,她最初寫奧運題材作品的最初困境,她覺得有點像命題作文,作為一個作家她不習慣,這樣的大事覺得很難寫,她覺得距離如此之近,但又如此難以把握。你可以找來徐坤《八月狂想曲》談的她寫感想,你可以了解到一個當代一位女作家,她創作這部大概有40萬字的這樣一個長篇的,關于奧運的虛構文學,她是怎么樣從一開始的矛盾和障礙,最后怎么完成的。
2008-08-06 14:56:57
關于抗震題材,我想到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報告文學作家錢剛是在那場地震發生了很多年以后,他經過了長期的積淀和沉思之后,拿出了一份非常有份量的長篇報告文學。無論對奧運或者對抗震,作家們在災難來臨的時候,親自到達災難的現場,他們的心靈所受到的震撼、感動,在那個時候有感而發寫出來的那些詩篇、散文和報告文學。我覺得不應該脫離當時的情景看待他們那時候的作品,我想在藝術價值上也許不是一流的,但是他們的情感的真實,我認為足以讓文學界感到它的那種特別寶貴。
我也知道現在有很多作家在現場寫出了一些作品以后,還第二次、第三次深入災區,為今后沉淀更深刻、更豐富獲得第一手資料,直接的或者間接的做長期的準備,他們不會是一時沖動。據我所知有好幾位作家,在地震發生后十天左右,前往汶川的作家采訪團,有些作家已經回來了,但是有一位部隊的作家他堅持不回來,他覺得創作的內容不夠,所以他還在那兒,所以每個作家的情況不同。我個人認為,說不定幾年以后,當這場中國人經歷的特大災難離我們越來越遠的時候,也許會有非常有份量的能夠震撼人心的文學作品出現。
2008-08-06 15:00:27
因為寬容就不能說誰的作品有什么特色或者有什么不足,這是不可思議的。而且躲避歷史,是不是就是百分之百的貶義?這起碼是可以討論的。有人說,我的作品里歷史太多了,影響了我的作品的銷路。至于因為哪個歲數比較小的作家有過什么缺點就不能夠入會,這更是另外的問題,這兩個問題沒法放一塊兒來比較,不在一個平面上。
2008-08-06 15:03:29
請問兩位老師一個問題,我們都知道作家是一個圈子,作協是一個組織作家的組織,但是現在有很多現象,很多新興作家表現出對作協的反叛,有很多作家包括80后、90后表示拒絕參加作協,你怎么看作協影響力的變化?或者你怎么評價這種現象?
2008-08-06 15:04:49
你剛才說的這些現象我認為非常正常,這正是中國社會生活的多樣化。人可以有多種多樣的選擇,不加入作協也可以是非常優秀的作家,也沒有聽說哪個不加入作家協會的作家的作品會不受讀者歡迎或不被發表。但中國作家協會也在發展,1978年的時候有一個數字,大概當時的會員大概是1780多名,到現在前一個月剛剛有一批新會員入會,現在的數字可能是8522位會員。這說明中國作家協會也在發展,中國作家協會也還是靠了它的三大功能:團結、協調、為會員服務,來吸引一些想加入這個協會的人。但同時,有很多作家不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也是他們很正常的、很自然的選擇,我同樣也非常喜歡一些不是中國作家協會的優秀作家好的作品,他們當中有的也是我個人的朋友。
2008-08-06 15:05:46
各式各樣的情況,80后、90后也有加入作家協會的,像張悅然、郭敬明,也都是比較有名的年輕一代同行。也有不加入作協的,有年歲比較大的作家退出了作家協會,還有退出了某一個作協,又保留了另一個作協的會籍的。這說明我們的生活方式,包括組織起來的方式,有各種各樣的變化和選擇的可能,好象也沒有出現什么很異樣的事情。所以,隨便吧。
2008-08-06 15:06:50
就抗震文學的問題繼續問一下,我們知道汶川地震以后山東一位作家王兆山先生寫了一首詞,他提到,面對黨疼國愛和民族大愛,他化身為一個遇難者,他覺得縱做鬼也幸福。他提了一個愿望,希望墳前能夠看奧運會,看奧運,同歡呼。這在社會上已經有很多批評,因為他本人是山東省作協的副主席,這個批評有的也是針對作協,認為現在作協官員在歌頌之余,已經脫離了生活、脫離了群眾,不知道您作為作協主席怎么看待這個事件?
2008-08-06 15:08:23
我非常愿意回答這個問題,也非常高興你給了我這個機會。你剛才提到的這首詞我也讀過了,而且在網上看到了眾多網民網友的評論。作為一個文學工作者,他如何寫作,一方面是他個人的事情、是他的自由,他有寫作和創作的自由;但是另一方面,作為一個作家,還是應該有遵從起碼的社會公德,還是要有道德良心的。我想在熟悉、認識王兆山的一些朋友那里,我聽到對他的評價是,“這位文學工作者對人是很好、很熱情的,對寫作也持一種積極的態度。”但是他的這首詞面對我們國家、我們的人民遭受了這樣大的苦難,心靈和生命都遭受重創的時候,用這樣的文字做出這樣的情感的表達,無論如何是不妥的,是讓人遺憾的。而我今天其實更想做的一件事是,有一天我如果能夠見到王兆山,我不是要把今天的這番話告訴媒體,而是非常想當面的直接告訴給他本人。
2008-08-06 15:11:29
我在網上看到了張頤武教授有一些與眾不同的說法,他說主要是這個詞寫的比較差,平仄、用詞、虛實都不對,不應該發表,《齊魯晚報》的總編應該適當的有所認識。這個說法也別開生面,讓人聽了以后甚至還稍稍輕松了一點兒。
2008-08-06 15:13:02
張頤武的這個論斷我沒看見,但是如果他是調侃的話,我就不太清楚了。但是我寧愿認為他是個調侃,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我自己倒有一個去年的親歷。如果張頤武是認真的話,我也要替媒體說句話了。還不能完全把責任推給媒體,這肯定是我拙笨的一面,我不懂你的幽默或者我假裝不懂。去年發生一件事,我給《美文》的一個題詞當中寫錯了一個字“風華正茂”,“茂”字我多寫了一點,有些讀者看到了,要編輯部承擔責任,我給編輯部打電話,怎么能讓編輯部來承擔這個責任呢?這個字是我寫的,不是編輯代我寫的。這件事也使我認識到,責任該是誰的,應該就是誰的,雖然是一“點”之差,但是作為公眾人物,真是差一點都不行啊!
2008-08-06 15:14:07
奧運會是文學交流的盛會,也是展示中國的大舞臺、大窗口,就中國當代文學而言,請問如何更好地讓世界了解當代中國,推進文化交流?關于奧運題材,中國作協和北京作協有沒有組織一批作家創作奧運題材作品?能否透露一下二位的近期創作計劃?
2008-08-06 15:15:52
奧運題材我不是非常了解。現在中國的文學和世界各國的交流、互動基本上還是正常的。有許多作家的作品都翻譯到了國外去,有的也還得到了獎項,出版,暢銷,還有其他的情況比如有些留學生在國外,用他所在的國家的語言文字創作了一些新的作品,也受到了該種語言讀者的歡迎。至于說通過奧運會肯定能夠加強來自各個角落的人士對中國的興趣,太直接的恐怕不一定有那么大的作用吧,就像說“由于劉翔跑的快,中國的小說就能多賣幾萬冊”,不一定有那么直接的作用。互相熟悉一點兒,興趣增加一點兒,當然是好事兒。至于其他奧運方面的文學的事兒,我不參與這方面的工作,我個人已經被約寫了很多有關奧運的評論,但不是文學評論,是時政評論。暫時我個人還沒有為奧運寫詩、寫小說或者寫歌詞的計劃。是不是看著看著電視能來靈感,來一篇,我也不敢保證沒有。
2008-08-06 15:16:56
在作家有興趣、自愿的基礎上,中國作家協會愿意對他們的采訪、寫作提供方方面面的支持,中國作協做了這樣一些工作。現在有一些作家,還有一位女作家孫晶巖,她對奧運報告文學進行了長期的采訪,大概采訪了四年之久。還有其他省份的作家,比如說第一次代表中國出席奧運會的運動員劉長春,劉長春的后人在寫他的前輩當時的那段歷史,這也是很有意思的嘗試。有一些這樣的寫作。
我近期在寫一些短篇小說,在為一個新的長篇做準備,我比較笨,我寫的會比較慢。和奧運沒有關系。
2008-08-06 15:19:51
請問鐵凝主席,我們報社的編輯都是你的粉絲,他們非常推崇你的《笨花》,我代表他們集體向您提問。剛剛公布的第五次全民閱讀調查報告數據提供:去年我國共出版了24萬種圖書,在大眾圖書中,文學圖書受讀者的歡迎仍然排在第一位,這是可喜的現象,在這么多的文學作品當中,反映當代人主流精神風貌的作品屈指可數。剛才我們拿到新聞中心給我們提供的發展綜述,這里例舉的大量的優秀作品,除了紀事文學和反腐文學之外,這樣反映主流精神風貌的純文學作品一部也沒有。
請問,中國作家協會在今后,引導作家關注反映當代中國人主流精神風貌的這樣的文學作品方面,特別是我們今年是改革開放30周年,中國作協會不會有一個統一的、全盤的支持的方案?謝謝您。
2008-08-06 15:2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