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中新社福州1月23日電 題:江西老鄉“鐵騎”返鄉過年:從受凍挨餓到“感覺有依靠”
作者 林春茵
23日凌晨5時,福州洋下新村的出租屋里,一身機車服的劉華明起了個大早,和他20歲的女兒劉文婷一起忙著收拾行李,準備上路回家過年。
劉華明的老家在江西撫州。從福州到撫州的老家,有約600公里的路程,劉華明不是坐汽車、乘動車,而是騎行摩托車回家。
“女兒坐我車,行李不能太多。”劉華明麻利地把行李箱綁到摩托車上,幾天前妻子已乘大巴先行,帶走大部分行李。這是他第八次“鐵騎”返鄉,卻是女兒第一次跟車同行。
和劉華明一樣“鐵騎”返鄉的,還有將近1400名江西籍在福建務工者,他們將在23日和24日分批從福州、泉州出發。上千輛摩托車組成的“鐵騎”返鄉車隊將沿著316國道穿越武夷山脈進入江西境內,在冬日寒風中騎行十幾個小時。
“我不放心他(爸爸)。”劉文婷邊檢查、關掉屋里的電源邊對中新社記者說,她隨父母在福州長大,從前父母寧可托人帶她乘坐汽車,也舍不得她一起坐摩托車吃苦,今年她參加工作,給老爸買了一套防風防雨的機車服,還決意頂替媽媽,“陪老爸冒險”。
劉華明的江西老鄉們每年都邀約一起騎車回家,何亞輝和妻子何海英今年因為買不到火車票也加入了“鐵騎”大軍返鄉的行列。他們都“蝸居”在洋下新村月租300元人民幣的民房里,每戶居住面積不超過10平方米,共用洗手間和廚房,除了電視沒有別的大家電。
何海英身上的羽絨服標簽還沒拆掉,“這是給孩子奶奶買的,先借來穿一下,路上太冷了,又不好帶太多衣服行李。”
“奶奶在老家帶小孩,我兒子都一年沒見著了。”何亞輝說,向莆鐵路開通后,江西和福建往來更方便了,只是春運票不好買,平時只要有空,回家看兒子還是容易的。
“兒子聽說我把摩托車開回去,也很高興,我要帶著兒子到處逛啊,答應過的。”吸引何亞輝騎車回去的,還有閩贛兩省對這支鐵騎大軍的溫情服務。
除了愛心單位免費發放的交通反光背心、全套腿膝防護套、保暖圍巾外,中石油福建銷售公司還為每一位騎摩托車返鄉的外來工購買了一份30萬元人民幣的交通意外險;在福建、江西境內的43個加油站點內,劉華明和他的上千名同行者還可以免費加油、免費用餐、免費修理摩托車。
6點半,天剛亮,氣溫只有6℃,劉華明參加的“鐵騎”返鄉車隊出發了。中石油工作人員蔡寧跟記者握手時,手冷得像冰鐵一樣,凌晨4時他就在中石油福州南三環加油站等候了,他將驅車護送車隊到下一站點。
進入閩侯時,一輛摩托車爆胎,蔡寧立即聯系維修單位過來處理。
在蔡寧出示的一張“中國石油幫助鐵騎返鄉”溫馨驛站地圖上,清楚標注可供棲息的各個加油站線路、位置、負責人聯系方式。社會關愛的溫情,將一路陪伴著這群歸鄉人。
在福州一家面包廠打工的江西鷹潭人張德勝,2007年起就騎車返鄉。不過,他坦言,同是“鐵騎”返鄉,卻變化很大。
“感覺社會對我們的關愛很周全。”張德勝說,“頭幾年受凍挨餓捱一整天,現在一路到家每個驛站都能好好休息,感覺有依靠。”
一個碩大的蒸飯木桶,一個普通的粉紅色塑料凳子,張德勝的行李頗為醒目,他說,這些都是房東送給他的家當,帶回老家還能用。騎摩托車往返,除了人辛苦點,幾乎沒有成本,這對節儉的他來說是不二選擇。
木桶中裝滿了張德勝給兒子帶的課外書,工作閑余他都到新華書城淘書,“小孩11歲,最愛看書,這回我把坐火車的錢都省下來了,全部給他買書。”
“鐵騎”返鄉是中國春運的一個獨特現象。有網友質疑為“鐵騎”返鄉提供服務會更多促成農民工成行,但中石油福建銷售公司副總經理王申國表示,“我們并不贊成長途鐵騎返鄉,但面對不得不如此的農民工兄弟,我們會一直提供幫助,直到返鄉困難真正被解決,我們才會停下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