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fā)展
- 社會發(fā)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fā)展報告
- 項目中心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認為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中國的互聯(lián)網可能是世界上最熱鬧、最嘈雜、最輿論化的網絡。西方國家網絡應用的前三名排序一般為電子商務、即時通信、信息,而我國則是信息、游戲、電子商務,這反映了西方國家網民和中國網民對于網絡的不同需求。對比雅虎英文網站和中文網站可以發(fā)現,雖然同屬一家網站,英文網站顯得嚴肅、實用,而中文網站則明顯花哨、雜亂得多,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網絡與西方網絡的差異。西方國家網民主要把網絡作為實用工具,而我國網民則將網絡視為重要的輿論平臺。盡管西方總是攻擊我國的網絡管理,但事實上我國的網絡輿論發(fā)達程度在全世界是很少見的。在我國,網絡已日益成為輿論生成的策源地、輿論傳播的集散地、輿論交鋒的主陣地。與此同時,我國網絡輿論越來越暴露出燃點低、噪音大、可信度差等負面特點。
網絡輿論并不能代表社會主流聲音,但又是不容忽視的社會情緒“晴雨表”。中國社會的主流人群是那些每天急匆匆上下班的人們,是工作崗位上忙碌操勞的員工,是商場里推著購物車摩肩接踵的男女,是節(jié)假日里公園及景點熙熙攘攘的游客。那些每天趴在電腦前上網發(fā)帖的人并不是社會的多數。同時也要看到,網絡輿論的不斷發(fā)育壯大,已使其成為一個直接、快捷、豐富的社情民意反饋渠道和社會情緒展示窗口。對網絡輿論需要做客觀、細致的分析和評估,既要重視,把它作為體察社會情緒的“晴雨表”,又不能盲目地把網上聲音當成社會主流輿情,不應該被網絡輿論牽著鼻子走。認真分析網絡輿情,積極應對網絡輿論,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對于密切黨群關系、滿足合理訴求、疏解不良情緒、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互聯(lián)網發(fā)展“技術先行、管理滯后”及“先發(fā)展、后規(guī)范”是形成網絡輿論上述特點的重要原因。20多年來,我國緊跟世界信息技術發(fā)展的步伐,在應用當今世界最先進的網絡技術方面,基本與發(fā)達國家同步,互聯(lián)網用戶數量已居世界前列。但是應該承認,我們對互聯(lián)網的“雙刃劍”效應估計不足,發(fā)展過程中存在“技術先行、管理滯后”及“先發(fā)展、后規(guī)范”的問題。一項新的網絡技術出來,很快就被我國網絡運營商開發(fā)和應用,而發(fā)現其安全風險之后再去管理和規(guī)范,往往已是“覆水難收”。一方面,在網民已習慣于極為寬松的網絡環(huán)境之后再來加強管理,往往會引起網民強烈的抵制和反彈,增加管理的難度;另一方面,也容易引發(fā)國際輿論的批評和攻擊。由此可見,今后開發(fā)應用新的網絡技術,必須進行認真的評估,采取更為審慎的政策,增強管理的預見性、前瞻性。
對網絡輿論既要重視,又不應片面迎合,而應區(qū)別對待、加強引導、依法管理。黨和政府對網絡輿論的態(tài)度,對網絡輿論的發(fā)展影響很大。近年來,各級領導干部越來越重視網絡輿論,將其作為了解民情、聽取民意、集中民智的重要途徑,這是應該肯定的,這也是網絡用戶迅猛增長、網絡輿論影響增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時也要看到,各級領導的重視,客觀上助長了一些人通過網絡輿論向黨和政府施壓的心理。有的人遇到問題,不是通過正常渠道反映,而是選擇網上炒作,搞網絡“大字報”,制造網上輿論熱點;還有極少數人出于政治目的,通過網絡串聯(lián)、鼓動,搞所謂“新憲章”、“公開信”、“萬言書”等,企圖挾持網絡民意向黨和政府發(fā)難。鑒于此,對于網絡輿論,我們在高度重視的同時,必須具體分析、區(qū)別對待,提倡什么、反對什么要旗幟鮮明。對網上正面輿論,應積極肯定、大力倡導;對誠懇建言獻策的,應認真傾聽、支持鼓勵;對有理有據的批評意見,要認真聽取、虛心接受、適當回應;對于歪曲事實、傳播謠言、惡意攻擊的,要及時澄清、有力回擊;對網上涉嫌違法、侵權、侮辱、謾罵、造謠、誹謗等不文明的言論,應當封堵、刪除,堅決反對網絡輿論向偏激、極端、畸形的方向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