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據介紹,盡量避免找本地風水師,也是官員們都遵守的一條規則。某“易學命理大師”向記者透露,他曾和一名官員約在其他省份的賓館見面,“當地人容易走漏風聲,風險太大”。
“我們有時候去看官員的房子,甚至都見不到主人。看完后,我們還要將所有的演算、草圖當面撕掉,以免主人擔心外傳。”一名要求匿名的風水師說。
《法制日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盡管種種官員講風水的作法一直備受詬病,但是仍有不少官員樂此不疲。
“相較于商人,官員們更相信一些‘玄’的東西。”一名風水師這樣總結他的經驗,“給他們調整一下辦公桌的位置,他們會覺得太簡單,不放心。但給他們在地上埋一點吉祥物,布一個陣,他們就會覺得很靈了。甚至有的官員在風水布置成功后激動得流眼淚了。”
據了解,風水曾經是科學不發達時,人們對自然環境的樸素解釋,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風水不是科學,說是能準確地預測未來這是吹牛。”一名資深風水師向記者坦言。
既然如此,為什么官員的迷信程度會如此之高?
“人們往往在遇到風險決策,特別是不確定性決策時,由于存在信息不對稱或預測結果的風險性,就會產生訴諸迷信辦法來預測未來的動機。舉個例子來說,如果只有1個候選人去競爭一個副局長職位,他就不需要問鬼神了;但如果有5個候選人,成功的概率就只有1/5,這似乎只是一個風險決策,但時下干部能否被提拔的影響因素很不確定,有的說能力和政績是主要的,有的說和主要領導的關系是主要的,有的說群眾關系或同僚關系是主要的,還有的說金錢是主要的,于是,如何能被提拔以及朝什么方向去努力,就變得高度不確定了。這時,求助于八卦、鬼神的動機就很大了。”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任建明對《法制日報》記者說。
任建明認為,從之前迷信官員的個案來看,他們比較共性的目的是為了預測職位晉升的前程如何,這似乎不難理解,對于大多數公務人員來說,謀求職位晉升應當是滿足他們自我實現需要的一種主要途徑。一般來說,通過職位晉升滿足公務人員自我實現的需要也是正常的和合理的。當然,也不排除一些官員追求升官兼有貪污腐敗的動機。可是,官員職位是稀缺的,且職位越高稀缺程度越大。由于我國公務人員待遇等其他激勵方式都和官職緊緊地捆綁在一起,于是,要發展似乎就只有謀求提拔這一條路了。
“如果干部選拔任用制度規范、透明,對于大多數公務人員來說,從事公職也就是一個風險職業罷了。但問題是,從我國干部選拔任用制度演化的現狀來看,特別是從這些年來買官賣官腐敗日益嚴重的態勢來看,影響官員職業發展的因素越來越變得不確定。這種不確定性很高的事情,必然就會誘發干部的迷信動機。”任建明說。
國家行政學院研究院程萍曾對干部科學信仰問題做過調查,她認為,官員迷信的原因包括:
“官場潛規則”和高心理壓力帶來的理性缺失。在有些地方和部門,權錢交易使得正氣反而受到壓抑,在一些所謂“官場潛規則”的暗示下,多數官員必然會產生沉重的焦灼感、迷茫感和無力感,覺得自己實在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便把升遷的希望寄托在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鬼神身上。一些有能力、有追求的官員,原本通過正當的努力就能夠獲得升遷,但為了“增加保險系數”,也會自覺不自覺地進行不正當的“投資”或者祈求神鬼保佑。
此外,由于官場的不確定性,使得很多人對自己已經獲得的利益并不具有穩固感,反而時時感到風險的威脅。在這種心理支配下,一些人希望有神靈佑護自己不受或少受損害。
官員問鬼神暗藏腐敗
有反腐人士認為,官員迷信,看似屬于個人信仰問題,實則暗藏腐敗的因素。
“地方許多處級以上干部中,相當一部分有風水方面的顧問,有不少人還聘請專職的風水師為他規劃。”一名風水界人士說。
《法制日報》記者了解到,聘請一名專職風水師的價格,保守估算每年也得10萬元至20萬元不等,有些風水師的身價甚至超過100萬元,而每一次看風水以及算命運的價錢則在幾千元至幾萬元不等。
對于吃財政飯的政府工作人員來說,這樣的費用無疑是天價。一名風水師向記者道出了其中的玄機,“相關的酬勞,往往是與官員有往來的商人們支付的”。
風水促人脈的說法于是不脛而走。在風水業界流傳著這樣一段傳奇:某大型國有企業在行將倒閉的關鍵時刻,通過風水顧問的居中協調,成功邀請到了某位頭面人物參與了一次公關活動,這家企業隨即獲得了一筆不菲的貸款,而這名風水顧問也隨即獲得了可觀的“顧問費”。
“如果官員拿著來路不明的錢去搞風水迷信,那么手中的權力就有可能出現變異,這就屬于腐敗了。因為腐敗的定義主要就是指權力行為的離軌,權力沒有在正常應該行使的軌道運行,權力變異的一大現象,就是具有為己牟利、濫用公權力等特征。”中央黨校教授林喆說。
據了解,一些因腐敗落馬的官員往往和風水活動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對于那些腐敗的干部來說,由于我國打擊腐敗的力度不斷加大,安全就成了他們另外的一個主要的需要了,特別是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門,腐敗干部的比例還比較高,因此,有這種需要的干部還不少。同時,由于保護舉報制度缺失以及一些更為復雜的原因,干部腐敗之后能否確保安全,也是一個不確定性很高的事情。因此,腐敗干部也就會有很大的迷信動機,有一些官員迷信案例就屬于這種情況。”任建明說。
對此,任建明認為,應該從兩大制度入手——深化干部選拔任用制度改革,深化反腐敗制度改革,對官員迷信行為加以約束。“假如所有干部選拔任用都是以公開競爭的方式進行的,規則在先,通過群眾評議、實績考核以及科學的能力素質測評來決定,且所有的評議、考核、測評結果信息都完全公開,那么,在決定任命這件事上,所有候選人都能明確地知道他們是否會成功,被淘汰者也知道今后應當如何去努力,根本就犯不著去問鬼神。同樣,如果反腐敗制度改革可以做到‘伸手必被捉’,腐敗官員也犯不著去問鬼神,他們很容易就知道為確保安全自己該怎么去做了”。
林喆則建議,在政府部門和黨內建立普遍的“談話制度”。“上下級之間、黨內都可以進行3種類型的談話,第一種是激勵談話,當面表揚;第二種為上級對下級監督,就是誡勉談話;第三則是排憂談話,這樣的談話經常也會有,但是沒有形成制度。通過這樣的談話可以減輕官員來自于體制內的壓力,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信仰危機,自動遠離迷信活動”。
本報記者杜曉本報實習生鄭小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