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眼識“職乞”
據市民介紹,“候鳥型”職業乞丐相當一部分是頭裹方巾的中年人,身體健康,一般隨身帶著一個三四歲左右的孩子,也有部分殘廢人員。
隨著天氣變冷,(廣東)江門市區繁華的商業街區多了很多乞討者。在這些乞討的人中,不少是每年冬天都到江門的“候鳥型”職業乞討者。江門市救助管理站管理人員指出,這些乞討人員到江門基本就是為了掙錢的。
孩童行乞
背后卻是大人指揮
昨日,記者在步行街采訪時看到,兩個乞討的小孩拿著剛從一家美食店前乞討得來的肉串,蹦蹦跳跳地走到步行街拐彎處的一個小巷,突然被一個中年人攔住,將他們拽進小巷里。中年人搶過未吃完的肉串,罵了兩個乞討小孩一頓。在中年人的授意下,臉上淚痕未干的兩個小孩又再次回到步行街,拿著乞討碟子,繼續追著市民討錢。
“候鳥型職乞”
每年冬季都來廣東
“這邊天氣比較暖和,吃的東西又多。”記者遞給兩名乞討的小孩5串肉串后,其中一名小孩告訴記者,每年冬天,他的父母都會把他和村里的一些孩子從學校帶出來,到廣東各地乞討。乞討會一直持續到春節前,而他們也會不斷地變化乞討的地點,基本都會走遍珠三角各個城市。“不用上學,父母還會給我買很多東西,我每年都來。”
“很多乞討者去年也來過,有幾個一眼就能認出來。”在眾多的乞討人員中,有不少是江門人較為熟悉的身影。在步行街經營某美食店的趙小姐告訴記者,每年到步行街乞討的人,相當一部分是每年天氣轉涼了才來的外省人,由于來的次數多了,步行街附近的檔主基本都能認得出來。
救助人員:
他們來江門為了掙錢
“這些人主要是趁著這個時候出來掙錢的,根本不愿意進救助站了。”記者從江門市救助管理站了解到,前段時間天冷期間,江門市救助站已經通過各種方式向有需要的市民發放了50多張棉被,70余件冬衣。但熟悉這個群體的工作人員指出,“候鳥型”職業乞討者到江門乞討主要是想掙錢,因此即便是救助人員要將其帶往救助站救助,也會遭到拒絕。“你去勸他,他就跟你玩躲貓貓,一不留神他就溜了。”
按照國家出臺法規的新規定,民政等部門對這些人不僅不能遣送,強送也不行,最多只能叫“護送”,而且護送還要“做他們的工作”。但有救助站的工作人員指出,這群職業乞討者利用人們同情心妄圖不勞而獲,潛移默化地在傷害著人們的同情心。“江門人有樂善好施的傳統,但長此以往,江門人在做善事的時候也會對資助對象產生懷疑。”(記者黃國金、嚴建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