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樂被指違法用工續(xù):發(fā)起調查者回應質疑
新京報12月18日報道14日晚,楊鄭君所在的“大學生關注可口可樂小組”舉行了關于可口可樂調查報告的發(fā)布會,稱可口可樂公司違法用工。之后,表揚和質疑的聲音充斥網絡。有人認為大學生的勇氣可嘉,也有人批評他們的取樣方式并不科學。
對此,3名小組成員楊鄭君、王偉和高雪雪接受本報記者的采訪,進行了回應。
- 對話人物
楊鄭君是中央民族大學學生,王偉和高雪雪是浙江工業(yè)大學學生。三人均為“大學生關注可口可樂小組”成員。
16日晚,楊鄭君還在忙著和記者通電話。他說,這一天,電話太多,兩個手機一直在響,他都要瘋掉了。王偉和高雪雪不像他那么忙,但同樣感觸很多。
選擇可口可樂出于偶然
新京報:為什么要選可口可樂作為調查對象?
王偉:香港張茵事件(注:香港學生調查“血汗工廠”事件)出來后,很震驚,覺得香港學生這種方法可以嘗試。當時也沒有說一定要調查可口可樂或者出一個報告,只是想去做一個體驗。
之后在網上大量搜資料,看到了去年一篇關于可口可樂山西廠拖欠工人工資的報道。當時很氣憤,覺得可口可樂這么大的品牌,還有這種事情,就想針對它做一個調查。
新京報:比如在東莞,其實你們是在可口可樂灌裝廠旁邊的一家鞋廠打工,那為什么不把這些企業(yè)可能存在的違法用工問題一起寫出來?
楊鄭君:那些鞋廠就只有一兩百人,覺得寫出來也沒有多大意義。我們要先弄一個大的,做一個“開刀”的典型出來,先去改善他們的用工條件。其他的工廠怎么樣,我們也沒有那么多實力去調查。
新京報:所以就有人覺得,你們單獨把矛頭指向一家大企業(yè),還開了“發(fā)布會”,是想炒作自己。
楊鄭君:哈哈。我們向社會公布,其實就想通過社會給可口可樂施壓。如果當作報告交給老師,老師看了就看了,那又有什么用呢?選可口可樂就是一個偶然。
新京報:如果有人當面說你們是想出名,你們會怎么回答他?
楊鄭君:其實他們要是想指責我們,我們也沒有必要解釋,何況我們也沒有想過出名的事情。
王偉:要是出名,芙蓉姐姐那樣恐怕更容易(三個人一起大笑)。勞工問題在中國這么普遍,如果我們調查了其他企業(yè),也會有人說我們?yōu)槭裁床蝗フ{查可口可樂。
調查時每天短信報平安
新京報:如何開始體驗工廠生活的?
王偉:東莞那邊的可口可樂廠不好進,就進了它周邊的一個廠,再用空閑時間和可口可樂廠的工人聊天。
高雪雪:后來我們從工廠辭工了,還在可口可樂廠周圍住了五六天,擠在10塊錢一天的小旅館里,出去說我們是找工作的,和那些務工的人聊天。(據新京報報道)
新京報:會不會擔心被人認出是來做調查的?
高雪雪:晚上或者吃飯的時候,那么多可口可樂廠的人蹲在外面的馬路上,我們說是找工作的,也不會有保安注意我們,沒有遇到什么危險的情況。
新京報:擔心小組成員的安全嗎?
楊鄭君:我們要求,要是出去就必須男生和女生一起,而且每天晚上都會發(fā)短信,互相了解一下情況,也是報平安。
想把社會現(xiàn)象公布出來
新京報:王偉說一開始也沒有想寫報告,后來為什么要寫呢?
高雪雪:有一次我們去問可口可樂廣東工廠里面的人伙食情況,我見過他們的伙食,很差,好像是海帶炒肉什么的,但是里面幾乎就沒有肉,說是每天十幾塊錢的伙食費,但是就那種菜,也就幾塊錢。
他們就越說越氣,七八個人直接就去找當時勞務公司的人了,勞務公司的人說給他們改善,如果沒有吃飽,就今晚上他請客吃泡面。我看見他們一桶泡面都吃得那么香,挺感觸的,就想把這種社會現(xiàn)象公布出來。
新京報:報告是怎么寫出來的?
王偉:每個人把自己了解的內容一條條列出來,楊鄭君主筆,寫好后每個人再看一下,看看哪里要修改。剛開始寫的時候要大家都保密,怕被可口可樂知道了,會被公關掉。
新京報:修改了多少遍?
王偉:來來回回修改了好多遍,給了一個網站后,根據他們的意見,我們也在措辭上做了修改。
不可能進到廠里做統(tǒng)計
新京報:去工廠調查的時間有多久?
楊鄭君:去工廠打工是在7月底到8月底,但是當時只能在可口可樂的周邊工廠工作,主要用空閑和周末時間調查。辭工后專門調查了五六天。王偉還去了杭州的可口可樂廠,一周左右的時間,其他人在上海和廣州可口可樂廠周邊做調查,也是幾天的時間。
新京報:有沒有統(tǒng)計調查了多少樣本?
楊鄭君:這個沒統(tǒng)計。因為調查的人深度也不一樣,有人就聊兩句,有人聊得比較多,這個沒有辦法統(tǒng)計。
新京報:有些人認為你們訪問的對象不多,覺得報告不權威。
王偉:比如我們說杭州的廠子,沒有任何福利,這是有錄音的,我們手上還有不合理合同的原件。數(shù)據都從工廠工人那里訪問來的。
楊鄭君:我們說的有的灌裝廠派遣工占到了90%以上,淡季有600多人,東莞那邊公布的數(shù)字,說他們派遣工只占到40%多,可是他們是把銷售行政都加上了,基數(shù)大了,但是算一下,得出的派遣工也是600多人,這也證明了我們調查的結果是可信的。(據新京報報道)
新京報:這些人的質疑是說,從統(tǒng)計學的角度看,你們報告里選取的樣本不夠權威,操作上不規(guī)范。
楊鄭君:我們也說了,報告里是通過和工人聊天采集來的數(shù)據,我們也不可能進到廠里面做一個統(tǒng)計,他們也不會讓我們做(笑)。
說我們不專業(yè),我覺得無所謂,可我們寫的都是事實啊。我們也不是搞專業(yè)調查的,做不到精確的統(tǒng)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