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災難之后他們仍保留著自己的生活情趣
由香港一家慈善組織捐建的桃坪小學
記者:拍照的汶川人可以說沒有攝影技術可言,能向人們說明白問題嗎?
曾愛媚:這50個汶川人只是拍他們自己的生活,從來沒有正兒八經地把它當“攝影”,我想不能在同一個層面來討論這件事。
記者:你認為災后應以何種方式介入對災民的關懷?
曾愛媚:個人力量總是有限的,關注的熱度也總會降溫,這些都需要承認。也許需要一些專業機構長期來做一些非常具體和實在的事情。
同時,我們認為我們正在做的事(把相機送給他們),將隨著時間的推移愈加體現它的價值。
記者:有些商業機構呼吁人們去四川旅游,通過消費幫助當地,或者去當地捐贈,比如近來某家銀行號召人們“帶著愛心去四川旅游”,你怎么看?
曾愛媚:任何能夠真正幫助他們的方式,我認為都可以接受,包括旅游消費。
記者:你有沒有預計在這項目之后,會對當地人產生什么影響?(有新近的消息嗎?)
曾愛媚:因為參加了這個計劃而改變了人生軌跡的話,暫時還沒有。倒是有幾個高三的孩子,都考上大學了,他們即將離開汶川,開始新的人生。有更多的孩子到異地復學了,離他們的家很遠。
記者:那些拍攝者對關注他們和他們的生活的人們有什么期望?
曾愛媚:他們接收了一臺相機,只是用這臺相機給生活增添一點樂趣,從來沒有想過這臺相機能給他們帶來什么額外的“收益”。
記者:在你的人生中,地震是否是你遇見的最恐怖的事?
曾愛媚:我沒有親歷地震,從媒體接收的信息,5·12地震是我見過的最慘烈的事。
記者:從照片上看,家園雖毀,但是還有藍天白云一派燦爛的時候,當地人怎么看這個生活的環境?
曾愛媚:這個問題,我覺得我沒有發言權,我覺得你直接問問他們比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