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農村小伙劉志衛為了實現做一個城里人的夢想,與妻子來到重慶,干起了又臟又累的打掃街道和為居民樓擔垃圾等活兒。14年來他辛勤勞動,到近日,終于用掙來的錢買了一套商品房,將全家的戶口遷入城里。
劉志衛
劉志衛
他是一個帥氣的農村小伙子。14年前,他懷揣城市夢,從農村來到城市。他文化不高,沒有技術,干起了又臟又累的力氣活——打掃街道和為居民樓擔垃圾。他用掙來的血汗錢買了一套商品房,在城市徹底站穩了腳跟,還將全家的戶口遷入城里。他的夢終于變成了現實。
劉志衛從家里出來時,墻上的掛鐘時針才指向“5”。14年來,他早起已成規律。劉志衛的家,兩室一廳,80多平方米,位于重慶南岸彈子石裕華社區涼水井98號。這套位于底樓的商品房,是他多年來擔垃圾的回報。
帥小伙掃大街
他萌生了一個想法:這輩子要做一個城里人
劉志衛出門后,先把放在小區旮旯的板車推到柿子溝垃圾池旁,然后挑起籮筐在裕華社區挨家挨戶收垃圾。
劉志衛40歲,身高1.71米,平頭。他上穿紅條T恤,下穿花色短褲。僅憑穿著,沒人會將他與一個農民聯系起來。然而,他確確實實是一個由農民蛻變而成的城里人。
劉志衛出生在四川岳池賽龍鎮十字路村。17年前,他與同鄉張春蘭結為夫妻。之后,兩人一起到廣東打工。在廣東干了兩年泥水工,結賬時包工頭總要克扣。為此,劉志衛咽不下那口窩囊氣,一氣之下帶著妻子回到老家。
兩年的打工生涯,讓劉志衛充分感受到了農村與城市的差距。在農村,他和妻子靠種莊稼為生,閑暇時做做泥水工,一年到頭,雖吃穿不愁,花銷則總是緊巴巴的。由于地理條件限制,欲發家致富則難有合適的門路。他覺得,城市除走路鞋子不帶泥巴外,發展機會比農村多得多。也就從那時起,他萌生了一個想法:這輩子要做一個城里人。
“我來重慶14年了。”1993年,劉志衛經姑姑介紹,懷揣城市夢來到重慶。為省錢,他和妻子在彈子石裕華社區租了一間民房。雖然房子又窄又黑,但他覺得在城里有了落腳處。在感到滿足的同時,他憧憬在城里有一套自己的房子。
“他剛來時是個帥小伙子,一晃14年,他的頭發已白了大半。”石橋社區居民劉云記得,劉志衛來到城里,先在彈子石轉盤一帶掃大街。“那么帥氣的小伙子掃大街很扎眼,盡管很多居民不知他叫什么名字,卻知道他來自農村。”
“我沒文化,只能憑力氣掙錢。”劉志衛初中文化,剛進城時找不到工作,打掃街道還是托人攬的活兒。盡管每月只領200元工資,劉志衛卻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當時剛進城,覺得只要每天有事做心里就踏實,根本沒考慮錢多錢少。”劉志衛認為,進城后先穩住腳跟很關鍵。于是,他除認真掃好街道外,還抽空當棒棒。
垃圾里淘“寶”
“最初一聞到垃圾味就要吐。”
走過三條巷子,劉志衛籮筐的垃圾已裝得滿當當。他挑到柿子溝,將垃圾放進板車,挑著空擔又鉆進了巷子。
“最初一聞到垃圾味就要吐。”掃街久了,劉志衛認識的人也越來越多。沒干多久,一些居民就請他到樓棟擔生活垃圾。起初,他受不了垃圾散發的惡臭——每次打開垃圾洞,一股惡臭便撲鼻而來,他一聞到就吐。“我沒文化沒技術,只能干這些城里人不愿干的臟活。”劉志衛憋住呼吸,十多天后,他強迫自己習慣了垃圾的臭味。
當然,生活垃圾的內容也十分豐富。他會撿到一些金屬、瓶、罐等可回收的東西。他將它們帶回家,積多了,就挑到廢品站,每月要賣一百多元。“我的煙錢、酒錢,全是從垃圾里"刨"出來的。”
按約定,劉志衛為居民樓擔垃圾,居民每家每月要交1元垃圾處置費。盡管只有1元,每月收費時,少數暫住人口常常拒不交。現物價上漲,每家加收1元,不交的更多了。對此,劉志衛從不計較。他只要看到街上有垃圾,總要順便將之裝進籮筐。有居民勸他莫管“閑事”,他卻輕松地說:“我做的是這工作,多收一元錢是做,少收一元錢也是做。我不能讓野垃圾影響居民的居住環境。”
劉志衛從不與人爭高下,做事總是踏踏實實,久而久之,很多街巷居民都把他當成朋友,也知道他干過泥水工——哪家房子漏雨,哪家要修個廚房,哪家下水道堵了,只要找到他,他從不推辭。并且,從不張口要工錢,別人給多少他收多少,不給也不予計較。
幾天前,劉志衛為一包工頭搬運鋼材,不慎掛傷右腿,逢了4針。因怕傷口感染,他在家休息了幾天,為此,勞動慣了的他覺得“像坐牢,渾身不自在”。他說:“我掙的是汗水錢,呆在家里不流汗,哪來錢養活家人?!”傷口還沒痊愈,他又挑起了垃圾籮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