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劉晨曦)《中國現代化報告2017:健康現代化研究》(以下簡稱“報告”)指出,健康現代化的時序分析,是對健康現代化的全過程的時間序列數據和資料進行分析,試圖去發現和歸納健康現代化的客觀事實和基本規律。報告旨在立足需求方(Customer-orientated)視角,從健康生活、健康服務、健康環境和健康治理四個方面來分析研究健康現代化。
報告指出,一般而言,健康現代化的時序分析需要鑒別健康變量的趨勢和特征。根據它們的變化趨勢,健康變量可以分為上升變量、下降變量、轉折變量、波動變量和地域變量等;根據它們的發展極限,健康變量可以分為開放變量和極值變量;根據它們與健康水平的關系,健康變量可以分為水平變量、特征變量和交叉變量等。其中,水平變量,反映健康的“發展水平”,具有很好的國際可比性和歷史可比性;特征變量,反映健康的地理特點,不反映健康的發展水平,歷史(縱向)可比性好,國際(橫向)可比性差;交叉變量,同時與健康的發展水平和地理特點有關,歷史可比性好,但國際可比性差。
健康觀念的時序分析
健康觀念決定健康行為。健康觀念與健康行為緊密相關,許多指標既可以反映健康觀念的變化,也可以反映健康行為的變化。這里從健康素養和健康認知兩個方面選擇5個指標為代表分析健康觀念的變化。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民健康素養水平等3個健康觀念指標為水平變量,成人自我感覺健康良好的比例等2個指標為交叉變量。
健康觀念的變化趨勢
18世紀以來,人類的健康觀念在不斷變化。隨著科技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健康的認識不斷發展,對健康的定義也在不斷深化,同時存在很大的國別差異。1970年以來,國民健康素養水平等5個指標均表現為上升趨勢。其中,健康體檢和篩查比例的變化可以反映水平變量的特點,老齡人(65+)自我感覺健康良好的比例,可以反映交叉變量的特點。
首先,國民健康素養水平的變化。自1974年Simonds在國際健康教育大會提出“健康素養”這一概念,到2005年世界健康促進大會把“提高人們的健康素養作為健康促進的重要行動和目的”寫入《全球健康促進的曼谷憲章》,健康素養在世界范圍內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重視(劉小娜,常春,孫昕霙 2012)。特別是美國、中國等國家將提升國民健康素養作為國家健康戰略的目標。以中國為例,國民健康素養由2008年的6.48%上升到2014年的9.79%。同時,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國民健康素養水平普遍偏低。例如,在美國,約50%的成人在對健康信息的理解方面存在困難。
其次,健康認知的變化。健康認知是一個多層次的體系,受到來自個體、社區以及醫療系統等諸多方面的影響。2004~2014年期間,OECD典型國家在成人自我感覺健康良好的比例和老齡人自我感覺健康良好的比例方面基本呈現上升趨勢。
健康觀念的世界前沿和國別差異
健康觀念的國別差異目前主要表現為:發達國家注重人的健康的整體性,強調綜合身體、精神、道德和社會適應等多個維度測量健康,特別是在疾病應對方面,倡導健康生活,以預防為主;而發展中國家人們對健康的理解還主要停留于生理健康的層面,醫療觀念也尚處于傳統醫學階段,重視針對具體病癥的臨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