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和不斷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以“思想再解放”為先導、以“項目大突破”為抓手、以“城建新提升”為目標,在生產、需求、供給、效益方面精準發力,“三大主題”工作成效顯著,全年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尤其下半年以來經濟發展呈現穩中有進、穩中攀升的良好勢頭。
一、綜 合
經濟發展穩中有進。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655.53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18.93億元,增長3.4%;第二產業增加值1793.04億元,增長10.2%;第三產業增加值1643.56億元,增長11.2%。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6.0:49.0:45.0。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8756元,增長10.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按當年匯率折算達12645美元。
服務業發展加快。全年實現服務業增加值1643.56億元,增長11.2%,占GDP比重達45.0%,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服務業稅收收入穩步提升。全年完成服務業稅收收入216.30億元,比上年增長13.9%,服務業稅收收入占全部稅收的比重為47.5%,比上年提升1.6個百分點。
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全年市區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比上年上漲1.7%,漲幅較上年回落0.4個百分點。從調查類別看,構成總指數的八大類商品和服務價格分別呈“七漲一跌”走勢,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3.4%、煙酒類價格上漲1.9%、衣著類價格上漲2.1%、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價格上漲1.8%、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價格上漲1.0%、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1.9%、居住類價格上漲0.6%;交通和通信類價格下降2.0%。工業生產者價格持續下跌。全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為96.0,跌幅較上年擴大2.9個百分點;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IPI)為90.6,跌幅較上年擴大7.1個百分點, PPI、IPI雙創“十二五”新低。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仍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工業企業虧損面和虧損額有所擴大,部分行業產能過剩與市場需求不足矛盾并存,投資結構不盡合理,對外貿易依舊低迷,轉型升級任務艱巨,生態環境和污染治理壓力較大,民生保障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等等。
二、農林牧漁業
農業生產形勢較好。糧食生產十二連增,全年總產量達329.35萬噸,比上年增產0.8萬噸,增長0.3%。其中,夏糧123.17萬噸,比上年下降0.8%;秋糧206.19萬噸,比上年增長0.9%。糧食播種面積為656.2萬畝,比上年減少1.8萬畝,下降0.3%。其中,棉花播種面積5.6萬畝,比上年減少7.6萬畝;油料播種面積69.2萬畝,比上年增加2.5萬畝;蔬菜播種面積129.3萬畝,比上年增加4.3萬畝。糧食單產501.9公斤/畝,比上年每畝增加2.6公斤,增長0.5%。
林牧漁業發展穩定。全年肉類產量26.19萬噸,比上年下降2.4%;禽蛋產量12.02萬噸,比上年增長0.3%;牛奶產量4.58萬噸,比上年下降5.7%;水產品產量39.36萬噸,比上年增長2.3%。全市成片造林面積2768.3公頃,林木覆蓋率23.0%。
農業現代化建設深入推進。全年新增設施農業面積5333公頃、設施漁業面積491公頃。全年工商登記合作社(包含專業合作、土地合作、社區合作、村經濟合作社)7800家,其中專業合作社5800家,614家合作社列入政府優先扶持名錄;家庭農場3561家,110家家庭農場創成市級示范性家庭農場。全市有效灌溉面積達276.8千公頃,新增有效灌溉面積0.33千公頃,新增節水灌溉面積9.5千公頃;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268.3萬千瓦,比上年增長3.1%。深入實施全面小康村建設“十百千”提升工程。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100個、十強村10個。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增長穩中趨緩。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1.0%,比上年回落0.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1173.68億元,增長14.9%。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產值2952.85億元,增長11.9%;重工業產值8220.83億元,增長16.0%。分經濟類型看,國有、集體、股份制、外商和港澳臺投資企業分別完成產值89.06億元、152.92億元、7867.42億元、2484.96億元,分別增長-9.9%、29.6%、17.2%、7.1%。分企業規???,大中型、小微型企業分別完成產值5411.26億元、5762.42億元,分別增長10.4%、19.4%。分重點行業看,金屬制品、通用設備制造、船舶及相關裝置制造、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專用設備制造業分別實現產值1085.14、715.77、1033.12、1470.44、615.40億元,分別增長16.1%、20.3%、9.7%、11.1%、15.6%;食品、紡織、醫藥、建材、冶金分別實現產值813.48、579.72、720.86、180.09、687.08億元,分別增長10.6%、13.8%、8.0%、7.1%、9.4%。
工業經濟穩中有進。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826.48億元,比上年增長15.9%;實現利潤848.83億元,比上年增長19.2%;實現利稅1450.73億元,比上年增長20.9%。企業虧損面6.96%,比上年末上升1.9個百分點。小微企業發展勢頭良好。規模以上工業小微企業工業總產值5762.42億元,增長19.4%;主營業務收入5596.68億元,增長20.2%;利稅總額695.69億元,增長28.4%;利潤總額397.76億元,增長27.0%。
民營企業發展步伐加快。全年實現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2.5%,其中私營企業增長14.3%;民營工業企業實現產值8196.25億元,比上年增長18.2%,其中私營企業實現產值4565.11億元,增長20.5%;民營工業企業實現利稅1044.43億元,比上年增長24.4%,其中私營企業實現利稅562.53億元,增長27.4%;民營工業企業實現利潤608.25億元,比上年增長22.7%,其中私營企業實現利潤321.80億元,增長24.9%。年末全市工商部門登記的私營企業達7.75萬戶,當年新增0.91萬戶;注冊資本3326.54億元,比上年增長26.1%;從業人員107.24萬人,比上年增長7.5%。年末全市工商部門登記的個體戶23.04萬戶,當年新增1.71萬戶,注冊資本608.44億元,比上年增長11.8%;從業人員45.1萬人,比上年增長9.4%,其中城鎮從業人員33.48萬人。
建筑業穩定發展。年末具有資質的建筑業企業685家;建筑業增加值247億元,增長4.4%;建筑業總產值2662.55億元,增長11.6%;竣工產值2286.6億元,增長9.9%;建筑業企業房屋建筑施工面積26882.13萬平方米,增長8.2%,其中新開工面積11700.08萬平方米,增長8.7%。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全年固定資產投資2695.66億元,比上年增長22.6%。從行業看,一產投資6.19億元,二產投資1641.27億元,三產投資1048.21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0.4%、36.1%和6.6%。在二產投資中,工業投資1634.63億元,增長36.6%,其中農副食品加工和食品制造業投資62.16億元,增長69.5%;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投資121.53億元,增長1.3%;金屬制品業投資190.71億元,增長28.6%;醫藥制造業投資71.42億元,增長5.1%;通用設備制造業投資230.43億元,增長32.2%;專用設備制造業投資141.17億元,增長58.5%;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投資112.13億元,增長40.2%。在三產投資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投資153.63億元,增長12.9%;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投資43.46億元,增長380.6%;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投資11.82億元,下降23.2%;教育投資24.91億元,下降11.7%;衛生和社會工作投資19.46億元,增長28.1%;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投資16.94億元,增長21.8%。從類別看,500萬元以上項目投資2448.18億元,比上年增長28.1%;房地產開發投資247.48億元,比上年下降14.2%。從新開工項目看,全年新開工項目3808個,比上年增加938個,完成投資1983.37億元,增長22.8%。其中,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336個,比上年增加179個,完成投資569.16億元,增長31.6%;5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36個,比上年減少2個,完成投資196.87億元,下降10.6%;10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22個,與上年持平,完成投資155.33億元,增長0.6%。
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扎實推進。東環高架建成通車,稻河古街區建成開街,省泰中新校區、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加快建設,東風路、永定路快速化改造按序時實施,西客站片區改造、西北片區生態修復、西南城河綜合改造等工程有序推進。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加快推進。寧啟鐵路復線電氣化改造全面完成,泰鎮高速泰州段、興泰高速、京滬高速江廣段建設步伐加快。完成新一輪農村實事工程,新改建農村公路300公里,鎮村公交開通率達67.0%,新增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 5950座。
房地產開發降幅收窄。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247.48億元,比上年下降14.2%;其中住宅投資198.93億元,下降10.8%。商品房施工面積2296.12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3%,其中住宅1824.17萬平方米,下降3.9%;商品房新開工面積422.28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5.1%,其中住宅340.70萬平方米,下降26.0%;商品房竣工面積563.48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0%,其中住宅435.98萬平方米,增長7.4%;商品房銷售面積529.99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9.8%,其中住宅491.17萬平方米,增長20.7%;商品房待售面積405.49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45.3%,其中住宅279.99萬平方米,增長54.5%;商品房銷售額312.59億元,比上年增長22.9%,其中住宅276.28億元,增長21.5%。
五、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運行平穩。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01.64億元,比上年增長10.9%。從城鄉市場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928.45億元,增長10.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73.19億元,增長12.4%。從消費形態看,批發和零售業863.59億元,增長11.5%,住宿和餐飲業138.05億元,增長6.8%。從限額以上單位看,全年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2.0億元,增長8.0%;其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零售額373.0億元,增長8.2%;限額以上住宿餐飲業零售額19.0億元,增長3.6%。
基本生活類商品穩中有降。全年限額以上糧油、食品類商品零售額46.47億元,比上年增長8.5%;飲料類商品零售額3.94億元,比上年增長4.0%;煙酒類商品零售額10.48億元,比上年增長17.8%;服裝鞋帽針紡織品商品零售額33.25億元,比上年增長10.6%;日用品類商品零售額7.47億元, 比上年下降5.2%;金銀珠寶類商品零售額9.59億元,比上年增長2.4%,化妝品商品零售額3.62億元,比上年增長6.2%;書報雜志類商品零售額4.65億元,比上年下降2.3%;文化辦公用品商品零售額2.23億元,比上年增長7.4%;汽車商品零售額102.80億元,比上年增長12.3%;石油及制品類商品零售額50.35億元, 比上年下降4.2%。
六、外向型經濟
對外貿易難中求進。全年完成進出口總額102.3億美元,比上年下降6.1%;出口63.77億美元,增長3.2%;進口38.53億美元,下降18.3%。按貿易方式分,出口額中,一般貿易出口40.05億美元,下降1.5%;加工貿易出口22.97億美元,增長15.9%。進口額中,一般貿易進口27.08億美元,下降7.8%;加工貿易進口7.92億美元,下降16.4%。按企業性質分,出口額中,外商投資企業出口35.56億美元,下降0.9%;民營企業出口26.00億美元,增長7.4%。進口額中,外商投資企業進口25.29億美元,下降13.5%;民營企業進口12.60億美元,下降28.0%。按商品類別分,出口額中,機電產品出口31.94億美元,增長20.3%,農產品出口2.47億美元,增長5.0%。進口額中,機電產品進口6.77億美元,下降33.8%,農產品進口11.72億美元,增長27.7%。按產銷國別分,對亞洲出口24.92億美元,下降6.1%;對非洲出口1.80億美元,增長13.2%;對歐洲出口11.46億美元,下降15.2%;對拉丁美洲出口8.91億美元,增長135.0%;對北美洲出口13.09億美元,下降7.6%;對大洋洲出口3.58億美元,增長64.7%。
開放型經濟平穩發展。全年新批協議注冊外資12.55億美元,比上年下降49.4%;實際到賬注冊外資10.6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3.4%。
七、交通運輸、郵政電信和旅游業
交通運輸增長平穩。全年公路客運量8996萬人,比上年增長1.0%;公路客運周轉量546834萬人公里,比上年增長1.7%;公路貨運量2489萬噸,比上年增長6.6%;公路貨運周轉量688281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0.8%;水路貨運量15118萬噸,比上年增長3.2%;水路貨運周轉量7510426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2.6%。港口貨物吞吐量19495萬噸,比上年增長5.1%;其中泰州港區吞吐量16800萬噸,增長6.2%,外貿吞吐量1472萬噸,下降9.7%。年末民用汽車擁有量53.88萬輛,比上年增長13.3%;其中私人汽車擁有量47.47萬輛,增長15.5%。
郵政電信穩中有降。全年郵政業務總量5.09億元,比上年增長13.6%。郵電業務收入40.42億元,下降1.0%。年末移動電話用戶422.99萬戶,比上年增長4.4%。電信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68.66萬戶,比上年增長5.2%。函件1176.29萬件,比上年下降17.9%;包件4.14萬件,比上年下降25.3%;報紙和雜志累計11498.97萬件,比上年下降8.2%;特快專遞205.12萬件,比上年增長757.2%。
旅游業發展較快。全年接待國內旅游者2037.3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0.2%;實現國內旅游收入241.54億元,比上年增長13.1%。全年入境過夜旅游人數3.1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6.4%;創匯2922.2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4.7%。年末國家A級以上景點37個,其中,AAAA級景點7個,AAAAA級景點1個;全國工農業旅游示范點6個,國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2個,江蘇省星級鄉村旅游點52個。全市旅行社個數119個,持有導游員資格證書的人員1458人,旅游星級飯店數30個,其中三星級21個、四星級5個、五星級1個。秋雪湖生態景區創成國家4A級旅游景區,國家A級旅游景區數量在全省排名前移2位。泰興市宣堡鎮、曲霞鎮印達村創成省級特色旅游景觀名鎮(村),田園牧歌景區評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五星級示范園區,泰興市黃橋鎮祁巷村、靖江市生祠鎮東進村評為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姜堰區溱湖綠洲評為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戶,18家單位評為中國鄉村旅游金牌農家樂。旅游項目總投入61.5億元,比上年增長40%,增速列全省第四名;全年新開工的億元以上旅游項目達9個,數量創歷史新高。
八、財政、金融、保險和證券
財政收支平穩增長。全年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22.22億元,比上年增長13.9%,其中,稅收收入完成262.09億元,增長13.7%,稅收收入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為81.3%。全年公共財政預算支出432.30億元,比上年增長16.5%,公共財政預算支出中,公共安全支出25.10億元,增長10.5%;教育支出68.66億元,增長15.9%;科學技術支出8.03億元,增長4.9%;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6.72億元,下降7.4%;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6.94億元,增長17.3%;醫療衛生支出39.87億元,增長26.5%;節能環保支出9.46億元,下降6.2%;城鄉社區事務支出59.08億元,增長27.8%;交通運輸支出10.11億元,增長6.6%。
金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4441.70億元,比年初增加496.68億元,其中住戶人民幣存款余額2242.46億元,比年初增加217.32億元。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3228.08億元,比年初增加476.58億元,其中住戶人民幣貸款余額857.85億元,比年初增加92.57億元;人民幣貸款中,短期貸款1281.91億元,中長期貸款843.48億元,分別比年初增加85.36、192.91億元。
保險事業快速發展。全年保險業務收入113.72億元,比上年增長31.7%;其中,財產險收入29.70億元,增長19.2%;人壽險收入84.02億元,增長36.8%。全年賠款和給付37.26億元,增長20.0%;其中,財產性賠付16.69億元,增長18.2%;人壽險賠付20.57億元,增長21.6%。
證券市場發展迅速。全年證券交易額11000.08億元,比上年增長253.7%;其中,股票交易額9841.14億元,增長311.7%;基金交易額175.18億元,下降36.8%;債券交易額12.21億元,增長60.4%。全年期貨交易額868.22億元,比上年增長78.2%。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全市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9.2%,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數(新標準)137家,新增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家、企業技術中心3家、工程中心4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新獲專利授權13484件,其中發明專利651件。積極打造人才高地,全年引進高層次人才2095人,新引進長期外國專家62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9384人。全市獲國家科技獎5項,自然科學獎6項,發明獎7項。新認定的省級高新技術產品10項,組織實施的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項目11項,認定國家重點新產品項數12項。新增省科技創新團隊3個,省雙創博士企業創新類3名,新增中國馳名商標11件。高新技術產業化步伐加快。全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4751.99億元,比上年增長16.0%,快于規模以上工業1.1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42.5%,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完成投資472.17億元,增長20.6%。
教育現代化建設開局良好。學前教育優質資源不斷擴大。新創建成省優質園12所,全市省優質園達203所,占成型幼兒園總數的69.0%,比上年提高8個百分點。義務教育全域均衡發展成為全國典型。新創建義務教育現代化學校48所,累計占比達75%;全市123所中小學創建成“管理標準”示范校,占比達39%。新增四星級高中2所,新增省級課程基地3個,省前瞻性教學改革實驗項目2個。創成省品牌特色專業、省高水平現代化實訓基地各5個。一所職業學校創建成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一所職業學校通過省首批高水平現代化學校驗收。申報7個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推進12個省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項目試點工作。新創建省級高水平農科教結合示范基地1個、社區教育示范區2個、居民學校86個、社區教育中心19個。年末全市擁有小學156所,在校學生22.15萬人;初中150所,在校學生10.81萬人;高中37所,在校學生6.34萬人;職業高中3所,在校學生0.57萬人;普通中等專業學校9所,在校學生1.71萬人;普通高等學校7所,在校學生5.62萬人;特殊教育學校 5所,在校學生576人。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全市建成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百余家,成為全省唯一一家省級“村和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試點城市;海陵區、姜堰區加快文化設施建設力度,全力打造城市“15分鐘文化圈”和農村“十里文化圈”,成功獲得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示范區創建資格。培育“康泰之州、富泰之州、祥泰之州”城市形象品牌,成功舉辦2015中國泰州梅蘭芳藝術節取得新成效。成功舉辦泰州市第三屆文化產業產品展示會,共有70余家有實力的文化企業參展,數百種文化產品、幾十種非遺項目亮相,獲得了社會廣泛好評。舉辦第二屆“胡瑗讀書節”,共舉辦93項讀書活動,努力滿足多層次、多元化的社會閱讀需求。全市城市影院票房收入突破1個億,達15345萬元,比上年增長59.8%。年末全市公共圖書館總藏量270.75萬冊,電子圖書藏量34.23萬冊,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100%,有線電視入戶率98.3%。人均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0.18平方米。
衛生事業加快發展。年末擁有各類衛生機構1970家,其中醫院、衛生院175家,衛生防疫防治機構12個,婦幼衛生保健機構6個;各類衛生機構擁有病床21874張,其中醫院、衛生院21500張;擁有衛生技術人員31000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1300人、注冊護士8769人。其中鄉鎮衛生院151個,床位7204張,衛生技術人員7198人;鄉村醫生和衛生員3959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口覆蓋率100%。
體育事業持續發展。創成“江蘇省體育服務體系示范區”,城市社區“10分鐘體育健身圈”全部建成并通過省級驗收,農村“20分鐘體育健身圈”建設全面啟動迅速。全市擁有市屬體育單項協會34個、團體會員320個、個人會員近4萬人;城鄉晨晚練健身點2500多個,達到每萬人擁有5個健身點目標。連續8年,市體育局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 “全國群眾體育優秀組織獎”。“姜堰溱潼會船節”、“鳳城河公開水域全國邀請賽”、“溱湖鐵人三項賽”等品牌賽事活動在全國有較大影響。創成省級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基地1個,國家級、省級體育俱樂部31個,省級體育傳統校11所。擁有市級校園足球布局學校38所、市級校園籃球特色學校54所。第一屆全國青年運動會上,奪3金2銀2銅。人均擁有公共體育設施面積2.93平方米。
十一、資源環境、節能降耗和安全生產
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市本級通過省級生態市考核驗收,姜堰、海陵、高港通過國家級生態區考核驗收,泰興、靖江分別通過國家級生態市考核驗收和技術評估,興化通過省級生態市考核驗收,新增4個國家級生態鎮。實施大氣環境監測和重污染天氣預警,狠抓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和飲用水源地專項整治,城市空氣質量達到及好于二級標準天數比例達到71.2%,環境污染治理項目1316個;地表水好于Ⅲ類水質比例達到84.2%;城鎮污水達標處理率達85.5%,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80.8%,村莊環境整治達標率100%。加強綠色泰州建設,城鎮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3.4%。
節能降耗持續推進。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為782.89萬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13.9%,其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321.13萬噸標準煤,增長55.4%;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177.14萬噸標準煤,下降1.6%。規模以上工業萬元產值能耗為0.07噸標準煤/萬元,比上年下降1.4%,其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4.32噸標準煤/萬元,增長2.3%;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0.13噸標準煤/萬元,下降16.9%。高耗能制造業完成投資257.28億元,比上年增長4.4%,高耗能制造業占工業投資的比重下降4.9個百分點。
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全市發生各類安全生產事故194起,死亡124人,事故起數、死亡人數比上年分別下降14.9%、10.8%,死亡人數控制在省下達指標范圍內,占93.2%。重點行業領域安全形勢保持平穩。全市工礦商貿企業死亡人數、生產經營性道路交通死亡人數和農業機械死亡人數都在省下達控制指標以內。?;?、人員密集場所、造拆船、煙花爆竹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較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全市共發生三起較大事故,占省下指標的75%。從地區看,泰興、興化、海陵各發生一起較大事故。從行業看,道路交通發生較大事故兩起,建筑施工發生較大事故一起,未發生工貿企業較大及以上事故。全市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0.005人,下降95.5%。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平穩增長。年末167.92萬戶,戶籍總人口507.85萬人,其中市區163.54萬人,其中女性248.93萬人,性別比104.01。當年出生人口4.67萬人,人口出生率9.20‰;死亡人口4.25萬人,人口死亡率8.36‰;人口自然增長率0.8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64.16萬人,其中市區162.25萬人。新型城鎮化扎實推進。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1.55%,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
居民生活持續改善。全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92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10元,均比上年增長8.8%,剔除價格因素,實際均增長7.0%。城鎮常住居民、農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分別為21008元和11844元,分別增長7.6%和9.2%。
就業形勢整體良好。積極推進城鄉統籌就業,著力解決困難群眾就業問題。全年新增城鎮就業9.95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1.23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5.60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5799人,城鎮登記失業率1.89%。
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城鄉基本社會保險覆蓋率達98.0%,年末全市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83.78萬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120.34萬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470.57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達63.78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達82.52萬人。城鄉低保戶數分別為8119戶、47861戶,低保人數分別為12987、73593人。全年累計投入低保資金2.2億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到570元/月/人,農村提高到不低于420元/月/人,靖江市、海陵區、高港區、醫藥高新區實現城鄉低保標準一體化。醫療救助比例提高到70%,全年救助城鄉困難群眾22.4萬人次,累計支出資金8664.2萬元。發揮臨時救助應急救難功能,對因病、因災及子女就學等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現暫時困難的家庭發放一次性生活補助金,累計投入資金2573萬元,救助困難家庭8萬戶次。
注:
?。?)公報中地區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絕對值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本公報使用的數據為年度快報數,最終數據以《泰州統計年鑒-2016》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