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穩增長、調結構,著力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是推動經濟持續平穩發展的根本路徑。以生態保護倒逼結構調整,以創新驅動助推產業升級,以市場和政府共同作用加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力推工業經濟平穩運行、提升質量。把穩增長作為當務之急,綜合施策,最大限度地支持企業激發內在活力,提高市場競爭力。重點支持500戶規上工業企業穩定生產經營,為促就業、調結構提供支撐。力爭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完成工業投資850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比重分別提高到10%和8%。突出抓好100個重大技術進步和100個技術創新項目,爭取鹽湖資源綜合利用、鋁鎂合金等項目投產運營,實施鋰電產業擴能提升、裝備制造和輕工業發展、新材料產業鏈條延伸、關鍵技術突破等四大工程,推動精深加工取得新成效,電解鋁產能就地轉化能力提高到80%。優化實施地質找礦行動,力爭資源能源保障水平有新提高。我省多年的實踐表明,傳統產業突破有道,新興產業蓄勢待發,只要培育特色、發揮優勢,就一定能夠讓老樹發出新枝,讓幼苗長成大樹。
力推服務業提速發展、創新業態。走專業化、特色化發展之路,實現服務業增加值增長9%。堅持旅游與文化體育深度融合、與三次產業聯動發展,推動一批景區提檔升級,開發一批旅游精品線路和冬春旅游產品,實施鄉村旅游富民工程和自駕游行動,爭取實現旅游人次增長10%、總收入增長18%。加快發展現代物流、研發設計、融資租賃、節能服務等中高端生產性服務業,力爭東部國際物流商貿中心建成運營。推動電子商務、文化創意、互聯網金融產業融合發展。啟動養老家政、信息、旅游、住房、綠色、教育文化體育6大領域消費工程,讓大眾消費匯小溪成大河,力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
力推園區經濟優勢互補、競相發展。突出項目、融資、科技、體制等關鍵環節,加快打造15個重大產業基地。推動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特色化高端化發展,提升輻射帶動能力。支持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加快實施循環化改造項目,延伸升級產業鏈條,全力推動工業經濟企穩回升。加強海東工業園區招商引資,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著力提升集約集聚發展水平。鼓勵有條件的縣建設特色產業聚集區和生產性服務平臺,鼓勵發展“飛地”經濟,培育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力推各類市場主體快速成長、培育品牌。堅持抓大扶小,推動大中小企業聯動發展、上下游產業對接共贏。深化行業整合重組,培育龍頭企業,提升品牌競爭力。順應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的趨勢,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政策支持,爭取新增成長型小微企業1000戶以上,新培育規上企業50戶。把招商引資作為壯大市場主體的重要途徑,既鋪紅地毯又把入口關,著力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力爭到位資金增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