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中乱码,青青青国产最新视频在线观看,无遮挡免费一级毛片视频,激情国产原创在线观看

2014年河源市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2014年03月19日10:49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農村公共服務體系 耦合作用 平價醫院 湖泊生態環境 示范性高職 政府工作報告 農民專業合作社 教育公平

——2014年1月7日在河源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河源市市長 彭建文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3年工作回顧

2013年,是我市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我市攻堅克難、重點突破的進取之年。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突出“項目推進年”、“園區提升年”和“民生建設年”,以穩中求進、好中求快為總基調,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求真務實,開拓進取,較好完成了市六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經濟社會和政府建設呈現七大喜人變化。

——增長速度變快。堅持發展為第一要務,攻堅克難,敢謀善成,全市經濟提速發展。預計全市生產總值686.89億元,比上年增長12.1%,提速0.5個百分點;人均生產總值22706元,增長11%。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和增加值分別為1265.6億元和285.2億元,分別增長16.9%和17%。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8.77億元,增長29.58%,提速9.58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334.3億元,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6.59億元,增長13%。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2.09億美元,增長6%;外貿出口21.17億美元,增長8.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02元,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8782元,增長13%。民營經濟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60%。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任務順利完成。

——發展空間變寬。堅持園區為第一平臺,大力推動園區擴容提質增效,促進三大產業平穩較快發展。工業園區建設卓有成效。“一區六園”開發建設投入10億元,擴容3.65平方公里,配套設施不斷完善,接納能力進一步提升;實現工業增加值175億元、增長30%,占全市工業增加值比重64%;實現稅收18億元、增長30%,占全市稅收比重23%。深圳(河源)和鹽田(東源)轉移園獲評省優,羅湖(源城)轉移園被省評為“四星級優秀服務園區”,龍崗(紫金)轉移園升級為省級轉移園,南山(龍川)轉移園成功復牌,園區經濟呈現蓬勃生機。

嚴格土地監管,集約節約用地水平不斷提升,爭取省下達我市新增建設用地指標16523畝、增長43.8%,保障了園區發展用地需求。農業園區建設穩步推進。積極推進燈塔盆地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獲得國家、省扶持資金近2億元。新增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600家。新認證無公害農產品9個、綠色食品3個、有機農產品1個。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扎實推進,耕地保護工作榮獲省一等獎。農林牧漁總產值134.79億元,增長5.5%。生態旅游園區加快建設。萬綠生態旅游產業園成功競得3億元省扶持資金。第十屆旅游文化節取得圓滿成功。巴伐利亞養生莊園、康泉十八國際生態健康旅游城等重點旅游項目順利推進。接待入市游客1905.1萬人次、增長15.4%,旅游總收入152.6億元、增長15.2%。金融業加快發展。政銀企合作不斷深化,金融機構向中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73.5億元,占各項貸款余額的47.54%;新型金融機構加快發展,河源成為省農村金融改革創新綜合試點。

——內生動力變強。堅持項目為第一抓手,著眼于解近憂、謀長遠,不斷增強經濟發展動力和后勁。“四個一批”項目、“三個50”和“三個100”工程取得突破。“三個50”工程年度任務超額完成,新簽約項目80個,合同投資額203.83億元;新開工項目81個,到位資金38.76億元;新投產項目68個,到位資金69.97億元。“三個100”工程成效顯著,減產企業減少68家,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0家、限上商貿企業42家,為歷年之最。重點項目建設扎實推進。全市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41億元,漢能10MW光伏發電、精電增資擴產等項目順利投產。龍川大帽山、紫金南嶺、和平黎明風電場項目列入國家“十二五”風電項目核準計劃,市商業中心、市高新區保稅區進口商品交易中心列入省建設規劃。“兩園一工程”進展順利。完成兩園土地選址和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展開征地拆遷和基礎設施建設;成功舉辦中國新技術礦產產業發展高峰會議暨河源稀土產業招商推介會,合同投資110億元,綠色資源產業化邁出新步伐。市區水源工程順利開工建設。

——城鄉面貌變美。堅持交通為第一基礎,大力推動中心城區擴容提質,不斷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城鄉宜居水平進一步提高。基礎設施建設有新進展。完成交通基礎設施投資47.3億元,增長96.3%。大廣、河紫高速公路進展順利。改造國、省道和縣鄉公路112公里和108公里。贛龍紫與河惠莞高速公路納入省規劃。完成一批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和小型灌區改造工程,建成解決農村4.3萬人飲水安全工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和水利示范縣項目順利推進。完成電網建設投資4.2億元,一批變電站和線路工程建成投產。中心城區提質擴容取得新突破。江東新區發展總體規劃獲得省政府常務會議批準,江東新區城市總體規劃成果編制完成,啟動了起步區征地拆遷和項目布局、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市區迎客大橋、大環市路、濱江大道二期、東江西路北段、東江東路河職院段、寶源一路跨鐵路橋工程順利推進,城市框架進一步拉大;完成市區凱豐路、興源路、客家文化公園西路、長堤中路及親水步道升級改造,改造一批公交站亭,解決了市區重點區域“水浸街”問題;全民健身廣場、客家文化公園二期建成開放,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市農副產品批發中心三鳥市場建成開業,群豐和東城農貿市場竣工使用。新農村建設有新成果。積極創建名鎮名村和“幸福村居”,扎實推進宜居村鎮“六個一”工程,完成20個建制鎮和500個村莊規劃編制,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填埋場建成或開工建設,完成村道硬底化554.7公里。加快推進山區縣農村綜合改革,40%鄉鎮和20%村建立社會綜合服務平臺,40%鄉鎮建立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交易平臺。完成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確權登記試點工作。

——生態環境變優。堅持生態為第一資源,牢牢守住環保底線,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努力實現“綠富雙贏”。環境保護力度加大。新豐江水庫代表廣東參加全國江河湖泊生態環境保護競爭立項,成功競得中央5.93億元扶持資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環萬綠湖6個鎮污水處理設施建成使用,完成白嶺頭河、黃子洞河截污管網提升改造。全面啟動東江水環境整治,落實南粵水更清行動計劃,東江流域水浮蓮整治成效顯著,高埔河、東埔河整治進展順利,江湖水質持續改善。完成市區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系統升級改造。強化環保執法監管,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完成節能減排任務。生態建設步伐加快。啟動新一輪綠化河源大行動,完成86公里生態景觀林帶示范段和91.24萬畝“一滅三改”森林碳匯重點生態工程建設任務。大力開展嚴厲打擊非法采礦和礦山復綠行動,搗毀非法礦點228個,復綠面積7670畝。加強涉林企業監管,強化森林防火管控,有效打擊涉林違法犯罪。東源、和平、紫金縣競得省碳匯造林扶持資金共2.59億元。

——民生事業變實。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為第一目標,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民生不斷改善。教育創強成效明顯。新增15個省教育強鎮,連平縣成功創建省教育強縣。全面完成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園率達87.62%。新建、改造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50所,小學和初中學齡入學率達99.99%和99.65%。鞏固提升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水平,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89.11%。職業教育加快發展,河職院成為省示范性高職院校立項建設單位,市衛校新校區二期工程穩步推進,市體育運動學校啟動建設。建成3所特殊教育學校,“三殘”兒童小學入學率提高至98.9%。社會保障水平提升。新增就業崗位4.8萬個、勞動力培訓轉移就業4.8萬人,安置失業人員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45%。“五大險種”參保率提高,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參保率分別達100%和96%以上,基本實現人群全覆蓋和應保盡保。成功應對超兩百年一遇的“8·16”特大洪澇災害,2276戶全倒戶春節前可住進新房。物價水平保持穩定,新建88家平價商店。殘疾人事業穩步發展,源城區、東源縣、和平縣、龍川縣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建成投入使用。衛生計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市人民醫院、市婦幼保健院二期工程及市精神衛生防治中心工程建設穩步推進。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基層綜改工作任務基本完成,3個省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縣工作扎實推進;啟動市高新區同濟醫院和東源縣人民醫院創建平價醫院工作;開展醫療質量大檢查和打擊非法行醫專項行動。完成人口計劃,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文化河源”加快推進。積極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高。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啟動可移動文物普查。開展文化惠民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開展文化市場整治行動,加強新聞出版和廣播電視管理。獲得國家恐龍遺址保護資金4770萬元,河源恐龍博物館升級為“中國古動物館恐龍蛋館”。連平縣“忠信花燈節”列入“全國春節文化特色活動”。專利申請量突破1000件,獲評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市。完成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評估定級。完成廣播電視“戶戶通”和縣區政府機關使用正版軟件工作。與韓國安城市締結為友好城市。扶貧開發扎實開展。啟動新一輪扶貧開發,投入資金5.44億元,283個貧困村啟動扶貧項目1299個,完成農房改造2.2萬戶,“兩不具備”村莊搬遷安置農戶2861戶。妥善解決水庫移民安置點問題,移民生產生活水平穩步提高。社會治理不斷加強。扎實推進平安河源建設,開展公安機關“八大會戰”、“四大行動”和“九大雷霆”等專項整治行動,實施社會創新項目和社會管理“四個一”工程,積極開展普法和人民調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信訪維穩工作得到加強。社會組織有序發展,新增146個社會組織。扎實開展“南粵(河源)幸福活動周”活動。全面落實安全生產“一崗雙責”制度,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產品質量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應急管理等工作得到加強。“十件實事”實現預期目標。投入民生資金122.38億元,教育創強、城鄉充分就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等實事的目標任務超額完成,“四館兩中心”、市人民醫院等醫療機構擴建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提高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和農村五保供養標準、生活垃圾無害化填埋場和轉運站、改善市區交通狀況等基本完成預期目標。

——行政效能變高。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認真開展“四風”整頓和作風暗訪活動,干部作風繼續向好。認真開展“三賽”活動,進一步完善考核機制,加強“亮燈”管理和督查督辦,狠抓工作落實,形成了比學趕超和力爭上游的良好氛圍。調整壓減行政審批事項392項、壓減率達41.2%;成立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開通省網上辦事大廳河源分廳;完成“12345”政府服務熱線平臺整合升級并運行;開展縣鎮政府性債務、財政稅收、民生項目、國有企業、領導干部經濟責任等審計工作,促進了政府服務更加規范、透明、公正和高效運作。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辦復滿意和基本滿意率100%。

此外,婦女兒童、法律援助、人民武裝、民族宗教、優撫安置、駐外機構、機關事務、殯葬管理、地方志、人事、對臺、老齡、人防、氣象、打私等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

各位代表,我們克服了各種困難,實現了加快發展。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奮斗的結果,也離不開廣州、深圳、中山等兄弟市和海內外各界人士的關心支持。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干部群眾、駐河源部隊、消防官兵和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支持我市改革發展的兄弟市以及港澳同胞、臺灣同胞、海外僑胞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工業提質增效還不夠實,工業園區接納能力不足,新引進重大項目和新投產項目相對較少;城市綜合競爭力還不夠強,中心城區擴容提質力度有待加大;綠色資源轉化還不夠快,生態保護和節能減排任務更加艱巨;有些部門及干部抓落實的方法還不夠多,力度不大、成效不明顯,等等。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認真加以解決。

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和實現跨越發展的關鍵之年。我們既面臨挑戰,更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必須振奮精神、凝心聚力、突出重點、狠抓落實,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市委六屆五次全會決策部署,繼續堅持穩中求進、好中求快的總基調,緊扣“三個抓手”,突出轉型升級、提質擴容、“三農”問題、交通建設、深化改革、生態文明、改善民生七大著力點,既求速度、更重質量效益,全面推進河源跨越發展,為打造“廣東綠谷”、建設幸福河源奠定良好基礎。

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2.5%;全社會工業增加值增長18%;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20%;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3%;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控制在3.5%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3%;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3.4‰以下;完成節能減排任務。

為實現上述目標,必須正確處理好四大關系:一是正確處理好加快發展與轉型升級的關系。解決河源的問題,歸根到底要靠加快發展。必須在加快發展中轉型升級,抓住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充分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大力培育服務業新的增長點,以“用地少、效益高、創新多、能耗低、生態好”為發展導向,推動發展方式實質性轉變。二是正確處理好加快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堅持“點上發展、面上保護”。既要依托優勢資源,做好做活“水頭”、“石頭”和“木頭”文章,更要堅守作為廣東生態屏障和重要飲用水源地的政治使命和生態責任,保護好、弘揚好客家古邑、萬綠河源特有的山水美、自然美、人文美,為子孫后代留下一個資源豐厚的“綠色銀行”,為廣東生態文明保有一片碧水藍天。三是正確處理好加快發展與深化改革的關系。堅持深化改革是加快發展的重要法寶。深化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要切實理順政府與市場、社會的關系,充分發揮好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讓改革成為加快發展的不竭動力。四是正確處理好加快發展與改善民生的關系。檢驗加快發展的成效,最終要看人民是否得到了真正的實惠,民生是否得到了真正的改善。改善民生要突出重點、守住底線,在解決突出問題上下工夫,及時準確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所憂、所急,把民生工作做實、做深、做細、做透,為加快發展凝心聚力。

必須重點抓好七大方面工作:

一、突出轉型升級,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堅定發展信心,堅持實踐證明正確的發展路徑,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增強投資、拉動消費,在加快發展中轉型升級,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充分發揮投資關鍵作用。繼續強力實施“四個一批”項目、“三個50”和“三個100”工程,力爭新簽約、新動工、新竣工億元優質項目均達50個以上,力推60家工業企業上規模、60家企業稅收超千萬元,確保超額完成兩年目標。深入開展產業招商、以商引商、鄉賢反哺工程,著力引進大型骨干企業和主導產業配套項目,創造條件引進世界500強企業、中央企業、上市公司、總部經濟和風險投資公司。大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安排省市重點建設項目100項,計劃總投資590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53億元。建立實施重點項目前期工作聯席辦理制度,嚴格落實項目掛鉤聯系、年度考核制度,促進項目早投產快見效。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堅定不移化解過剩產能,幫助減產企業提質增效。

打造轉型升級平臺。精心謀劃園區擴園增效工作,力爭“一區六園”擴容10平方公里,稅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均增長27%以上,實現園區擴容與增效并舉。推動市高新區創建國家級高新區,推進南山(連平)產業園創建省級轉移園。加快推進“兩園一工程”建設,力爭稀土探采礦權落地,“兩園”各完成“七通一平”用地500畝以上,力促水資源產業項目和稀土深加工項目年內實際投資達10億元以上。著力延伸產業鏈條,引進稀土、水資源、太陽能等產業的研發檢測、包裝設計和區域銷售等高端環節,增強產業競爭力。大力培育縣域支柱產業,扶持東源新型建材產業基地和硅產業基地、和平再生資源加工基地、龍川空氣能產業集群、連平鎢礦精深加工基地發展壯大。推動加工貿易企業轉型升級,積極開拓市場,促進出口增長。

培育現代服務業新增長點。實施工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戰略,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編制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制訂現代服務業鼓勵政策。鞏固提升房地產、商貿流通、餐飲等傳統服務業,培育壯大信息消費、電子商務、工業物流、文化創意等新型業態。推動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廣4G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優化商業網點布局,加快商業中心、專業市場、農貿市場等商貿網絡建設。加快粵蘇皖贛四省物流大通道河源節點、市農副產品批發中心果蔬市場、龍川鐵路編組站物流園、市高新區綜合物流園等重點項目建設。發揮生態人文比較優勢,大力發展生態旅游、休閑養生產業。按照萬綠生態旅游總體規劃,加快推進旅游園區建設,啟動萬綠湖、龍源溫泉等13個現有景區升級改造,助推巴伐利亞養生莊園、康泉十八國際生態健康旅游城如期開業,加快東江源休閑觀光中心建設,完善響水國際生態旅游度假區立項手續,加快恐龍遺址公園立項和招商步伐,推進紫金御臨門溫泉二期、龍川佗城旅游產業園、和平林寨古村二期與熱龍溫泉二期、連平燕巖古寺等項目建設。統籌整合旅游資源,推進連接景區景點的道路建設,著力打造旅游精品線路。

提高創新驅動發展水平。強化企業主體地位,建立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建立健全創新激勵機制,打破阻礙技術成果轉化的瓶頸,促進技術應用轉化。力爭認定3家市級產學研結合示范基地(企業),創建5個市級專業鎮轉型升級示范鎮。加強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通過創建一批省、市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生態農業科技示范園及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培育和發展一批知識產權優勢企業,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完成LED照明產品推廣應用任務。進一步推進金融改革創新,提升金融服務能力,完善金融服務體系。

扎實開展對口幫扶工作。抓住機遇,推進與深圳合作共建產業園區,建立合資共建的運營機制,拓寬園區融資渠道,完善園區考核辦法,構建特色產業平臺,全面承接深圳在經濟發展、基礎設施、產業園區、城鄉建設、社會事業、改革開放等多領域的對口幫扶,努力將深圳的先進理念、資金、項目、技術、人才、管理經驗等優勢與我市的資源、生態、勞動力、市場等優勢結合起來,合力打造對口幫扶、園區共建的示范標桿。

鼓勵民營企業擔當主角。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計劃和優秀企業家素質提升工程,完善融資、人才培訓、技術服務等體系。支持民營企業上市,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國企改革,通過參股、控股、資產收購等方式參與江東新區建設、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市政工程建設、環保產業和礦產資源開發等。推動民營企業“互保池”融資平臺建設。爭取民營經濟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超64%。

二、著力提質擴容,積極穩妥推進新型城鎮化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把握好提質與擴容的關系,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人文記憶。

全面啟動江東新區建設。集中資源和力量,抓好江東新區起步區建設。投入40億元,推進起步區第一期土地、房屋征收工作,啟動市政道路、安置小區、污水處理廠及污水主管網建設,升級改造建設大道東段、勝利小河堤防,規劃建設東環快線、東江東路、市區和江東新區跨江大橋及其連接線;推進產業起步區建設,積極引進、培育和發展一批產業項目,打造產業發展平臺,以產帶城、以城促產、產城融合,力爭成為粵東西北擴容提質的亮點。

加快中心城區提質擴容。堅持擴容和提質相統一,提升中心城區承載力、競爭力和輻射帶動力。完善東城中西片區基礎設施配套,推進釣魚臺片區征地拆遷和基礎設施配套;完善提升城市道路,加快濱江大道二期等4條市政路橋建設,完成沿江中路等10條市政道路升級改造,啟動西環路北段等4條“斷頭路”貫通工程,新建老城中山路人行天橋、沿江路文化廣場人行通道。實施客家文化公園綠化工程,建設一批社區公園和小型廣場,進一步完善“兩江四岸”景觀帶,不斷提升城市綠化美化水平。開展中心城區地下管線普查,分步實施雨污分流工程。推動市區長途汽車南站建設。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以“國家衛生城市”復檢為契機,創新城市管理機制。加強規劃執法,重拳打擊規劃區內違法違章行為。加強土地執法,嚴格耕地保護,既保用地“紅線”,又保經濟發展。加強城市資產經營,科學經營城市土地。突出公交優先,加大公交站場建設力度,拓展城市公交覆蓋范圍。實行城市管理網格化、精細化,重拳整治城市“六亂”,加強建筑工地衛生管理,強化綠化保護、公園管護和市政維護,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提高城鎮建設水平。注重文化傳承,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客家風情的美麗城鎮。科學規劃和務實行動,推動東源縣城濱江新城建設、和平縣城規劃建設、龍川縣城新城開發建設、紫金縣城新區規劃和老城區改造、連平縣城東擴南移。嚴格執行規劃,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穩步有序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引導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第1頁第2頁

三、堅持“三農”為重,加大強農惠農富農力度

高度重視“三農”工作,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宜居的家園。

發展現代特色農業。抓好燈塔盆地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吸引一批帶動能力強、科技含量高的項目落戶,完成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年度任務,帶動東源、和平、連平縣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推進農村土地確權登記和土地流轉平臺建設,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推動農作物和優勢水果大規模種植,加快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經營。提升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水平,打造省級重要綠色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大力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推進生產合作、供銷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體”合作體系建設,增加農民經營性收入。力爭新增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200家、“三品一標”認證農產品15個以上。推進“米袋子”和“菜籃子”工程,確保糧食安全。完善全市36個農技推廣站,積極推廣與普及良種良法。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建設,強化農產品生產執法檢查和動物衛生監督巡查,加強做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保障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和公共安全。

加快民生水利建設。改造升級農田水利設施,扎實推進現代農田建設,夯實農業發展基礎。完成江河流域綜合規劃修編,完成市區防洪堤三期工程高新區段建設、5宗中小流域治理和4條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建設,加快實施東江中上游水土保持生態工程(二期),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提高用水效率。

建設美麗新農村。深入開展名鎮名村示范村建設,推進宜居村鎮“六個一”工程和“美麗鄉村·環衛先行”工程,加快山區縣農村綜合改革,加強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管理,提升農村發展水平。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完成農房改造和“兩不具備”村莊搬遷安置任務,完成農村公路路面硬底化建設500公里以上,優化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深入開展新一輪扶貧開發,大力實施產業扶貧,加快推進“一鎮一品”、“一村一業”工作,增加農戶收入和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讓扶貧成果初步體現、人民群眾得到實惠。做好村(居)“兩委”換屆選舉。重視荒蕪的農村和留守的農村問題。進一步提高移民生產生活水平。

四、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城鄉綜合承載能力

堅持建設為民,補足發展“短板”,大力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努力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城市的安全、便捷與美好。

加快交通設施建設。完成汕湛、大廣高速公路路基、橋梁、隧道主體工程的80%以上;推動東環高速公路完成征地拆遷和全線動工建設;加快推進汕昆、粵湘、河惠莞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力爭汕昆、粵湘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動工建設。完成贛深鐵路客運專線預可研究,力爭納入國家鐵路“十二五”規劃調整。加快迎客大橋及連接線、國道205市區段東移線、粵贛高速公路城北出入口連接線和埔前互通立交建設。加快國、省道升級改造。完成公路網規劃修編工作,啟動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編制工作。

加快供電供氣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河源電廠二期立項工作,加快旗濱4.5MW余熱發電、國電龍川山門前風電場、和平黎明風電場等項目建設,加快城鄉電網建設與改造,著力解決工業園區和重點企業項目用電問題,不斷提高供電保障能力。啟動博羅至河源天然氣管道建設和市域天然氣管網規劃建設,完成市區天然氣置換工作。

五、推進體制改革,激發經濟社會活力

牢牢抓住深化改革的關鍵一招,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做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

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以規范經營決策、資產保值增值、公平參與競爭、提高企業效率、增強企業活力、承擔社會責任為重點,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進市屬國有劣勢企業退市工作,基本解決退市企業職工安置遺留問題。推動國有資本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和公益準公益性行業集中,打造主業突出、競爭力強的大企業集團。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健全國有企業考核評價體系。

積極推進財政體制改革。深化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穩步推進預算信息和“三公”經費公開,實現財務集中監管全覆蓋。加快非稅收入改革,建立非稅收入征管績效考評機制,完善市級非稅系統建設,確保應收盡收。把地方政府債務分門別類納入全口徑預算管理,切實防范和化解債務風險。創新政府提供公共服務機制,擴大政府購買服務范圍。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動態管理,規范國有資本經營收益收繳管理。研究建立江東新區財稅收入分配機制。實行財政投資項目委托社會中介評審制度。

穩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穩妥推進大部制改革,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提升行政效能。積極穩妥做好事業單位分類改革配套工作,扎實推進行政類事業單位改革和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試點工作。深化行政執法體系改革試點。嚴控機構編制,確保財政供養人員只減不增。

有序推進商事登記制度改革。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實施先照后證,推行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企業(驗照)年度報告制度改革,放寬經營范圍和登記住所,推進工商注冊制度便利化,降低創業成本,激發創業熱情,帶動社會就業。完善部門協同監管機制,加大對商事主體違法失信行為的監督和懲處力度。

六、抓好治水控污添綠,切實促進生態惠民

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經濟增長,讓環保為民、生態惠民。

鞏固提升萬綠湖水質。以新豐江水庫成為國家重點保護江河湖泊為契機,推進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工作。加強水質監測和治理。劃定集水區域鄉鎮的水源保護區,明確保護區范圍和地理界線。加強水源地上游水源涵養林建設,推進威脅水源安全的重要支流污染整治。加強集水區域內的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垃圾滲透液治理。

綜合整治東江水環境。實施主體功能區區劃,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彭寨污水處理廠等9個城鄉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不斷增強控污治污能力。加強重點減排工程、重點污染源、重點區域范圍的環境監管,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和設備,全面推進企業節能生產和清潔生產。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力爭完成第一批實施的6個世界銀行貸款項目以及2個高床養殖項目建設,確保全市75%以上規模養殖場完善污水處理設施。加強大氣污染防治。

掀起新一輪綠化河源大行動。以構建粵北連綿山體森林生態屏障體系為目標,全面推進新一輪綠化河源大行動。強化森林資源綜合管護,實行最嚴格的森林采伐限額制度和森林火災責任倒查機制,嚴厲打擊涉林違法行為。實施森林進城圍城工程,推進市區及各縣城建設或改造提升1-2個郊野森林公園,努力實現“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人在綠中”。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探索打造碳匯交易創新平臺,力爭成為省碳匯交易試點。

強力推進治采復綠工程。繼續保持高壓態勢,嚴厲打擊違法采礦行為。加強對礦山、石場監管,有證礦山必須按規定邊開采、邊復綠,無證礦山一律關停、徹底整治復綠。完成高速公路沿線地質災害點治理、園地山坡地開發補充耕地、裸露山地復綠任務。

七、加強社會建設,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把群眾期待作為政府努力的方向,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鍥而不舍向前走。

扎實開展文明創建。大力推進公民思想道德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積極培育良好社會風尚。廣泛開展文明教育實踐和群眾性文明創建活動,不斷提高市民文明素質。認真開展市容環境、交通秩序、窗口服務、社會文化環境、食品安全等專項整治活動,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力爭成為“全國文明城市提名資格城市”。加快完善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廣泛開展面向群眾、服務基層的文化活動,不斷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抓好一批文化遺址保護修繕,推進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加快一批非物質文化品牌傳承基地建設。挖掘特色文化資源,發展特色文化服務業,創建特色文化產業園。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市場機制,促進文化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公共文化場館全面免費開放。

努力辦人民滿意教育。以教育創強為抓手,統籌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糾正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提升“保教”水平;規范民辦幼兒園收費,鞏固學前教育普及率。推進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力爭標準化學校覆蓋率達40%以上。實施“振興初中”計劃,提升初中教育水平。改造提升薄弱高中,鞏固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成果。提升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規劃建設市高級技工學校“校企雙制”實訓中心項目。重視縣區特殊學校建設。改革農村小學教師培養機制,大力培養素質高、留得住的本土教師。加大師資培訓力度,強化市縣區教師培訓基地建設,繼續推進省、市“三名”工程,全面提升教師隊伍素質。扶持民辦教育發展,規范民辦學校辦學。加強貧困學生資助工作。

提升醫療計生服務水平。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行藥品零差價銷售,執行新醫療服務價格,同步推進法人治理、支付方式、人事分配等綜合改革。推進東源、紫金、連平縣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開展市人民醫院創建“三甲”活動,創建1-2個省級重點專科。加強市人民醫院管理,提升醫療服務水平,提升群眾滿意度和信任度。落實人口目標責任制,穩定低生育水平。

增強社會保障能力。推進“五大險種”擴面征收,不斷提高參保率和繳費率,努力實現全民社保。加快社保與定點機構信息系統聯網步伐,推行基本醫療保險就醫即時結算服務,提高社會保險待遇水平。扎實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積極發展慈善事業。積極開展全民創業培訓,大力推行創業帶動就業。組織開展“春風行動”,促進重點群體就業。完善就業專項資金使用管理、小額擔保貸款、公益性崗位安置以及政府貼息等扶持政策。實施“揚帆計劃”,加大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引進力度。落實優撫安置政策,啟動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三連冠”工作。加強殯葬管理。

加強平安河源建設。深入開展“九大雷霆”行動,強力推進如實立案工作,加快“平安河源”視頻監控系統二期建設,進一步健全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健全權益保障機制,完善“大調解”格局。發揮網上信訪大廳作用,完善網上受理信訪制度和涉法涉訴信訪依法終結制度。加強社區矯正人員刑罰執行工作。加強應急管理,落實安全生產責任,開展交通、火災等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加強氣象災害預警,遏制重特大事故,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加強食品藥品監管,確保公眾飲食用藥安全。抓好防震工作,新建3個地震預警臺。加強國防后備力量建設,提高遂行任務能力。加強民兵預備役工作。

推進社會治理創新。深化社會體制改革,鞏固和啟動一批社會創新項目,推進市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建設。支持發展行業協會、社區社會組織和公益慈善團體,簡化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制度,探索建立社會組織綜合監管體制,推進社會組織規范化發展。構建本土化、專業化社工隊伍,探索“社工+志愿者”服務模式。推進社區事務一站式服務。加快推進“兩建”工作。加大依法管理互聯網力度。加強城市少數民族工作。

繼續辦好“十件實事”。今年,市政府將集中力量為群眾辦好“十件實事”。一是促進充分就業。創業培訓1800人,創業帶動就業5000人,新增就業崗位4萬個,勞動力技能培訓2.5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萬人。二是緩解上學難問題。創建1個教育強縣和15個教育強鎮,啟動市一中高中部、市高新區學校建設,完成碧桂園學校建設并投入使用,推進公園西小學建設,擴建高蓮小學,遷建市直機關幼兒園。三是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全面實施一體化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實現參保人數325.66萬人以上,參保率達99%。建立城鄉居民大病保險、醫保普通門診統籌、醫保門診特定病種等制度。推進市人民醫院內科大樓、市婦幼保健院門診大樓、市精神衛生防治中心建設。四是完善公共文化設施。新建、改擴建鄉鎮綜合文化站17間和23間,建設鄉鎮綜合文化站閱覽室19間,村文化室電子閱覽室125間。推進市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河源報業文化創意基地建設。五是加強住房保障。完成農村低收入住房困難戶住房改造2萬戶。新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4023套/戶(其中,公共租賃住房1578套,棚戶區改造2445戶)。新增基本建成各類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2117套/戶。新增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130戶。六是開展扶貧助困。城鎮和農村低保補貼水平分別提高到人月均324元和142元,農村五保供養標準不低于當地上年農村人均純收入的60%。七是提高供水能力。加快市區水源工程和新自來水廠建設,高標準改造供水管網,完善供水應急搶修預案,提升供水服務質量。八是加強中小河流治理。完成東源久社河,龍川鐵場河鐵場圩段、鶴市河登云段,紫金義容河義容段、秋香江九和段等河流治理。九是加強生態環保建設。推進市區東埔河白嶺頭段整治,啟動新豐江水庫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工程、生態修復工程、環境監管能力提升工程、污染源治理工程。完成91.24萬畝“一滅三改”森林碳匯重點生態工程建設任務。十是提升農村清潔水平。完成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建設。

各位代表,實現跨越發展,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必須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活動,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著力打造為民、務實、清廉政府。

更加注重提升服務。強化政府服務職能,引導社會組織參與公共服務,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管理中體現服務,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保障。不斷完善網上辦事大廳,完成縣區分廳、鎮街服務站、村(居)服務點建設,實現省、市、縣、鎮、村五級互聯互通。加強“12345”政府服務熱線平臺管理,確保常態化運行。推進投融資平臺建設,多渠道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更加注重依法行政。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職權、履行職責,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調節經濟運行、管理社會事務。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的監督。切實做到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和依法決策。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加大對濫用權力和失職瀆職行為的追究力度,嚴肅查處違法違紀案件。

更加注重作風建設。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力戒“四風”。加強審計監督,確保中央各項規定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提高駕馭發展的能力。強化行政問責,提高政府執行力。推行工作目標責任制和跟蹤督查制,落實首問負責制和限時辦結制,確保政令暢通。全面推行電子政務,完成電子政務市級外網整合和升級改造。

各位代表,回顧過去,我們在加快發展的道路上創造了鼓舞人心的業績;展望未來,推進跨越發展展現出振奮人心的光明前景。讓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凝心聚力、奮發圖強,為打造“廣東綠谷”、建設幸福河源而努力奮斗!

名詞解釋

1.“一區六園”:市高新區和六個縣區工業園。

2.“四個一批”項目:在談(意向)一批、簽約一批、開工一批、投產一批項目。

3.“三個50”工程:每年簽約50個、動工建設50個、竣工投產50個優質工業項目。

4.“三個100”工程:兩年培育100家企業上規模、培育100家企業稅收千萬元以上、幫扶100家減產企業實現穩產增產。

5.“兩園一工程”:稀土產業園、水產業園和市區水源工程。

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在20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

7.限上商貿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以上的商業批發企業,500萬元以上的商業零售企業,200萬元以上的住宿餐飲企業。

8.宜居村鎮“六個一”工程:編制一批高質量的村鎮規劃,實施一批高標準的村莊整治,完成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建設,建設和完善一批標準住宅小區,建設一批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建設一批農民示范新村。

9.“一滅三改”:消滅荒山,改造殘次林、改造純松林、改造低效桉樹林。

10.“三殘”:智殘、體殘、肢殘。

11.“五大險種”: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

12.“兩不具備”村莊:不具備生產、生活條件的自然村。

13.“八項規定”:要改進調查研究,到基層調研要深入了解真實情況;要精簡會議活動,切實改進會風;要精簡文件簡報,切實改進文風;要規范出訪活動,從外交工作大局需要出發合理安排出訪活動;要改進警衛工作,堅持有利于聯系群眾的原則,減少交通管制;要改進新聞報道;要嚴格文稿發表;要厲行勤儉節約。

14.“四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

15.“三賽”:賽科學發展、賽項目水平、賽責任落實。

16.“亮燈”管理:按照項目年度目標任務要求,對完成時間節點目標任務要求的項目亮“綠燈”,對未完成時間節點目標任務要求的項目亮“黃燈”,對按目標任務要求應啟動而未啟動、應開工而未開工或開工后較長時間處于停工狀態的項目亮“紅燈”,連續兩次亮“黃燈”的項目亮“紅燈”。

17.“12345”政府服務熱線平臺:整合政府職能部門熱線,建立“一個號碼對外、集中接聽登記、按職分轉辦理、定期反饋回訪、應急指揮調度、信息匯總分析”的集政務咨詢、民生訴求、政民互動、消費維權、投訴舉報、效能監察為一體的公共服務平臺。

18.“八大會戰”:基礎信息大采集、不穩定因素大排查、社會治安大聯防、“黃賭毒”大清除、治爆緝槍大行動、交通消防安全大整治、視頻監控大建設、應急處突大演練。

19.“四大行動”:指斷源、剿巢、掃黑、清網行動,主要內容是嚴打槍案命案暴力犯罪、打擊盜搶銷機動車行為、嚴打黑社會團伙、全力追捕潛逃罪犯。

20.“九大雷霆”:雷霆掃毒、雷霆禁賭、雷霆斬手、雷霆鏟黑、雷霆緝槍、雷霆反邪、雷霆打違、雷霆治火、雷霆護綠。

21.“四個一”工程:各縣區實施1個以上市級社會創新項目、創建1個以上村居(社區)創新示范點、探索總結1種以上社會管理新模式、培育10個以上創新服務能力較強的社會組織。

22.“一崗雙責”:“一崗”是指領導干部職務對應的崗位;“雙責”指崗位業務工作職責和安全生產工作職責。

23.“四館兩中心”:市博物館、市圖書館、市文化館、市檔案館、市文化交流中心、河源報業傳媒中心。

24.“三個抓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園區擴能增效、中心城區擴容提質。

25.“廣東綠谷”:發展之谷、生態之谷、幸福之谷。

26.“鄉賢反哺”:外出鄉賢回鄉創業工作。

27.“七通一平”:通給水、通排水、通排污、通電力、通電訊、通燃氣、通道路、場地平整。

28.風險投資公司:把所掌管的資金有效地投入富有盈利潛力的高科技企業,并通過后者獲取資本報酬的企業。

29.“互保池”:指多家企業通過銀行審核入圍后,按一定比例向公共賬戶注入保證金,并以此承擔保證責任獲得放大倍數無抵押信用貸款的新型信貸模式。

30.4條市政路橋:濱江大道二期、寶源一路跨鐵路橋及連接線、永康大道跨鐵路橋、寶源親水步道。

31.10條市政道路:沿江中路、新風北路、大同路南段、新江三路、長塘路、太平古街、化龍路、公園東路、公園西路、人民路。

32.4條“斷頭路”:西環路北段、雙下路、文昌路南段、紅星東路西段。

33.“兩江四岸”:新豐江兩岸和東江兩岸。

34.“六亂”:亂擺賣、亂停放、亂張貼、亂拉掛、亂堆挖、亂丟扔。

35.“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農產品地理標志。

36、“三公”經費:公務出國(境)經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

37.9個城鄉污水處理設施:彭寨污水處理廠、和平縣城污水處理廠二期、龍川縣城污水處理廠二期、龍川縣新城生活污水處理廠及忠信、船塘、藍口、譚頭崗(陽明鎮)、古竹5鎮污水處理設施。

38.碳匯交易:基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京都議定書》對各國分配二氧化碳排放指標的規定,創設出來的一種虛擬交易。

39.學前教育“小學化”:指一些幼兒園為了適應部分家長的錯誤需要,提前對幼兒進行小學教育的不良傾向。

40.“保教”:幼兒園對嬰幼兒進行的保健、養育和教育。

41“振興初中”計劃:提高我市初中教育水平的發展計劃。

42.“校企雙制”:指發揮學校育人機制和企業用人機制的耦合作用,建立人才培養和使用緊密結合的新機制。

43.“三名”:名校長、名班主任、名教師。

44.“三甲”:我國醫院“三級六等”中最高等級。

45.“春風行動”:為進城異地務工人員提供就業服務的活動。

46.“揚帆計劃”:粵東西北地區人才發展幫扶計劃。

47.“大調解”格局:人民調解、勞動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互相銜接的格局。

48.社會組織孵化基地:采取“政府資金資助、民間力量運作、民政部門管理、政府公眾監督、社會民眾受益”運營模式的社會組織公共服務平臺。

49.“兩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和市場監管體系建設。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