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2)文化現代化與制度變遷
文化現代化包含文化制度的變遷(表2-98)。一般而言,基本文化制度是關于文化資源的所有、配置和分配的制度。在原始社會,基本文化制度是原始宗教制度,文化資源是公有的和共享的。在農業社會,基本文化制度是文化控制制度,封建王朝和宗教組織決定文化資源的生產、配置和分配,民間文化受到控制。在工業社會,基本文化制度是文化檢查、文化市場和知識產權制度,國家和市場共同決定文化資源的生產、配置和分配。知識社會的基本文化制度將是網絡化、生態化和國際化制度,文化資源生產、配置和分配的制度正在形成之中。
(3)文化現代化的客觀事實
首先,純粹文化領域的事實。18世紀以來,語言持續變遷,從古典語言、現代語言到后現代語言,語言種類減少;成人識字率提高,部分國家已經飽和;文學流派不斷變遷,從古典文學、浪漫主義文學、現實主義文學、現代文學到后現代文學;藝術流派不斷變遷,從古典藝術、浪漫主義藝術、現代藝術到后現代藝術;哲學持續變遷,從古典哲學、現代哲學到后現代哲學;宗教持續存在,宗教多元化和部分國家宗教世俗化;科技革命多次發生,科學文化快速發展。20世紀70年代以來,綠色文化和網絡文化興起等。
其次,文化設施領域的事實。18世紀以來,文化場所的種類和數量增加,文化組織的種類和數量增加。19世紀以來,文化設備的種類增加,普及率提高;信息設備的種類增加,普及率提高;體育和娛樂設備的種類增加,旅游、教育和科技設施持續發展。20世紀以來,自然和文化遺產保護加強等。
其三,文化產業領域的事實。18世紀以來,世界報紙發行量上升,發達國家報紙發行量從上升到下降。19世紀以來,圖書出版持續增長,圖書出版年增長率約為2%;廣播覆蓋率上升,電影產量增加;休閑和娛樂業持續發展。20世紀以來,電視覆蓋率上升,看電視時間增加;20世紀后期新媒體產業和網絡游戲快速發展;文化產業增加值、文化產業就業和文化貿易增長等。
其四,政治文化和經濟文化領域的事實。18世紀以來,民主文化和民主化程度上升;20世紀后期政府信息化發展迅速。19世紀以來,每周勞動時間下降,休閑時間增加;童工數量和童工比例下降;發達國家分配公平性先降后升,消費文化的國際差別比較大;發達國家工業勞動力比例先升后降;現代企業文化在發展等。
其五,社會文化和個人文化領域的事實。18世紀以來,發達國家人口增長率先升后降,教育普及率和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上升,發達國家受過中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先升后降。19世紀以來,養老保險覆蓋率上升,社會福利費用上升;部分國家家庭規模下降,婦女總和生育率下降。20世紀以來,部分國家婦女避孕率上升,離婚率上升,結婚率下降;部分國家吸煙率先升后降等。
其六,生態文化和國際文化領域的事實。19世紀以來,國家保護區的數量和面積比例上升,20世紀環保支持率和廢物循環利用率上升等。19世紀以來,國際組織和國際會議數量增長,國際旅游和體育交流數量增長,國際留學生數量增長。20世紀翻譯外文圖書數量增長,國際移民數量增長等。
其七,文化政策領域的事實。18世紀以來,文化民主化在發展,知識產權保護在加強。19世紀以來,文化投資是多元化的,部分國家政府文化投資增加;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是分離的,科學文化的作用不斷擴展。20世紀,國際文化公約的批準國增加,世界文化遺產和無形文化遺產的保護加強,國際文化合作加強;文化政策存在多樣性,文化多樣性受到保護,文化自由日益受到尊重等。
其八,文化現代化的綜合事實。18世紀以來,文化生活和文化內容持續變化,文化制度和文化觀念持續變化,文化變遷不是線性的,文化變遷是多元的和多途徑的,部分傳統文化持續存在和得到傳承。19世紀以來國家文化競爭力和影響力變化。20世紀末部分國家文化產業增加值比例和文化產業就業比例超過農業等(表2-99)。
(4)文化現代化的歷史經驗
首先,文化現代化既是一種歷史必然,也是一種文化選擇。對于人類文化而言,文化現代化是一種歷史必然,代表了人類文化發展的主方向。對于不同國家和民族而言,文化現代化是一種文化選擇。文化選擇是人類的一種根本權利。每個民族和國家都有文化選擇的權利。任何民族和國家的文化選擇,都不應以損害其他民族和國家的文化選擇為代價。選擇文化現代化的國家和民族,就會推進文化現代化。沒有選擇文化現代化的國家和民族,就會停留在原有文化、傳統文化或原始文化階段,與人類文化前沿的差別會擴大。所有民族和國家,都需要承擔自己選擇的后果。
其次,文化現代化既有國家利益,又有市場競爭。文化具有兩種屬性。① 文化具有民族屬性。文化可以作為一個民族和國家的身份標識(文化身份),體現民族和國家的文化權益。② 文化具有商品屬性。文化可以作為一種商品,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生產和交易并獲利。文化變遷受到國家利益和市場競爭的兩種作用。文化二重性必然導致文化現代化的二重性。文化現代化的二重性表現為:既要維護國家文化權益和文化創造力,又要提高文化生活質量和文化競爭力,它們經常是一致的。文化現代化過程有兩個導向:國家利益和市場需求。對待文化現代化的二重性,不同國家有不同做法。有些國家強調國家的文化權益,有些國家強調文化的商品屬性。
其三,文化現代化既有高度的多樣性,又有部分的趨同性。文化現代化多樣性的主要表現是:① 不同國家和不同領域的文化現代化具有不同特點;② 世界文化是多元的;③ 許多國家包括發達國家內部的文化也是多元的;④ 文化生活方式具有多樣性等。文化現代化具有部分趨同性的主要表現是:① 不同國家的文化設施、文化產業、科學技術、經濟文化和生態文化等具有一定的趨同性;② 文化生活質量具有一定的收斂性或部分的趨同性;③ 國際文化和國際制度具有部分的趨同性;④ 工業文化、城市文化和網絡文化具有部分趨同性等。雖然文化現代化具有多樣性,但文化現代化仍然有一般規律。
其四,文化現代化具有一定的先導作用。① 文化現代化的起步早于世界現代化。一般而言,文化現代化可以追溯到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和啟蒙運動;啟蒙運動是文化現代化的起點,是歐洲現代化的先導,也是世界現代化的先導。世界現代化的起點是英國工業革命。② 發達國家歷史經驗表明,先有思想解放,后有現代化。先有科學革命和啟蒙運動,后有英國工業革命、美國革命和法國大革命等。③ 在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可以推動文化現代化。
其五,文化創新是文化現代化的根本來源。如果沒有文化創新,文化現代化就成為無源之水。在人類文化前沿,文化現代化更多是一種自然演化,但自然演化不是天體自轉,而是由創新和創新擴散等推動的。文化現代化的每一次革命性進步,都是重大創新和創新擴散的結果。
其六,文化現代化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姿多彩的。文化現代化可以是快速的,也可以是相對緩慢的;可以是革命性的突變,也可以是漸進性的變化;可以是一種靜悄悄的變化,也可以是一種轟轟烈烈的社會運動。18世紀的法國大革命和20世紀60年代的歐美學生運動引發的文化變遷就具有革命的色彩。20世紀70年代環境運動引發的環境文化變化,具有社會運動的性質。20世紀80~90年代的信息革命引發的網絡文化變遷,也具有革命的色彩。當然,信息革命引發的文化革命沒有暴力,只有爆炸性的信息化浪潮,是一種和平的文化革命。
其七,文化現代化研究應該避免線性思維。文化現代化是多維復合的,不同文化領域的變遷有不同特點。有些文化變遷是非線性的,如文化制度和文化觀念的轉向,包括從傳統文化向現代文化、從現代文化向后現代文化、從物質文化向生態文化的轉向等。有些文化變遷具有部分的線性特點,如科學技術、文化知識、文化設施和文化產業的發展等。文化現代化是部分可逆的,在某些條件下文化現代化可以發生局部逆轉。文化現代化建設需要避免單向的機械思維。
其八,文化現代化不能閉門造車。文化現代化不是孤立的,而是一種國際文化互動,包括文化的國際合作、國際交流、國際競爭和國際沖突。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文化現代化,不從其他國家吸收文化要素;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文化現代化,會拒絕國際文化交流與文化合作。不同國家的文化競爭力和文化影響力存在差異,文化現代化的發達國家具有較強的文化競爭力。
其九,文化現代化沒有現成模式可以照搬,但成功經驗可以借鑒。文化現代化沒有最佳模式,只有理性選擇和路徑依賴性。文化現代化的實質是相同的,但形式是多樣的。文化現代化的目標是相同的,但路徑是多樣的。文化現代化的要求是相同的,但模式是多樣的。不同國家的語言、文藝、哲學、宗教、法律、文化體系和文化傳統是不同的,文化政策和文化選擇具有很大差異,不能簡單模仿。先行國家創造了歷史經驗,后進國家可以獲得諸多國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