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04年主要任務
今年是我國改革和發展十分關鍵的一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務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堅持科學發展觀,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更加注重搞好宏觀調控,更加注重統籌兼顧,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更加注重改革創新,著力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著力解決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實現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
(一)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今年經濟工作的基本著眼點,是把各方面加快發展的積極性保護好、引導好、發揮好,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防止經濟出現大起大落。中央提出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為7%左右,既考慮了保持宏觀調控目標的連續性,也考慮了經濟增長速度與能源、重要原材料、交通運輸等實際條件的銜接,減輕對資源和環境的壓力。這也有利于引導各方面把主要精力放在深化改革、調整結構、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上,把更多的財力、物力用在社會發展和加強薄弱環節上。
搞好宏觀調控,既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又要根據經濟形勢發展變化,適時適度調整政策實施的力度和重點。適時,就是把握好調控措施出臺的時機,見微知著,防患于未然;適度,就是松緊得當,不急剎車,不一刀切。
要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發行建設國債是在需求不足的情況下采取的階段性政策,隨著社會投資增長加快,應逐步調減發債規模。今年擬發行建設國債1100億元,比上年減少300億元。為了建立正常的政府投資機制和穩定的資金來源,在逐年減少國債發行規模的同時,要逐年適當增加中央預算內經常性建設投資,今年擬先增加50億元。總的考慮是,經過幾年努力,在現有財政赤字規模不擴大的情況下,中央預算內經常性建設投資逐步增加到一定規模,同時逐步減少發行建設國債。要調整建設國債使用方向,集中用于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社會全面發展。今年國債投資要向農村、社會事業、西部開發、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傾斜,保證續建國債項目建設。要切實管好用好國債資金,確保國債項目工程質量和資金使用效益。繼續做好財政稅收工作,大力增收節支,嚴格依法征稅,保證重點支出。充分發揮貨幣政策的作用,適當控制貨幣信貸規模,優化信貸結構,既要支持經濟增長,又要防止通貨膨脹和防范金融風險。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
適當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堅決遏制部分行業和地區盲目投資、低水平重復建設,是今年宏觀調控的一項重要任務。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主要運用經濟、法律手段,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強引導和調控。一要完善產業政策和行業規劃,健全行業信息發布制度,正確引導社會投資方向。二要抓緊制定和完善行業準入標準,嚴格市場準入。凡在環保、安全、能耗、技術、質量等方面不符合標準的項目,尚未建設的不準開工,在建的要進行清理,已建的要限期改造。三要依法加強用地管理。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行業準入標準的建設項目,一律不得批準用地。繼續清理開發區,整頓規范土地市場。四要強化信貸審核和監管。對不符合市場準入條件的新建項目和改擴建項目,金融機構不予貸款。五要嚴肅稅制,堅決禁止和糾正擅自出臺稅收優惠政策的行為。通過這些措施,努力使投資結構得到調整和優化,投資總規模保持合理水平,投資效益得到提高。要按照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積極發展對經濟增長帶動作用大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業。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大力發展現代流通、旅游、中介服務等第三產業,逐步提高其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
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緩解當前能源、重要原材料和運輸的供求矛盾。一方面,要增加煤炭、電力、油品生產;加強經濟運行調節,促進煤、電、油、運和重要原材料的供需銜接,保證居民生活、重要行業和重點企業的需要;加快大型煤炭基地、重要電源電網建設,加快石油等重要資源勘探開發,加快重大交通運輸干線與樞紐工程建設。另一方面,要堅持增產與節約并舉,把節約放在優先位置。這不僅是當前解決供需矛盾的迫切需要,也是緩解我國資源環境壓力的長遠之計。必須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各行各業都要杜絕浪費,降低消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形成有利于節約資源的生產模式和消費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
合理調整投資與消費的關系,是今年宏觀調控的重要方面。我國消費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偏低,不利于國內需求的穩定擴大,不利于國民經濟持續較快增長和良性循環。要努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提高居民購買力水平;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費能力;發展消費信貸,完善消費政策,改善消費環境;適應消費結構的變化,擴大服務消費領域,改善生產供給結構;各項改革措施要有利于增強消費者信心,形成良好的消費預期,增加即期消費。要通過不斷努力,逐步改變投資率偏高、消費率偏低的狀況。
(二)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實現農民增收和農業增產
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我們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當前,我國農業發展又處在一個關鍵時期。今年要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強農業,支持農業,保護農業,努力增加農民收入。
第一,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依法加強耕地管理,堅決制止亂占濫用耕地,糾正隨意改變基本農田用途的現象。加快改革土地征收、征用制度,完善土地征收、征用程序和補償機制,確保占補平衡。擴大糧食播種面積,努力提高單產。重點支持主產區發展糧食生產,啟動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建設穩產高產基本農田。
第二,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農業,提高農產品質量和競爭力。推進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建設,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積極發展畜牧業,切實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動物疫病的防治工作。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等農村非農產業,壯大縣域經濟。穩步推進城鎮化,改善農民進城就業環境,加強農民工培訓,多渠道擴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
第三,繼續推進農村稅費改革。除煙葉外,取消農業特產稅,每年可使農民減輕負擔48億元。從今年起,逐步降低農業稅稅率,平均每年降低1個百分點以上,五年內取消農業稅。今年農業稅率降低可使農民減輕負擔70億元。為支持農村稅費改革,今年中央財政拿出396億元用于轉移支付。加快推進縣鄉機構等配套改革。
第四,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全面放開糧食購銷市場,加快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加強糧食市場管理和調控,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今年國家從糧食風險基金中拿出100億元,直接補貼種糧農民,以調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加強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監管,保護農民利益。
第五,加大對農業和農村投入力度。各級政府都要增加對“三農”的投入。今年中央財政投入增加300億元以上,比上年增長20%以上。國債投資重點加強農村“六小工程”和農田水利建設,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繼續搞好農村扶貧開發,多渠道增加扶貧資金投入,擴大以工代賑規模。改進農村金融服務,農村信用社要增加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支持農民發展生產。
第六,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加強農業科研攻關,增強農業科技創新、儲備和轉化能力。加強農村科技推廣體系建設,大力推廣增產增效的先進適用技術,擴大農作物良種補貼范圍和規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