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新華網北京6月20日電夕陽西下,彩霞滿天,一個粗壯的漢子立于坡上,脖子一挺,一聲長吼,一曲“花兒”拔地而起。這漢子,就是定西市臨洮縣陽屲村黨支部書記、當地著名“花兒”歌手瓦廣吉。
瓦廣吉說,30年前,這兒都是荒山禿嶺,別說樹了,連莊稼都是“馬毛莊稼”,只能長馬毛那么高。說話間他把兩個手指一張,食指與拇指拉開些距離--這就是馬毛的長度。
甘肅定西、河西,與寧夏西海固合稱“三西”,這里是燦爛的馬家窯文化發源地,又曾是中國最窮的地方之一。
1982年,就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國家啟動三西扶貧開發計劃,首開中國乃至人類歷史上有計劃、有組織、大規?!伴_發式扶貧”的先河。自那時起,三西人民展開了一場歷時30年的反貧困斗爭。
2012年立夏時節,我們再次踏上三西黃土高原。30年反貧困斗爭可歌可泣的人和事,以濃烈的色調,繪就了一幅壯麗的歷史畫卷,在我們眼前徐徐展開……
陽屲村的一側,就是馬家窯文化遺址。紅底黑紋的古陶上,渦旋紋和蛙人圖騰向人們表明,遠古時代,這里水草豐茂,魚蛙如織。直到唐朝,還是“閭閻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然而近幾百年中,氣候變化、戰亂頻繁、過度開墾,使三西黃土高原淪為禿山枯水。
年降水量兩三百毫米,蒸發量卻在十倍以上。最旱的年頭,草長得太短,驢只好把嘴扎到地皮上去啃,結果下嘴唇都被堅硬的地面磨掉了,嘴腫得像水桶粗??蕵O了的牛嗅到了水的氣味,掙脫了韁繩,追著政府的送水車一路狂奔。
關于30年前的三西,我們聽到這樣一些片段:小孩子寒冬臘月沒有鞋穿,看見一泡冒著熱氣的牛糞,趕緊把長滿凍瘡的腳丫子往牛糞里一插。一家五口人,窮得只有兩個碗。爹媽就在土炕上挖三個坑坑,野菜糊糊舀到坑里,三個娃娃就趴著炕沿吸溜溜地喝。全家只有一條爛棉被,冬夜里,七口人要睡成一個扇形,每人才能蓋上個被角兒……
能打開貧困枷鎖的,只有唯一的鑰匙--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