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今年入汛以來,四川的大暴雨、特大暴雨頻次異常偏多,特別是7月與歷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大暴雨頻次偏多40%,特大暴雨頻次偏多100%。特大洪水災害,引發汶川地震災區群發性嚴重洪水泥石流災害,造成重大損失。
汶川地震災區如何抵御二次災害,災后恢復重建如何科學進行,引起了全國范圍的廣泛關注。昨日,華西都市報記者就此采訪了水利部副部長矯勇,唐家山堰塞湖與舟曲抗擊泥石流等重大事件設計方案主要設計人、長江設計院總工程師楊啟貴。
汶川地震災區:再發山洪泥石流災害可能性大
“汶川特大地震對四川災區的山體、生態植被造成了很大傷害。今年的極端氣候頻發,暴雨、特大暴雨又在四川局部地區引發特大洪水災害,部分地震災區均不同程度遭遇了二次災害。”矯勇副部長表示,在救災工作取得決定性成效之后,下一步的防范工作就顯得非常重要。
汶川地震災區大部分區域都是高山峽谷、山川秀美之地。可是,高山峽谷地貌落差大、水流湍急,很多河流都是長江的重要支流。汶川大地震震松了山體,突發的持續性降雨,特別是暴雨、特大暴雨極易引發群發性洪水泥石流災害。
矯勇指出:四川已成功抗擊“7·17”、“7·23”、“8·13”、“8·19”特大洪水災害及其所引發的泥石流災害。但像清平、映秀以及汶川地震區域內其他地方,再暴發山洪泥石流災害的可能性仍然很大。因此,在搶險救災與災害防范方面,應給予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