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與結論
2000年開始地球進入了「拉馬德雷」冷位相時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強震爆發時期
遼寧日報:那些不是發生在環太平洋的地震,比如內陸的汶川地震、新疆等地的地震,它們的地質變化、板塊運動和海水、潮汐及氣候等有關系嗎?
楊學祥:在所謂的「內陸」,也有地震帶分布,比如我國西北、西南地區,它們在歐亞地震帶上。其實,印度洋向北擴張推動印度大陸向北運動,與歐亞大陸相撞形成了喜馬拉雅造山帶和青藏高原。該地區的地震也和印度洋的海平面變化(特別是潮汐的南北震蕩)有關。地震和氣候是相互作用的:氣候變暖導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導致洋殼下降并伴隨地震火山活動,深海地震將海底冷水翻上表面,導致氣候變冷。這就是郭增建先生的「深海巨震降溫說」。2004年12月26日印尼9.1級地震海嘯后,全球嚴重低溫冷害事件頻發就是證據。
遼寧日報:「冷、暖位相」的理論能與人類歷史的所有大地震的發生相吻合嗎?您對未來爆發強震的預測是建立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的嗎?它的意義是什么呢,是否說明地震進入了高發期?
楊學祥:人類用現代科學的手段全面、準確地對地震進行監控、記錄和研究只有百余年的歷史,古代雖然也有地震記載,但既不全面也不準確,比如震級,特別是從全球范圍研究來說;而且,人類活動對大氣的影響在近百年內有相似性,所以,以百余年的地震資料來分析是現實的,也是科學可信的。同時進行的還有地球動力研究方面的物理與數學的計算研究。規律表明,「拉馬德雷」冷位相時期是全球強震的集中爆發時期和低溫期。2000年進入了「拉馬德雷」冷位相時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強震爆發時期和低溫期。這個學術觀點不斷得到國際科學界最新研究結果的支持。2010年初的低溫暴雪、智利強震也是證據。
遼寧日報:哪些地區有可能發生這樣的強震能預測出來嗎?
楊學祥:這個結論還屬于長(中)期趨勢分析。至于地區,很多國家的地震研究者給出了自己意見,我們通過綜合研究,在2007年曾列出8個地區,大致為北美西海岸、日本列島、海灣地區、土耳其、菲律賓、印度尼西亞、中國臺灣和南美西海岸一帶,這其中約有一半可能會發生強震。這些地區也是國內外科學家研究、觀測和預測的重點。另外,美國阿拉斯加、俄羅斯堪察加半島和中國西部也是地震高發區域。這提醒我們要增強抗震防災意識。
當然,地震研究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領域,對其研究還遠沒有達到可以準確預測的程度,雖然得到了一些初步的結果,但對于物理機制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深入,地殼內巨大能量的突然釋放不是無緣無故的,它一定受到了來自地球內部或內外部的某種或某幾種力量的影響,能否引發地震除了上面提到的因素外,還要取決于其他因素,如地質構造帶的分布、地殼擠壓褶皺的積累程度等。只有多學科的互相滲透,進行多因子的綜合考慮,才有利于地震的研究和預測效果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