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中乱码,青青青国产最新视频在线观看,无遮挡免费一级毛片视频,激情国产原创在线观看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采購商
發展要聞  -中國民企五百強揭曉 向重化工業和新興產業轉型 難入壟斷行業 -長沙遭遇特大干旱 16萬多人飲水困難 廣東旱情蔓延至11個地區 -知名大型國企卷入深圳地下錢莊案 上海地下錢莊案宣判 案值53億 -國稅總局詳解利息稅調整后計算方法 調減利息稅對財政影響有限 -中國制造業PMI回落至5個月最低 原材料與能源類企業處臨界點 -政府力促節能減排 強制采購產品清單將出爐 五大行業受益 通知 -勞動部:務必于8月底前完成新增養老金發放 -中國中職教育將轉向免費 助貧困生完成學業 公辦高中禁辦復讀班 - 國稅總局:利息稅調整后儲蓄機構需分段報稅 第四家基金QDII獲批 -國際清算銀行:7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小幅貶值 人民幣再破7.56
全方位拓寬小額貸款發放 銀監會再發力農村金融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8 月 07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繼去年底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市場準入政策之后,銀監會圍繞改進“三農”金融服務,以小額貸款為著力點,再出重大支農惠農新政。日前,銀監會發布了《關于銀行業金融機構大力發展農村小額貸款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將發放農村小額信貸的機構拓展至所有銀行業金融機構,并同時對各相關政策進行了全方位的調整。

《意見》首先對貸款和借款的主體都進行了拓寬。其中,發放農村小額貸款的機構拓展到所有銀行業金融機構,同時,小額貸款發放對象也拓展至農村傳統種養戶、多種經營戶、個體工商戶以及農村各類微小企業等各類主體。

在貸款用途用途方面包括農產品生產、加工、運輸、流通等各個環節,農民簡單日常消費和購置高檔耐用消費品、建房或購房、治病、子女上學等所有消費領域,農民本土生產、農民外出務工、自主創業、職業技術培訓等創業領域。

與此相適應,《意見》提高了小額貸款的額度上限。新政規定,發達地區小額信用貸款額度可提高到10萬-30萬元,欠發達地區可提高到1萬-5萬元,其他地區在此范圍內視情況而定;聯保貸款額度可在信用貸款額度基礎上適度提高;對個別生產規模大、經營效益佳、信用記錄好、資金需求量大的農戶和農村小企業,貸款額度可再適當調高。

貸款期限規定的也更加靈活。《意見》稱,商業銀行可根據農業季節特點、生產項目的不同周期和貸款用途以及借款人綜合還款能力等合理確定,允許用于傳統農業生產的小額貸款跨年度使用;對溫室種養、林果種植、茶園改造、特種水產(畜)養殖等生產經營周期較長的貸款,期限可延長至3年。

在解釋上述調整時,銀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這主要是近年來農村小額融資需求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原來的簡單的生產生活需求正向擴大再生產、高層次消費需求轉變,零散、小額的需求正向集中、大額的需求轉變,傳統耕作的季節性需求向長期性需求轉變。這些情況都迫切需要對原有農村小額貸款制度進行相應的調整和完善。

《意見》指出,各級監管部門要加大對銀行業金融機構農村小額貸款業務的指導和監管力度,制定發布銀行業金融機構支農服務評價指標體系和監管辦法。對農村小額貸款業務開展好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監管部門將在市場準入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謝曉冬 苗燕)

來源: 上海證券報

相關文章:
茅于軾:中國農村金融業不應壟斷 小額貸款是階段性產物
創業培訓將走進新疆大學校園 合格者可申請小額貸款
中國青年創業行動取得實效 已發放青年創業小額貸款1億多元
湯敏:成功的小額貸款利率要大大高于商行利率
中國探索在農村進行小額貸款 試點發展農業保險
平遙小額貸款公司調查:私人銀行悄然登上舞臺
中國小額貸款項目首次獲得一億元人民幣貸款支持
農村小額貸款利率高并非忽視農民利益
中國提高農村小額信貸額度 發達地區可到30萬元
郵儲銀行啟動小額信貸試點 單一借款人最高授信額50萬元
中國農村信用社已發放小額信貸9000多億
訪央行研究局副局長:小額信貸發展須多路開花
我國需要發展多種形式的小額信貸
尤努斯出謀劃策小額信貸擬試點中國農村金融市場
圖片新聞:
西部原油管道投產 "西油東送"通道貫通 輸油能力達3000萬噸
上海世博會千米通道09年竣工 將成未來上海城市交通主軸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能源發展戰略規劃/ 07年中國改革重點行業
· 中國經濟博弈高油價
· 投資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車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