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高鴻賓今天指出,盡管中國目前將扶貧重點從縣級降到了以村級為單位,但傳統的扶貧制度和區域性扶貧措施,還是難以準確的照顧到那些最貧困人口的需求。
高鴻賓在中國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的“非政府組織與組織合作實施村級扶貧規劃試點項目中期政策論壇”中指出,由于中國貧困人口的分散分布和發展需求的多樣性,需要政府的扶貧措施更加精細,更加具有瞄準性和針對性,扶持主體和方式要有些差異性處理。
高鴻賓說,中國政府一直鼓勵非政府組織參與扶貧開發工作,并取得了顯著成效。NGO(非政府組織)對扶貧的貢獻并不局限于投入資金和物資,他們還在影響輿論、傳播知識和進行制度創新等方面也作出了有益探索,對于政府扶貧工作起到了積極的補充甚至示范作用。
他認為,通過政府與NGO之間的合作,不僅可以使NGO的扶貧活動更緊密地與政府扶貧規劃融合在一起,同時也為中國NGO的生存與發展帶來了機會。因為NGO不用等靠著國際組織的錢了,可以利用國內的資金來開展項目了,這對中國新時期扶貧開發模式有創新的探索。
中國扶貧基金會副會長何道峰認為,中國非政府組織應學習國外NGO組織的管理經驗。中國非政府組織的發展需要政府的支持,但更需要自身建立良好的自信力和公信力。
他認為,目前,中國政府大力倡導建設和諧社會,非政府組織在創新和諧社會中能起到輔助作用。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康曉光認為,中國政府應在掌控大局的情況下,積極支持非政府組織的健康發展。通過與非政府組織的合作,爭取雙贏的結果。(記者:張希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