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最近,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中人口普查員屢吃“閉門羹”的報道頻頻見諸報端。面對這一困境,人口普查數據質量得不到保證固然讓人擔憂,其背后透露出的利益分配失衡、普通民眾的安全感缺失和價值觀淡漠等問題更值得警醒和深思。
中國擁有13億人口,調查的難度客觀存在,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與變革,這種客觀困難愈加凸顯。例如,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和人口流動性的增加,人戶分離的現象越來越多,在歷史較長的小區、學區房小區等地方,有人無戶、有戶無人以及出租戶多等現象普遍存在;還有一些年輕人,先去外地讀書,后來工作又換了好幾個地方,戶口沒有及時變更,從而導致身份證上的地址既不是戶口登記地,也不是現在的居住地,這些都給調查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在人口普查員屢吃閉門羹的諸多原因中,一些人的主觀抗拒因素是最主要的。這可以說是人們逐漸增強的隱私觀念的一種體現:出于對自我隱私的保護,部分住戶對于人口普查登記中需要了解的工作單位、住房情況、離異、再婚及領養子女等信息不愿過多透露。
與此同時,拒絕入戶背后潛藏的一些違規行為、利益分配的不公平現象和對某些既得利益的維護因素也不容忽視。例如超生的家庭往往對人口普查極其抵制;一些違規對外出租甚至群租的經濟適用房,一方面租客的流動性很大,不便于調查,另一方面,房東由于擔心受到處罰也不愿意配合;一些已經獲得拆遷補償或正在違規領取已去世家人退休金的住戶,不愿接受普查或刻意隱瞞事實真相;一些擁有多套住房的公務員出于單位分房或房貸優惠等考慮,對住房實際擁有情況諱莫如深。
需要指出的是,盡管相關部門多次重申人口普查數據不得作為對普查對象實施處罰的依據,但人口普查“入戶、全面、細致”的特點卻在客觀上對上述違規現象形成了一種“震懾效應”。這也不失為一種提醒——提醒相關部門思考這種大范圍違規存在的原因:一是要加強監管,減少違規行為的發生;二要反思政策的制定和實施環節,是否存在不適應時代發展以及不盡合理的地方,從而進行合理的修訂和調整。
質疑普查數據的保密性、對自身信息安全備感擔憂,也是普查難以推進的重要原因之一。時下,信息泄露似乎已成為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人們的姓名、電話號碼、單位、職業、家庭住址等重要信息正通過各種渠道四處流播,民眾對莫名其妙接到各種商業推銷的電話和短信已經習以為常,更令人氣憤的是各種騙術也借此大行其道,上當受騙、損失慘重的案例不勝枚舉。另外,隨著人口流動性增加,相關社會治安問題突出,加之生活壓力增加,人們的心理素質變得更加脆弱,“戒備”成為人與人之間,特別是陌生人之間相處時自我保護的本能,普查員遭遇閉門羹也就不足為奇了。盡管政府部門承諾人口普查數據將嚴格保密,但近年來發生的統計數據造假等政府部門失信事件使許多人難以放心。顯然,整頓信息市場、維護居民信息安全、營造和諧安寧的社會氛圍已迫在眉睫,加強行政自律、改善政府形象也是當務之急。
人口普查員屢吃“閉門羹”的背后,還有一種不可忽視的社會心態:一些居民認為人口普查事不關己,不愿配合。這反映出一些人價值觀的極端個人化和物質化,對公共事業漠不關心。盡管任何時代都存在極端自私者的群體,但當前這種唯物質、唯自我的社會心態卻是一種較為普遍的存在,不能不引起警惕和深思。這種心態自有其復雜的歷史和現實原因,既有主觀上信仰和價值觀的失衡、扭曲問題,也有客觀上公平正義建設滯后、公共事業建設落后于經濟發展等問題。價值觀的轉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政府既要做到正確引導,提高公民素質,也要切實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會保障水平,大力推進全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促進公平正義在全社會的實現。
人口普查不久即將完成,但是,人口普查過程中暴露出的社會隱憂還將長期存在,所需進行的變革也必將長時間進行。我們期盼,伴隨著政府強有力的改革措施不斷推出、市場經濟不斷向好,法律制度更加健全完善,社會環境更加安寧和諧,百姓生活更加富足,保障更加完善。希望在今后的人口普查中,我們看到、聽到的是,人口普查員們的“入戶之旅”順暢而愉快。(半月談)(南婷 董時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