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考生人數比去年減少3.8%即30萬人左右,棄考學生也高達84萬人。考生人數下降主要是因為參加高考的適齡青年開始大幅減少——明年最少還要減少30萬人。這表明中國人口問題的隱憂正逐漸顯現出來。
中國從20世紀70年代末期就開始大力推行計劃生育,迫于人口基數龐大、人口膨脹迅猛,于90年代初期采取了更為嚴厲的計生措施。也就在這幾年內,農村新建了大批中、小學,以便確保此前生育高峰期出生的兒童能夠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但進入21世紀以來,農村中、小學開始“關停并轉遷”,原因是90后出生的適齡上學兒童逐年減少。由此看來,今年出現的高考人數下降是遲早的事情。
從90年代開始即維持在1.5左右的平均生育率,遠低于維持人口均衡所需要的2.1至2.2的平均生育率,這對國家和社會進而對每個人而言,并不是一件幸運的事情。最直接的結果是,雖然目前就業問題仍是一個困局,但三五年后,或說從今年入學的大學生畢業的2013年開始,中國勞動力人口將達到約9億人的峰值,此后人口結構性的就業壓力將逐年得到緩解。到2020年前后,人們擔心的將不再是勞動力過剩,而是勞動力短缺。到2050年前后,中國將出現嚴重的勞動力荒。金融危機前東南沿海地區的“民工荒”,只能算未來勞動力荒的一個不期而至的小小演練而已。
與此同時,以60歲以上的人口比重超過10%為標志,中國于20世紀末即邁入了老齡化社會。今天日本大為頭疼的老齡化問題,就是2020年時中國老齡化的現狀。到2050年前后,中國老年人口比例預計會達24%。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一份題為《銀發中國》的研究報告稱:30多年前中國年輕人是老年人口的六倍,而30多年后老年人口將是年輕人口的兩倍。打個比喻,現在是少數老年人幫襯多數年輕人推動中國輕裝前進,但斯后就逐漸演變成少數年輕人拖拽著多數老年人肩扛著中國負重前行。
沒有哪一句話比用“壯志未酬身先老”來形容未來的中國更恰當了。在G8之中,除美國因接受海外移民而人口略有增加之外,其他7國都已步入人口停滯和老齡化階段。但它們都是“先富后老”,至少有充裕的能力應對這一問題。即使這樣,它們也在千方百計提高生育率。中國則是“未富先老”,不可避免地帶來勞動力短缺和養老等社會問題———中國崛起和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有可能發生大逆轉。
人口性別比例嚴重失衡也是一大挑戰。從90年代初期開始至今,中國新生嬰兒男女比例約為115:100,有的省份竟然高達140:100,大大高于維持男女平衡所需要的105:100。據保守估計,到2020年左右,刨除男女壽命比導致的婚配差等因素,中國至少有2500萬男青年沒有婚配機會——海外媒體形象地稱未來的中國是“光棍國”,有的甚至喊起了“中國光棍威脅論”。
此外,“生育權不平等”的問題也愈來愈引發人們關注。除了眾所周知的“城鄉不平等”和“民族不平等”之外,近年來又出現了一種“兩極化”的“生育權不平等”現象,即一方面是少數權貴、富豪、藝人等所謂社會精英的海外生育、二奶生育等現象增加,另一方面是處于城市社會底層的農村流動人口兩胎化甚至是多胎化生育現象增加。前者激起的是民憤,帶來的是社會和諧度的降低;后者則表明近年來農村計劃生育乃至整個中國計生政策已經出現松動跡象。
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傳統生育觀念已是明日黃花。目前中國城市青年夫婦的生育意愿僅為1.2,農村青年夫婦為1.7,全國平均是1.5。所以,即使現在放開二胎生育,中國面臨的問題也不是人口再次激增,而是青年夫婦尤其是城市青年夫婦不愿意生育二胎。俗語云“一葉落而知天下秋”,今年高考報名人數驟降,已經給中國人口問題敲響了警鐘。“亡羊補牢,未為遲也。”現在即實行審慎的二胎政策,或許還來得及。(王達三)(作者是北京學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