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七日,愛玩電腦游戲的小韓當上爸爸后,自己的兒子為他帶來了完全不同的人生游戲。小韓和妻子小馬都是八十年代的獨生子,結婚后他們在去年擁有了自己的孩子,這樣兩代獨生子組成了一個特別的家庭。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中國把計劃生育政策確定為基本國策,從此獨生子女成為普遍現象。 中新社發 廖攀 攝
今天是世界人口日。我們再一次將目光聚焦在有著“獨生子女”這一特殊時代烙印的80后身上。
自上世紀80年代起,中國開始實施計劃生育政策。同時,國家規定獨生子女夫婦可以生育二胎。如今,這些當年的“獨生子女”,紛紛進入了生育年齡。
專家估計,未來五年,獨生子女夫婦生育二胎將進入快速遞增期。
生還是不生,
這是個問題
生還是不生,這對胡維和錢娟來說真是個問題。
與同齡人相比,胡維和錢娟算是“早婚一族”。作為大學同班同學,2003年他們大學一畢業就舉行了婚禮,次年,他們的女兒佳佳出世。同學們都說,他倆是以百米沖刺的速度完成了婚姻大事。
如今,佳佳5歲了。他們卻在新一輪的領跑前停住了腳步。
還在兩人談戀愛的時候,他們就計劃生育兩個孩子。因為從小都是在玩具的陪伴下長大,所以他們特別希望通過生兩個孩子來解開自己孤獨童年的那個心結。
然而,在選擇生育第二胎的門檻前,他們卻突然有些進退維谷。
強烈主張生二胎的是雙方的老人。不知道是不是老人還想抱孫子的緣故,在鼓勵他們繼續生第二胎的問題上,雙方老人表現出高度的一致,他們信誓旦旦會全力幫助撫養孩子,并且胡維的母親還拿出10萬元錢作為“特別獎金”??杀M管如此,錢娟卻一再聲稱自己絕不想生第二胎。佳佳從小體弱多病,為了照顧孩子,錢娟放棄了原來更有發展前景的工作,如今孩子大了,她正考慮重新在事業上有所作為。
胡維則是搖擺不定的中間派。他在思想上傾向于生二胎,但真要跨出那一步,又有幾分猶豫。最讓他輕松不起來的是經濟壓力,在他的“家庭小賬本”上,記錄著全家上個月的收入和開銷:夫妻兩人的工資、獎金等全部加起來一共7880元,而固定支出就有7000多元。其中,房子還貸2500元、孩子入園費1500元、交通費1000多元、生活費2000元左右。如果再添一個孩子,說不定就會出現“財政赤字”,這是胡維最擔心的。
胡維和錢娟的生育難題,正是整個80后的縮影。
上海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2007年曾對4800名20~30歲的成年獨生子女做過一項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上海市成年獨生子女的生育意愿正在提高,半數(50.1%)的受訪者表示想“生二胎”。
但是,生育意愿提升了,生孩子的腳步是否加快了呢?專家調研發現,80后的生育意愿還存在著一定的實現障礙,而對于城市居民來說,這種障礙表現得更為突出。
生第二胎,
究竟要多少成本
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影響獨生子女夫婦生育行為的最主要因素是經濟原因。也就是說,因為養育孩子的成本過高,使大多數80后對生育二胎望而卻步。
那么,究竟掙多少錢,才能保證兩個孩子的幸福生活呢?
幾年前,上海市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的徐安琪研究員發表過一個有關撫養孩子的經濟成本的報告。在報告中,她根據2003年的物價水平,核算出上海市徐匯區的一位家長把孩子從出生撫養到30歲,共需在孩子身上投入49萬元。按照這個標準,生育兩個孩子就意味著要投入49萬元的兩倍,也就是98萬元。
在采訪中,多數80后對生育孩子的經濟成本有著較為理性的思考。
在大學擔任講師的劉新有一個4歲的女兒,她和丈夫正計劃再添一個寶寶。“我對于經濟狀況的要求是,不會因為有了第二個寶寶而影響到家庭的生活質量。撫養成本完全可以由自己來控制,比如老大的衣服、玩具、書籍甚至奶瓶都可以讓老二接著用,第二個孩子的費用自然就會降低。”
27歲的李璐是同學中第一位兩個孩子的母親,她的兩個兒子分別為4歲和2歲。她說第二個兒子出生后,每月家庭支出增加了1000多元,不算壓力太大。但考慮到遠期的教育投入,他們夫婦倆已經從現在開始為兒子們存錢,“每月存2000元,計劃10年一共20多萬元,作為孩子們的教育基金。”
除了經濟成本,難以估算的精力成本也成為80后放緩生育二胎腳步的另一個主要原因。
兒子剛滿10個月的張海一聽說生二胎就直搖頭:“一個孩子就讓我筋疲力盡,哪還敢再生第二個?由于雙方家長都沒法來幫忙,我和太太整天忙得焦頭爛額,好好養大一個孩子就不容易了?!?/p>
剛結婚的王小姐也打定主意只生一個孩子:“因為子女多,孩子反而容易被父母忽略,孩子更容易缺乏安全感。一個孩子我有把握讓他接受最好的教育,包括進好的學校和參加各種興趣培養,但兩個孩子我就沒有那么多精力了。”
重女輕男,
一個都市怪圈
傳統的“重男輕女”思想,數千年盛行不衰。而在今天的大都市,“重女輕男”卻走俏一時。
一項專門針對上海獨生子女夫婦的調查表明,更多獨生子女夫婦希望生女孩。調查中,有61.2%的人選擇“生男生女都一樣”,有18.6%的人選擇“生女孩”,選擇“生男孩”的占15.8%。
除了認為女孩子可以打扮得漂漂亮亮,長大后成為爸媽的“貼心小棉襖”外,大多數獨生子女夫婦表示不愿意像現在的父母那樣,半輩子省吃儉用只為兒子娶媳婦存錢。
所以在獨生子女夫婦中流行著這樣一種說法:如果第一胎生的是女兒,那就接著生第二胎;但如果第一胎是兒子,就不想再繼續生了。
喜得貴子本是一件開心事,張盈卻笑不起來,因為她覺得自己的人生規劃一下子被打亂了?!拔乙恢币詾樽约簯训氖桥畠?,所以孩子剛生下來的那一刻,醫生恭喜我生了個兒子,我卻覺得自己一時無法接受。”
在醫院的病房里,剛為人母的張盈一看到前來祝賀的親朋好友就訴起苦來:“生兒子的負擔太重了,如果第二胎再生個兒子的話,今后我們至少要扛二三十年的經濟重擔。”原來,她和丈夫在結婚前就已經商量好,要充分利用政策生兩個孩子,讓小家庭熱熱鬧鬧。所以私下里,張盈更希望自己生的是女兒?!拔也皇遣幌矚g兒子,但這個社會太現實,現在女孩子的擇偶要求越來越高,男方至少要有房,甚至還要有車。我真的不敢想像未來的20多年,我要為兒子儲備多少錢。所以我打算和丈夫商量,不想再生第二個孩子了。”
在過去,生兒子是為了防老,為了給自己買一份“終身保險”;而如今,生女兒是為了拒絕壓力,為了讓自己活得更輕松。
兩個孩子,
父母的新挑戰
這樣的場景也許會越來越多地出現在身邊:一對年輕父母帶著兩個孩子逛街,一個三四歲,一個則是小嬰兒,還躺在手推車里。這就是“一家四口”的新概念。
對年輕的80后獨生子女夫婦來說,要撫育兩個孩子長大,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平衡對兩個孩子的愛。
敲開李芳家的大門時,來開門的是她3歲的兒子成成,李芳則正在給3個月大的女兒換尿布。在李芳所住的小區,他們是第一個“四口之家”,所以每次全家人出門,都有很高的回頭率。
自從有了女兒,為了更好地照顧兩個孩子,李芳辭職回家當起了全職太太。談到養育兩個孩子的經驗,李芳說:“為了不讓老大感覺自己被父母忽略了,我們在老二出生前就開始做準備。比如,我們事先征求過老大的意見,他向我們表示他很想有個妹妹。我懷孕以后,就買了成成一直想要的模型飛機送給他,并告訴他這是一份禮物,為了慶祝我們家又將多一個寶貝,讓他覺得這個寶貝是爸爸媽媽和成成三個人的?!?/p>
李芳說話的時候,成成在一旁愛憐地望著妹妹,還時不時地逗妹妹玩?!跋矚g妹妹嗎?”“喜歡!”“妹妹漂亮嗎?”“漂亮!”“擔心妹妹以后跟你搶玩具嗎?”小男孩害羞地搖搖頭。
李芳和丈夫從小最羨慕的就是鄰居家的孩子有兄弟姐妹,所以結婚后她一再說服自己,即使養育孩子再辛苦,也要讓自己的孩子擁有兄弟姐妹。
然而事實上,像李芳那樣親自含辛茹苦養育兩個孩子的80后媽媽并不多,大多數接受采訪的獨生子女夫婦表示,如果老人可以幫助撫養,自己愿意生二胎。在某機關工作的張小姐說:“能養兩個孩子是件很幸福的事。但前提條件是老人一定要過來幫助照顧,因為我們根本沒時間。”
生育時機,
慎重選擇別錯過
專家估計,未來五年,獨生子女夫婦生育二胎將進入快速遞增期。
隨著獨生子女夫婦的家庭日益增多,會有更多年輕夫婦對生二胎的態度發生轉變。兩三年之后,當周圍越來越多地出現已生育二胎的家庭時,又會進一步影響到更多的獨生子女夫婦。
那么,在生育時機的把握上,究竟兩個孩子之間相差幾歲比較合適呢?
一般來說,孩子年齡差距在1~2年,對父母的影響較大,家里整天忙作一團,使得父母留給自己和給予伴侶的時間大大減少。但是,兩個孩子之間的關系會非常密切,他們有共同的愛好,并且互相競爭。孩子年齡差距在3~4年,比起孩子年齡間隔小的家庭,父母們能稍稍松口氣,能有更多的時間給每一個孩子。家中的“老大”顯然起著領導作用,孩子們在共同玩耍中建立起手足感情。孩子年齡差距在5年以上,爸爸媽媽們則可以靜靜地“享受”第二次為人父母的感覺了,但孩子之間的關系并不密切———他們好像是父母分別撫養的兩個獨生子女,將來孩子之間的關系也很難預測。
總而言之,當一個家庭開始考慮要幾個孩子、什么時候要孩子時,夫妻雙方首先應該自問:我們的選擇是否是一種盲從?我們有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然后再從個人生活、家庭狀況等多方面出發,進行周密地權衡,最終作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畢竟,選擇“生二胎”絕非是一件追逐時髦的事,它需要當事人做出更多理性的思考,承擔更多的責任,并付出相應的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