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日前舉行的“農村學校布局調整政策研討暨‘新教育、新農村’項目啟動會”上,專家建議調整當前“撤點并校”政策。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統計數據,從1997年到2010年的14年間,全國減少小學371470所,其中農村小學減少302099所,占全國小學總減少量的81.3%。
農村小學數量大幅減少
“撤點并校”政策始于2001年。針對農村學齡人口大幅下降的情況,當年國務院出臺《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的文件,要求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調整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
這項政策在農村最明顯的表現為小學數量的減少。2000年,我國農村小學數為440284所,而到2010年則只有210894所。十年農村小學數量減少了52.1%。
此前,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承認,一些學校的撤并,存在工作簡單化、程序不規范,以及撤并后辦學條件沒有跟上的問題。他表示,將明確學校撤并的思路原則,慎重對待學校的撤并,充分考慮學生上下學的方便、交通安全、寄宿學校條件等多種因素。
專家建議調整當前政策
在當天的研討會上,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黨國英認為,中國城市化趨勢不可逆轉,農村學校撤并的趨勢還沒到停止的時候。但整個過程需要管理和控制。
教育部教育發展中心基礎教育研究室主任汪明表示,“初中向縣城集中,有的地方縣城向城市集中,是不是未來農村教育整個格局走向應該這樣?確確實實需要反思。”他認為,農村教育辦學重心應該適當下移。
東北師范大學農村教育研究所學者劉善槐指出,學校撤并的確提高了校舍單位面積、辦學資金的利用率,降低了當地政府用于辦學的成本。但學校撤并把部分政府的經濟成本轉嫁為農民的經濟成本、學生的時間成本和安全風險。他的調研顯示,撤校后學生上學距離平均變遠4.05公里,安全隱患增加;住宿生的平均年花費為1157.38元,成為農村家庭的額外開支。
西北師范大學學者白亮在甘肅某縣的調研顯示,當地出現大規模的教育資源浪費現象。截至2009年初,該縣閑置的、由希望工程或公益基金會投資的項目學校就有11所。一些被撤并的學校,不少是2004、2005年新建的學校。一些被撤并的村小中只有學前班,大量教室閑置。另一方面,則是學生集中到城鎮后形成大量“超級學校”,而國家對農村寄宿制學校的資金投入主要集中在學校教學設施的建設上,對學生的生活保障投入普遍不足。(記者郭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