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旭東中國網時事評論員
內地大學即將開學,不少大學新人已經開始添購用品,有家長為子女購買iPhone、iPad和MacBook的“蘋果三件套”以及生活用品,花掉3個月薪水,忍不住直呼“太可怕”。有專家認為,這是父母的“犒賞心理”在作怪,以及新生的“邀功心理”作祟。(8月30日參考消息網)
無“蘋果”,不大學。這是前幾年新生上大學的流行語。沒成想,如今的“蘋果”不是一個,而是三個,這可不是一筆小額的開支。上大學,是件高興的事,但“痛并快樂著”,一大筆開支正在等著有新生的家庭。“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或出于對孩子的“獎賞”,或兌現對孩子的“承諾”,或源于親情的“呵護”……讓孩子有體面有尊嚴上大學,不讓孩子輸在新的起跑線上,不讓孩子的“裝備”落后于人。
“開學經濟”,輸在“薪”的起跑線。“開學經濟”是經濟現象、消費現象,更是一種教育現象、社會現象。教育成本已讓很多家庭不堪重負。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的調查顯示,我國城市家庭平均每年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支出,占家庭子女總支出的76.1%,占家庭總支出的35.1%,占家庭總收入的30.1%。開學前夕,攀比之風“刮起”,甚至由一般性的“風暴”迅速上升為“臺風”,讓很多辛苦錢“撒落一地”。
“無‘蘋果’,不大學”及其升級版是畸形消費。大學新生存在的普遍的過度消費,已引起相關高校的重視。曾經,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在隨同高考錄取通知書寄出的“致新生家長的信”中,建議家長提供給孩子的月消費額一般為600元,最高不超過800元至1000元。一石激起千重浪,吐槽、圍觀、激辯……對于眾多家庭來講,省吃儉用才能供子女大學所需,貧困家庭更是為學費而苦惱憂愁。
曾有人質疑,到底是“開學經濟”,還是“經濟開學”?“經濟開學”喻意合理消費“才入學”,存在很多知識盲點,存在很多不合理因素。一方面折射出家庭在滿足孩子需求上的“溺愛”,另一方面體現出剛上大學孩子“超前消費”的稟賦。如此“透支”,可能會讓普通家庭“雪上加霜”,反而,又會讓孩子產生“錯覺”,形成“錯誤認識”,誤導自己的消費觀,乃至影響到今后的人生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