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上世紀八十年代,黨內高層領導干部寫回憶錄蔚然成風,回憶錄公布了大量重要的史實,有重要的史料價值。粉碎“四人幫”后,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在我們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推動下,黨史研究沖破了“文革”時期極左路線的禁錮,邁上了正常研究的軌道。此后,在黨內高層領導人當中出現了撰寫回憶錄的熱潮。
■20世紀80年代的代表作:李維漢的《回憶與思考》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隨著黨內大批干部的解放、起用,不少干部回到北京。“文革”中,林彪、“四人幫”歪曲歷史,搞亂歷史,混淆視聽,以此來迫害干部,這是他們整人的一個重要手法。“文革”結束后,黨內一些高層領導干部從歷史教訓中更加認識到黨史工作的重要性,投身于黨史研究,如李維漢撰寫了《回憶與思考》。
李維漢是毛澤東的同學、新民學會成員,曾留法勤工儉學,經歷了建黨以來中國革命的全過程。1979年時已83歲。他拒絕擔任更重要的職務,僅掛名為中央統戰部顧問,全力做黨史工作。為了保證他的回憶能夠準確,他將羅章龍安排為全國政協委員,調到北京革命博物館工作。他和羅章龍、易禮容一起在革博向眾多黨史工作者座談。作為一名黨史研究者,我當時參加了這些座談會,主要是聽他們回憶歷史。然后,李維漢請中央黨校等單位的專業人員幫助整理。他著力撰寫的《回憶與思考》一書,既是一部回憶錄,又是一部研究的著作。他在寫這本回憶錄中堅持三條原則:一是以集體為主,適當聯系個人;二是實事求是,真實第一,力求寫出歷史本來面貌;三是重視總結經驗。他的這本回憶錄寫了從1918年到1964年主要經歷的大事。但是,由于1984年李維漢病逝,因此他的回憶錄沒有完全寫完,特別是關于宗教、民族工作方面未來得及完成。他完成的部分以《回憶與思考》為書名于1986年出版。此書成為20世紀80年代最有代表性的黨內高層領導人的回憶錄。這一時期出版的《聶榮臻回憶錄》、《徐向前回憶錄》,也是轟動一時的盛事。
■黨的十三大以后,撰寫回憶錄呈現出由黨內高層向群體擴大之勢
1982年我們黨開始實行離退休制度,規定干部60歲離退休,許多領導干部陸續離退休后,投身于他們熟悉的黨史工作。寫回憶錄蔚然成風,好作品層出不窮,而且撰寫回憶錄呈現由黨內高層向群體擴大之勢。
1、薄一波的《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1987年黨的十三大后,大批年輕同志開始在黨中央擔任領導職務,這樣,薄一波的日常工作有所減輕。1988年4月,經過中央批準他開始寫作《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該書的時間跨度是從1949年到1966年,于1991年、1993年分別出版了上下兩卷。薄一波是黨的八大的政治局委員,長期擔任國務院副總理。他的回憶是重新看過檔案,并且是經黨史專業人員整理的,公布了大量的重要史實,推動了黨史界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研究。
2、楊尚昆、黃克誠、胡喬木、李雪峰等八大中央書記處成員的回憶錄。黨的八大后成立了中央書記處,毛澤東強調它是黨中央的辦事機構,什么事都要管。毛澤東曾對書記處的成員說:“中央的事由你們做,發文用中央的名義”。書記處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凡是黨政軍各方面送中央常委的報告、文件都要先送書記處。一般問題,書記處討論決定,即可下達、執行。重大問題,書記處先拿意見再報中央常委討論、決定。由于中央政治局委員并不都在北京,因要主持地方大政工作,非重要會議一般不來京,所以政治局不能經常召開全體會議。而書記處要處理大量日常工作,經常每周開會三、四次,常常得到毛澤東的直接領導。這樣,書記處的同志往往能最早聽到毛澤東的聲音,知道中央的決策,比政治局里的一些同志的消息要更靈通。中央書記處書記黃克誠大將的回憶錄,就記述了大量鮮為人知的事跡。文如其人,從這位大將的回憶文章中可以看出他的錚錚鐵骨和他深刻的反思。
楊尚昆從1995年動手寫回憶錄,后由中央文獻研究室的同志幫助完成,到1998年他逝世前完成了新中國成立前的部分,以《楊尚昆回憶錄》為書名,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后來又出版了《楊尚昆日記》,該書主要公布了他于1949年到1965年12月的日記。這樣,兩書相銜接,只可惜沒有完成“文革”中和1978年他重新工作的部分。近年蘇維民的《楊尚昆談新中國若干歷史問題》,則彌補了部分遺憾。楊尚昆從1948年到1965年任中央辦公廳主任,1954年任黨中央副秘書長,八大后任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他的回憶錄披露了很多史料,他的日記是重要的歷史文獻,這兩本書都是史學工作者的必讀書。
中央書記處書記李雪峰寫的回憶文章只發表了幾篇,但是因他身份特殊,特別是他關于“文革”初期的兩篇回憶文章,引起史學工作者的廣泛注意。我們企盼著他的回憶錄的出版。
胡喬木因長期在毛澤東身邊工作,在幾十年的時間里,他參與、負責、主持了《毛澤東選集》編輯、出版工作。因此,他的回憶錄是研究毛澤東生平及思想必不可少的參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