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黨一脈相承的黨建思維脈絡
記者:黨的建設一直被稱為“偉大工程”,源遠流長,其思維一脈相承。請您為我們分析一下我黨一脈相承的黨建思維脈絡。
毛澤東首先把黨的建設作為一個“偉大的工程”提出來,側重于革命黨的戰斗力建設
許耀桐:黨中央三代領導人都關注黨的建設問題,這有一個不斷發展創新的過程,我們可以進行一個簡要的歷史回顧。1939年10月,毛澤東首次把黨的建設作為與武裝斗爭、統一戰線并列的三大法寶之一。他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指出,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迫切地需要建設一個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化的中國共產黨。“建設這樣一個黨的主觀客觀條件也已經大體具備,這件偉大的工程也在進行之中。”在這里,毛澤東首次提出了黨的建設“偉大的工程”這個命題。黨的建設“偉大的工程”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提出來,針對的主要是革命黨的建設,是要增強革命黨的戰斗力,是為了建立新中國。
10年之后,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我們取得了革命的勝利。但正如毛澤東所說的:“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 毛澤東提出“兩個務必”的命題,并形象地比喻為“進京趕考”,認為,中國共產黨進城掌握全國政權是“進京趕考”,表示“一定要考出好成績,我們絕不當李自成。”
鄧小平把黨的建設“偉大的工程”明確與“執政”聯系起來
毛澤東關于黨的建設“偉大的工程”的思想,在鄧小平那里向前發展。在1956年黨的“八大”上首次提出,要搞好“執政黨的建設”問題。據考證,這是第一次把我們黨稱為執政黨而不是革命黨。此后,1962年鄧小平又再次指出:“我們黨成為執政黨,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但是,執政黨也不是很容易當的。”“所以,我們每天每時都要注意執政黨的特點。”鄧小平關于“執政黨建設”的思想可惜被“文化大革命”打斷。到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1980年2月,鄧小平提出了一個“執政黨怎樣才合格”的問題。
江澤民明確提出黨的建設的“新的偉大工程”,并初步把它與執政能力建設聯系起來
鄧小平提出的問題,為江澤民所高度重視。1989年12月,江澤民在中央召開的黨建理論研討班的一次講話中指出“我們的黨是執政的黨,黨的領導要通過執政來體現。我們必須強化執政意識,提高執政本領”。1994年,江澤民根據毛澤東提出的命題,對黨的建設“偉大的工程”做了深入的闡述,提出了“新的偉大的工程”。在《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建設幾個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在當代世界風云變幻的條件下,在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變革中,把黨建設成為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起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能夠經受住各種風險、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這是全黨繼續進行的“新的偉大的工程”。2001年7月,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進一步指出:“我們必須繼續圍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和怎樣建黨這個基本問題,進一步解決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這兩大歷史性課題,全面推進黨的建設的新的偉大工程。”
胡錦濤進一步提出“新的偉大工程”就是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其根本目的是要達到永保黨的先進性
2002年十六大之后,胡錦濤在黨的建設問題上,作出進一步的發展,這就是把黨的建設“新的偉大的工程”,歸結到黨的先進性建設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上。2005年,胡錦濤說:“開展黨的先進性建設,就是要使我們黨保持與時俱進的品質、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不斷提高執政能力、鞏固執政地位、完成執政使命。”
以上回溯歷史講了這么多,梳理一下脈絡就是:毛澤東在1939年首先把黨的建設作為一個“偉大的工程”提出來,它的意義側重于革命黨的戰斗力建設;1956年,鄧小平把黨的建設“偉大的工程”明確與“執政”聯系起來;1994年,江澤民明確提出黨的建設的“新的偉大工程”,并且初步把它與執政能力建設聯系起來;2004年,《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正式確立了執政能力建設的戰略謀劃和思路。2005年,胡錦濤進一步提出,“新的偉大工程”就是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其根本目的是要達到永保黨的先進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