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就是現實。因為女人和男人眼中對于另一半的優秀定義并不同。田范江分析說,對于更多的成功男士而言,他要的可能只是一個賢妻良母型的女士為伴侶。是否會持家?是否很體貼?這才是根本。至于另一半工作有多好,能力有多強,這并不在他們的考慮范圍內。
根據百合網所有會員的情況分布來看,男女的比例是均衡的,但其中年齡的分布呈現不平衡。22、23歲間的男性會員和27、28歲間的女性會員占得比例更多。“因為年齡偏低的男性在很多女性中被看做男孩,還沒有任何資本,也不能讓人有想依靠的感覺;而27、28歲間的女性則因為滑向30歲,所以和年輕女性相比,受男性歡迎的程度比25歲的女性要下降一倍。”
然而,那些被認為優秀的“剩女”在物質上完全獨立,在精神上也比較獨立,因此對感情生活有著更理想化的期待,在愛情的夢想前,不愿意輕易妥協,導致夢想照不進現實。
這是一個大大的矛盾。因此,人們認為“剩女”比“剩男”更成為問題。
那么,究竟怎樣才能收獲愛情呢?《一千零一夜》中有這樣一則故事:當阿拉丁召喚出關在神燈中的藍色精靈后,精靈許諾可以幫助他實現任意的三個愿望,但是同時又告誡有三樣東西是無法實現的:一、幫助他殺人;二、讓死去的人起死回生;三、使一個人愛上他。
原來,愛情是無所不能的神明都無法幫忙實現的事情。但在《女人不壞》中,周迅為廣大的“情剩”們創造了一項最偉大的發明。她發明的那種叫費洛蒙的膏藥,居然真的能夠發出費洛蒙的力量:在愛情的世界里可以呼風喚雨,如魚得水。她可以令任何一個她喜歡的異性愛上她。
但在現實中,田范江認為中國人普遍缺乏“戀商”。人們對愛的觀念從小就是有誤解的,中國的教育從小到大的學習就為了將來的事業和發展,而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找一個伴侶是天生就會的,不需要學習和教育,“但是憑什么我就知道該找一個什么樣的人?很多人對于愛的認識是通過電視劇、小說,甚至當它們為教材,這就和現實社會產生了偏離。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人在職業上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在感情上卻是小學水平,他們不明白別人的需求以及自己的需求,缺乏愛的能力。這是缺乏戀商的根本表現。”
徹底改變“情剩”的命運,婚戀專家一致認為首要的是對婚戀觀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應該抱有積極地態度,適當調整自己的擇偶標準,克服自己性格上的缺陷,完善自我。
一個人好還是兩個人好?
“死生契闊,與子成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應當是人們對婚姻的最高理想。
然而,近些年來,婚外情、性伙伴、試婚、一夜情、協議婚姻、同性戀漸漸從隱蔽之處走向陽光地帶,攤開在所有人的面前。它們的出現顛覆了人們傳統的婚戀觀,與此同時,日漸走高的離婚率正在瓦解人們對婚姻神圣的想象。
“閃婚閃離更多的出現在80后小夫妻間,他們接受新事物的觀念更快,對于婚戀的態度也更趨于西方化,注重愛的質量要高于穩定度的問題。而一旦雙方出現矛盾又缺乏一種妥協精神,往往都會以自我為中心,所以才會出現去年從結婚到離婚只用了3個小時的罕見事件。但我們必須看到,整個社會的觀念演變是不如年輕人快的。這個社會雖然存在種種新的婚戀模式,但是傳統觀念束縛的人們還是很難去認同他們的存在。”田范江指出。
正是在這樣一個情感多元化的社會里,人們對于婚戀觀念受到的沖擊也讓婚姻不穩定的因素增多。據統計,我國離婚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據國家統計局2007年的離婚率統計數據表明,中國目前的離婚率從20年前的0.7%上升至現在的5%,中國離婚率最高的城市是北京,為39%,其次是上海為38%。而據田范江介紹,我國的離結婚率增長的也很快,部分大城市已經接近50%。
離結婚率是以民政部門當年辦理結婚的數據做分母,以離婚的數據做分子,得出的一個反應婚姻質量和穩定性的概率。“目前,我國的離結婚率可以說在國際上也算是很高的,其越高表明婚姻越不穩定。”田范江表示,我國目前的婚姻質量很讓人擔憂。
李銀河曾經指出,在新世紀中國的婚姻家庭領域中,最深刻的變化莫過于人們由原來的包辦買賣婚姻到自由戀愛,這是一種個人權利的伸張。新世紀將會在此基礎上更加尊重個人的權利,婚姻模式也會趨于多元化。
這使情況變得更加復雜。徘徊在婚姻之外的“情剩”可能因此更加猶豫甚至卻步,而“情剩”隊伍的壯大,反過來也可能使婚姻模式的多元化加劇。人們擔心,這種多元化會危及穩定。
然而,在接受我們采訪的“情剩”中,雖說徹底的獨身主義者不是沒有,但斬釘截鐵地抱著獨身主義觀念的人,僅在極少數。到了時間和年齡,人便想結一次婚,心理上有結婚的傾向,就像候鳥在冬季南飛。
《圣經》上說: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若是跌倒,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沒有別人扶起他來,這人就有禍了。再者,二人同睡就都暖和,一人獨睡怎能暖和呢?(文 /《小康》記者 郭芳 孫曉青 策劃/《小康》編輯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