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建設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到會并發表講話。
胡曉義指出,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是建立覆蓋城鄉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七大為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制定了新的發展目標,即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 。這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一個新的重要時期,制度體系將朝著城鄉全面覆蓋、人人都有保障的方向發展,這將是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實現黨的十七大所部署的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戰略目標,其中推進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建設,是具有突破性和創新性的任務,需要調動各種資源,各方協作推進。現在距2020年只有12年的時間,建立新農保制度,從試點、完善到制度成熟,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需要及早研究籌劃。
胡曉義強調,建立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要從基本國情出發體現中國特色。第一,人口眾多的基本國情,要求我們的社會保障制度把公平目標放在第一位,社保體系要有普惠的制度安排,以縮小社會收入分配差別,促進實現社會公平、和諧與穩定。同時,也要求我們把繳費型的社會保險作為社保體系的核心制度,而不能建立“從搖籃到墳墓”的高福利制度。正確的選擇是堅持公平與效率相結合。
第二,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發展水平,決定了我國社保體系只能從低水平起步,保障基本生活,同時決定了當前完善社保體系的戰略重點選擇,是把彌補制度缺失作為優先目標,先解決 “從無到有”的問題,再循序解決 “由低到高”的問題。
第三,我國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存在的巨大差別,決定了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兩個重大取向:一要促進制度的整體性和統一性,努力縮小差別,整體設計,統籌協調,防止制度的 “碎片化”;二要面對現實,正視差別,在統一體系和法律規范下,尊重現階段城鄉發展的特殊規律,給地方實施政策以一定的彈性和空間,從而形成多形式、多層次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同時注重各項保障制度的相互銜接。
第四,我國老齡化具有未富先老、速度快、持續時間長的特殊性。這要求不但要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解決現實中各個群體之間利益差別問題,還要為應對未來人口老齡化高峰的挑戰做好政策和資金準備。
第五,我國有2000多年的基本由中央政府統一治理的社會政治史,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要堅持政府主導和社會參與相結合的方針。特別是在現階段,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必須在制度設計、資金投入、組織發動、管理運營、督促檢查等方面,都起主導作用。同時,要繼續發揮家庭養老、土地保障的功能,發揚民族文化中尊老愛幼、扶危濟困、鄰里互助、社區團結和集體主義的優良傳統。
胡曉義說,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要借鑒國內外經驗,科學決策。新型農村養老保險之“新”在于:一是明確政府責任,對這項社保制度給予必要的財政投入;二是實行基礎養老金加個人賬戶的模式,不同于以往純個人賬戶模式,這既可體現公平,又在總體上有利于實現城鄉養老制度的銜接與轉換。新農保制度的建立將使我國人口最多的農民群體獲得基本養老保障,是一項惠及億萬農民的惠民政策。這個工作涉及人口眾多,社會投入量大,制度設計和政策措施尤為關鍵。要深入研究、廣泛借鑒各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有益經驗,結合我國實際,精心設計、科學論證,通過試點實踐檢查不斷完善,推動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建設。
據悉,根據國務院的要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正在總結地方試點經驗的基礎上,研究有關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的基本政策,爭取適時啟動全國性新型農保試點。
歐盟駐華代表團有關官員及中歐社會保險合作項目專家、有關部門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及部分地方勞動保障部門的代表參加了會議。(中國勞動保障報 林曉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