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萬州區博達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在一沒有辦理拆房手續,二沒有與被拆遷單位達成安置協議,三沒有取得建設規劃部門劃定的紅線圖的“三無”情況下,強行拆遷萬州區旅游局大樓,其負責人還多次聲稱“先拆房再談補償”。(7月29日《重慶晨報》)
聽慣了開發商強拆居民樓,卻沒聽過強拆政府辦公大樓的!見識過重慶的“最牛釘子戶”,卻沒見識過重慶的“最牛開發商”!開發商竟然強悍到可以強拆政府大樓的地步,于是,符合時下流行稱謂模式的“最牛開發商”迅速叫開了。
其實,“開發商強拆政府大樓”事件還有一些因素需要被重視:旅游局去年起就不在那里辦公了,樓內實際辦公的是三峽國際旅行社等五家私營單位。開發商強拆,受損最大的顯然是它們。對于旅游局而言,那只是一處將要廢棄的辦公樓,損失的只是租金,以及“面子”。
旅游局的辦公大樓可否出租,出租收益誰得,是否符合法律規定,為什么有那么多閑置的辦公大樓,諸如此類的問題在此新聞事件中顯然被忽略了。大家的關注點局限于“開發商強拆政府大樓”這一“出位”之舉上。是的,在沒有相關手續的情況下強拆任何人的房屋都是違法行為,但開發商為何能有這般膽量?
新聞中說,“這家公司曾與萬州區旅游局簽過一個意向性協議,內容是將旅游局辦公樓拆除后開發”,只是“由于換屆人事變動,加之與該辦公樓連為一體的職工宿舍樓住戶要求整體開發”,才鬧出了今天的事情。政府的人事變動能否作為廢棄契約的理由?這份“意向性協議”的全文新聞中沒有給出,我們不知道其中究竟是怎么商定的。
當然,被公眾猜測最多的理由是,開發商背后肯定有強大的后臺。誰都知道,所謂“后臺”在中國語境里的意義是指那些被私化的公權力。一般來說,過去發生的以居民住宅為對象的強拆事件,開發商都或多或少從被私化的公權力那里獲得了支持或默許。那么,這次以旅游局大樓為對象的強拆事件,能逃脫這樣的“潛規則”嗎?這就難怪公眾會浮想聯翩了。
其實,資本與被私化的公權力搭檔而成的“權錢聯盟”幾乎是一個亙古不變的組合,它們制造了很多腐敗事件,也制造了很多的資本狂妄。“強拆”正是資本狂妄的一種表現,我們應該關注的是“強拆”行為本身,至于具體的對象是誰并不影響“強拆”事件的性質,而只與資本的利益所在以及被私化的公權力的能量大小有關。缺少被私化的公權力支撐的資本狂妄不可能長久,而且必然付出慘重的代價。
無論是從“契約精神”的角度,還是從“權錢聯盟”的角度,究竟是“最牛開發商”還是“最牛私化公權力”,其實一目了然。(舒圣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