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一項上海4000戶入戶調查,僅有1%的人愿意做工人;人才就業意向根據頻率高低依次為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壟斷性企業、金融保險等。
“這一調查結果表明‘官本位’等傳統觀念的影響根深蒂固,也說明我國企業人才開發存在問題?!眹鴦赵喊l展研究中心人力資源研究培訓中心副主任林澤炎說。
林澤炎7日在第二屆中國人力資源管理大獎頒獎典禮與峰會上介紹,受中組部人才工作局委托,人力資源研究培訓中心就企業人才開發現狀與相關政策,對全國近1萬家企業和6萬名人才進行了調查。調查發現,目前人才開發“雙軌制”導致企業人才總量不足、結構失衡。
所謂“雙軌制”,是指由于改革不到位和制度不健全,人才在政府、事業單位就業感覺風險小、有保障、有地位等,而在企業,尤其是在市場化程度高、競爭性強的企業就業感覺風險大、缺乏保障和社會地位。
“發達國家,如美國80%的優秀人才集聚在企業,而我國只有30%左右的人才在企業?!绷譂裳渍f。他介紹,我國每百人中大專及以上學歷者在60人以上的12個行業全部集中在黨政機關、金融保險等第三產業;不到10人的19個行業則集中在采礦業和簡單制造業。
林澤炎建議,基于提高企業競爭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等方面的需要,我國應積極實施企業人才優先開發戰略,實施集聚優秀人才投身企業的政策。(記者 任芳、田發偉)
評論:僅1%的人愿做工人,競爭力從何而來?
“咱們工人有力量!”──激揚的歌聲,曾經唱出了中國工人發自內心的職業自豪感,也唱出了一個時代的擇業取向。
遺憾的是,而今“工人”這個職業,光環與榮耀似乎消失了。“不愿做工人”的話題,不斷沖進人們的視野。根據上海一項4000戶入戶調查,僅有1%的人愿意做工人(新華社4月7日報道)?!霸俨缓煤脤W習,長大去做工人吧!”──在城市,一些家長和教師口頭上常掛著這樣的話。
不可否認,經濟社會的發展必然帶來職業選擇的多樣化,而新經濟形式的紛紛出現也必然帶來職業格局的改變,無疑也折射出中國的發展和進步。但無論如何,僅有1%的人愿意做工人,絕對不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反映出的工人職業被“矮化”的社會心態,不能不引起深思。
由于分配不公、社會保障不健全等原因,在今天做工人,往往意味著工作累、報酬低、“后顧多憂”。有的企業改制,犧牲工人的權益;下崗威脅,如同達摩克利斯之劍。隨著農村出來的打工族浩浩蕩蕩,他們較之中國傳統意義上的產業工人,待遇和地位又要差了一大截。即便是壟斷企業,平均薪酬雖然遙遙領先,但那多半是被高管的高收入拉上去的,普通工人的收入并不高。
實際上,職業所代表的社會階層占有的社會資源越多,人們自然趨之若鶩,反之,就會門庭冷落?!皟炐闳瞬拧辈辉缸龉と耍抢硇赃x擇的結果。
黨和國家正在采取行動調整分配格局,相信會逐步扭轉工人地位下滑的局面。事實上,分配不公,損害的不光是公平、正義,也損害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企業,作為經濟社會結構中最基礎的部分,如果吸引不了人、留不住人、從業者多是被迫的,競爭力從何而來?發達國家,比如美國,80%的優秀人才集聚在企業,也說明了人家經濟競爭力強大的奧秘。而我國只有30%左右的人才在企業,一個制造業大國,優秀人才不愿進企業,長此以往,全球化時代怎能參與國際競爭?(黃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