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央一號文件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
【關鍵詞】 產業基礎
發展現代農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是促進農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徑,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舉措,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產業基礎。
什么是現代農業?專家指出,現代農業的核心是科學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約化,目標是產業化。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認為,現代農業就是通過高投入實現高產出的農業形態,實現農產品數量多、質量好,農民收入高,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好四大目標。正如一號文件所強調的,“建設現代農業的過程,就是改造傳統農業、不斷發展農村生產力的過程,就是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促進農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過程”。
怎樣建設現代農業?一號文件用“六個用”進行回答:“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
【關鍵詞】 風險防范
建立促進現代農業建設的投入保障機制,健全農業支持補貼制度,盡快形成新農村建設穩定的資金來源。
增加農業投入,是建設現代農業、強化農業基礎的迫切需要。今年的一號文件提出,要建立農業風險防范機制,建立完善農業保險體系,擴大農業政策性保險試點范圍,各級財政對農戶參保給予保費補貼,探索建立中央、地方財政支持的農業再保險體系。鼓勵龍頭企業、中介組織幫助農戶參加農業保險。繼續對重點地區重點糧食品種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
【關鍵詞】 科技支撐
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強化建設現代農業的科技支撐,加強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科技進步是突破資源和市場對我國農業雙重制約的根本出路。近年來,我國超級稻的研究不斷取得重大突破,較大面積的試驗田單產水平已達到每畝800公斤以上,但是全國平均水稻單產水平近10年來卻始終在420公斤左右徘徊。農業科技只有進村入戶,才能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今后,我國將啟動一批重大農業科技專項和重點項目,著力支持對現代農業建設有重要支撐作用的技術研發。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形成以技術指導員為紐帶,以示范戶為核心,連接周邊農戶的技術傳播網絡。
專家指出,提高我國的農業科技推廣能力,關鍵是要發揮兩個紐帶作用,一是重點加強縣級推廣部門的建設,讓他們向上連接各級科研機構,向下連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村合作組織、專業農戶、示范農戶等;二是建立村級農民技術員隊伍,向上聯系上級技術推廣部門,向下對當地農民實行現場指導。
【關鍵詞】 一村一品
支持“一村一品”發展,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顯、類型多樣、競爭力強的專業村、專業鄉鎮。
“一村一品”,是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也是深化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的有力措施,目前在我國已漸成規模。2006年的農交會首設“一村一品”館,贏得了參觀者的注意。
農業部日前發布了關于加快發展“一村一品”的指導意見,提出力爭到“十一五”期末,“一村一品”村食用農產品全部實現無公害生產,其中30%以上通過無公害農產品認證,20%以上通過綠色食品認證,部分產品達到有機農產品標準。
【關鍵詞】 農村市場
建設農產品流通設施和發展新型流通業態,改善農民進城銷售農產品的市場環境。
從2005年起,商務部開始實施“萬村千鄉工程”,積極鼓勵城市連鎖企業,在鄉、村發展農家連鎖店。截至2006年底,這項工程已覆蓋全國63%的縣市。目前,全國各類農家店已經超過16萬家。
商務部提出,適應現代農業要求的發達的流通產業和完善的市場體系,至少包括四個層面:
一是發展適應現代農業要求的發達的物流產業,二是強化農村流通的基礎設施建設,三是發展現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業態,四是培育多元化、多層次的市場流通主體。具體來說,健全農村市場體系,首先要培育市場主體,增強流通企業活力;其次要建立和改造農村消費品流通體系;第三要構建順暢的農產品流通體系;第四要完善農業生產資料流通體系。
【關鍵詞】 糧食安全
繼續堅持立足國內保障糧食基本自給的方針。
盡管2006年我國糧食生產實現了1985年以來首次連續3年增產,但是糧食安全仍然存在隱患。我國人均耕地面積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且中低產田占總面積的2/3以上。目前,我國糧棉油等重要農產品仍然產不足需。未來我國糧食和其他農產品供求不平衡的壓力將更大。據估算,我國糧食需求每年將增長80億—100億斤。而在生產方面,資源約束更加突出,我國已無法開發更多的耕地來增加農產品的產量,只有提高單產這一途徑,這正是建設現代農業所要解決的。
與此同時,我國農產品面臨著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國農產品貿易2004年、2005年連續兩年出現逆差,2006年前9個月農產品貿易繼續保持逆差,逆差額為23億美元。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將大大促進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提高。(張毅 顧仲陽)
|